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凝聚价值追求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凝聚价值追求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5.2 凝聚价值追求 电子教案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 本课内容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明理到导行,从民族精神的意义与价值出发,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品格,进而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框题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在全书中处于一个过渡的环节,承接前面富强民主的内容,在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引导。 课标摘录: (课程目标)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课程内容) 1.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2.理解综合概念化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知识目标: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案例分析,做到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能够以恰当地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精神, 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法治观念:学生能够依规依法参与社会事务,敢于同用西方“普世价值”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作斗争。 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 责任意识:关心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
教材 分析 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
教学具体内容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观看视频】 课堂探究:“钢多气少”与“钢少气多” 一场极不对称的战争:抗美援朝,被称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毛主席用诗意的语言总结胜利之道:“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还未从战争的创伤中喘过气来,就要与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较量,与一支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军队作战。其艰难和勇气,可想而知。 思考:“气”指的是什么?现在“钢”多了,还要弘扬“气”吗? 教师:一支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军队,说明军用装备充分,物质硬实力比较强大,而反观我国,实力较弱,只能依靠“气”,这里的气就是“精神气、勇气”。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说过: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自垮。这就强调了有武器也不行,还必须有民族精神,要团结一致,才不易被别人压制,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课讲授】 第一目:高扬民族精神 思考:扑灭重庆山火,中国人民体现出哪些令人感动的精神? 教师:中国人在危难中展现出的动员、决心、意志力,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优秀品质,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无法比拟的。 笔记一: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重点)P67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包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教师讲解,学生分辨不同的民族精神的表现】: 爱国主义的本质: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精忠报国 ——岳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团结统一 56个民族大团结、香港回归 名言哲语:并肩作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心同德;人心齐,泰山移;民齐者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爱好和平 名言哲语:“与人为善”,“和气生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中国共有10支维和部队共1546人在4个联合国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至今,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官兵2.2万人次。 勤劳勇敢 名言哲语:大禹治水、精卫填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自强不息 名言哲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卧薪尝胆、港珠澳大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总结: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新阐释,提出“四个伟大”,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过渡:做出新阐释的依据在于什么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怎样的品格特点? 教师:随着时代的变化,民族精神的内涵也会丰富和发展。 笔记二:2.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 P68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笔记三:3.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民族精神。P67 ②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67 ③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P69 过渡:展示习语:“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思考:政府为什么要建立“三张清单”制度? 笔记四:4.怎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对国家: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时,要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对他人: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要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对自己:在日常学习工作时,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展示图片,思考问题】 思考:面对灾情,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做法? 美国人游行示威:为自由不戴口罩要求复工 中国人居家隔离:为生命做好防范等待复工 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不同的行为取向~ 笔记五:5、价值观的地位、内涵、特点 地位: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P70 内涵:人们常常依据各自所遵循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 特点 : A.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诚信, B.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显著差异。 思考:作为中国人,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七嘴八舌辩别是核心价值观的哪方面内容】 下列人物或事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 继续提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播放视频:榜样的力量】 听听一些名人的描述,思考: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结:不管处于哪个年代,不管是做出了何种事迹,但精神品质是一致的,他们都拥有鉴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他们的精神是激励团体人民奋斗的精神力量。他们的实际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是道德践行的榜样,不断鼓舞着我们,起着导向作用。 笔记七:7.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共识,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P70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P71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P72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青听习语,思考问题】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习近平 思考: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些做法你认同吗?请辨析。 8.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2 (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补充) (4) 心中有学习的榜样,多向英雄和先进人物学习。 (5)同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作斗争。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同时构筑中国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观看毛主席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发言,从而感受到民族精神、民族气概对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结合暑期热点事件,谈谈重庆山火展现出中国人民的哪种精神? 做好笔记,能够举例爱国主义的相关例子、名言警句等。 四个核心词能举例,并能在选择题中学会选出正确选项。 观看视频,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怎样的品格特点? 教师讲解,学生做好笔记,通过所看视频和例子加深印象。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听老师讲解俄罗斯航班爆满人和美国游行示威等行为,和中国人民的行为做对比,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别。 在书本上做好笔记的勾画。 熟知24个核心价值观,并做好区分。 简单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观看视频,思考榜样发挥怎样的力量,对我们来说有何作用。 做好笔记,关键词勾画好。 青年人多听习书记的话语,从中获取领悟。 做好辨析。 落实到做法。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5.1所学,梳理一些易混点。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的感受。(学生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总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教学后记 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爱国主义又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如果只由教师讲解会显得很枯燥,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联系当前时政热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从问题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