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3诚实守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诚信的含义,知道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理解诚信的价值和意义,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诚信的具体要求。能力目标:认识在社会生活中失信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提高辨别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诚信做人做事的美好,树立诚信价值观;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养成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能够积极参加社会诚信建设,为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懂得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视频《你的诚信呢》,谈谈有何感悟?提示:我们应做诚信之人,努力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今天我们探讨的课题就是《诚实守信》。二、新课讲解目标导学(一):诚信无价活动一:多媒体展示材料《2022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甘肃考生作弊事件》,思考问题。1、甘肃考生违背了什么原则?提示:诚信原则。何为“诚信”,诚信的含义?提示: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活动二:小组活动“考一考”,老师派代表发言。第一组:你能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吗?第二组:你能说出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或者成语吗?第三组:关于诚信你还有哪些了解?第四组:总结诚信的地位。笔记区:诚信的地位是什么?提示: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层面)②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 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法律层面)活动三:多媒体播放视频《代写作业》,回答问题。“代写作业”会对学生产生哪些不良影响?提示:“代写作业”现象违背了诚信的做人原则。这种行为不利于青少年诚信品质的塑造,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我们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2、诚信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提示: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活动四:多媒体播放视频《老坛酸菜》,回答问题1、这给其他企业什么警示?提示: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 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活动四: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佩洛西窜访台湾》,思考问题。1、佩洛西窜访台湾给美国树立了怎样的形象?提示:佩洛西的行为给美国树立了不讲诚信的国际形象,影响美国的声誉。多媒体展示材料二《中国兑现疫苗承诺》,思考问题。1、中国兑现疫苗承诺有什么积极意义?提示: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教师总结:为什么说诚信无价?诚信的意义。提示:(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目标导学(二):践行诚信活动五:多媒体展示材料《仝卓道歉》,回答问题。1、仝卓的案例启示我们应如何践行诚信?提示:(1)树立诚信意识。a、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b、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c、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活动六:多媒体展示材料《左右为难》,回答问题。1、小宋应该怎么办,理由?提示: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这时要学会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活动七:多媒体播放视频《2022失信被执行人9大限制被通报全国》,回答问题。国家对于失信人员的限制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提示: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教师总结:如何践行诚信?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诚信的含义,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践行诚信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