5.2 预防犯罪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预防犯罪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5.2 预防犯罪
学 科 道德与法治 执教教师
年级 八年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课时,本课讲述了刑法的作用及内容,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主要内容和种类,以及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启示我们学生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抵制违法犯罪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能力目标:学会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帮助,矫正不良行为。 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
教学重点 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饭防范
教学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讨论:小明和两个老乡在路上玩耍,看到一个小学生放学,于是商量抢劫,抢了小学生一块钱,他们的行为构成犯罪吗? 归纳:我们要牢记:违法犯罪,必受惩罚。 讲授新课 了解罪与罚 活动一 阅读p52“运用你的经验”,思考: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图1盗窃罪;图2危害公共安全罪;图3拘禁罪。都是犯罪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引导学生得出刑法的作用和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武器,它明确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活动二 P53探究与分享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中,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活动三:P54探究与分享 材料显示犯罪人员被判处的有关刑罚,请学生根据书本,判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小结:刑罚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使用的最为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式,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性。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Ppt显示主刑、附加刑种类的区别,教师加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2、加强自我防范 活动一:结合p55的“探究与分享” 有人说,陈某是个特例,年龄小的人一般不会犯罪,即使犯了罪一般也不会受到刑罚处罚。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 分析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又带给我们中学生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教师小结陈某的犯罪道路经历:先结识一群不好的朋友,然后染上了一些不良行为,再接着做严重不良行为,到一般违法行为再到犯罪,最终被判刑。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区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从而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活动二:材料感悟 读完这封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掌握了犯罪的特征,了解了刑罚的分类,懂得了不良行为可能会导致违法犯罪。因此,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抵制违法犯罪。 以情境导入,能够营造“犯罪必然受到惩罚”这一主题。 辨析身边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了解刑罚,知道主刑和附加刑的内容 引导学生分辨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知道不良行为可能会引发犯罪,应做到加强自我防范
随堂巩固 见课件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