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表中“咆、哮、嗓、揪、呻”等8个生字,会写词语表中“惊慌、沙哑、呻吟、吞没”等11个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3、能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4、能找出课文中描写老汉的句子,并分析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老汉的崇高品质。5、能找出课文中描写雨、洪水、桥的句子,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教学重点】1、通过老村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感受人物崇高的品质。2、通过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课文为什么以“桥”为标题?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桥吗?这些桥在你们眼里是怎样的?(壮观、美丽、坚固、古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座“桥”是眼睛看不见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复习小说的三要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4、教师质疑:课文中的“桥”有什么深刻含义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谈歌的微型小说《桥》。二、学习生字,指导写字。教师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有“咆、哮、嗓、哑、揪、瞪、呻”,左窄右宽,“废”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发”不要写成“友”。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示范朗读课文并质疑:课文刻画的主人公是谁?(老汉)2、学生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大声读、默读、同桌齐读、小组读等),教师质疑: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记叙了一位村支书在山洪暴发时,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着冷静的指挥,把村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的故事。)3、抽学生“开火车”式的朗读,教师指导,尤其是读好短句。要处理好语气的轻重和语速的快慢。第1、第2自然段语调略沉,语气由轻渐重,语速由缓渐急,仿佛灾难由远及近,转瞬及至;第10到第15自然段老汉的语言要有责备和命令的语气,停顿要有力;第20自然段老汉的语言要读出爱子心切;结尾部分要语气沉重,语速要慢,体现悲痛和深深的敬意。4、学生默读课文,教师质疑: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总结:一部分(1-6):山洪暴发,人们惊慌失措。二部分(7-23):沉着疏导,老汉临危不乱。三部分(24-27)老汉和儿子牺牲,慷慨悲壮。四、分析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形象。1、教师质疑: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用横线勾出,并批注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体会到了老汉怎样的品质?学生汇报: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体会到老汉威严、沉着冷静)②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老汉冷冷的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在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老汉的铁面无私,不循私情的品质)③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语言描写,体会到老汉先人后己,爱儿子的崇高形象)教师总结:老汉,做为一位老党员,他忠于职守,先人后己,沉着冷静,心系群众,铁面无私,不循私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形象深深的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板书:老汉:忠于职守、沉着冷静、不徇私情、先人后己)五、品读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教师质疑:画出描写雨、洪水、桥的句子,读一读。再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学生汇报,小组交流环境描写的作用。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⑤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⑥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教师总结:对雨、洪水、桥的描写衬托出老支书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特点,把一个血肉丰满的老共产党员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六、思维拓展,情感升华。1、教师质疑:课文以“桥”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汇报,教师总结:桥既是联结老汉与村民间的感情桥,又是村民在洪水面前走投无路时所看到的希望桥,又是村民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板书:感情桥—希望桥—生命桥)2、写一写:请在课文插图旁写下你最想对老汉说的心理话。【作业设计】搜集一篇微型小说进行阅读,交流一下微型小说的特点。【板书设计】桥感情桥—希望桥—生命桥老汉:忠于职守、沉着冷静、不徇私情、先人后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