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小结-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小结-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1
1、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 H2O ,最多的元素是 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海水中含量前4位的元素分别是 O、H、Cl、Na 。
2、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总储水量的 1%;中国是一个水资源 短缺 的国家
3、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 防治水体污染 。
(1)节约用水要做到:
工业上: 工业用水循环使用 ;农业上: 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生活中:用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等(例举一个实例)
(2)如何防治水体污染:
① 工业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②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③生活用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不使用含磷洗涤剂等。
课题2
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天然水→沉淀→过滤→消毒→自来水
(1)以上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消毒,常见消毒剂有:氯气、二氧化氯(ClO2)、漂白粉等
(2)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是使不溶性杂质沉降
(3)活性炭在净水中的作用:①过滤;②吸附水中异味和色素。
2、净水方法
(1)静置沉淀:利用不溶物的重力作用而沉降
(2)吸附沉淀:利用絮凝剂如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
(3)过滤:将不溶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①用到的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代用品)。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防止弄坏滤纸
②操作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过滤后不溶固体在滤纸上称为滤渣,澄清液体称作滤液。
③滤液浑浊的原因:滤纸破了、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
④过滤速度慢的原因: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没有将浑浊液静置就直接过滤
⑤生活中小卵石、石英砂、脱脂棉、纱布等也起到过滤作用
(4)吸附:利用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等吸附异味和色素
(5)蒸馏:利用液体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制取蒸馏水时,放碎瓷片的作用是 防止水暴沸 ,温度计水银球的下缘位于 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水从冷凝管 下 端口通入。
以上净水方法净水程度由低到高是: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是:蒸馏
3、硬水和软水
(1)定义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如:井水、矿泉水、石灰水
软水:含较少或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蒸馏水、雨水
(2)鉴别方法
鉴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在水样中加入少许肥皂水,振荡或搅拌,若有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有大量浮渣的是硬水。
(3)硬水危害:硬水洗衣服,浪费肥皂且洗不干净;锅炉用硬水,导致结垢浪费燃料甚至引起爆炸。
(4)硬水软化方法
生活中将水加热煮沸,实验室用蒸馏。
注意:将肥皂水加入硬水发生 化学 变化,将硬水煮沸发生 化学 变化
(水瓶中水垢的成分:CaCO3、Mg(OH)2 )
课题3
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气+氧气水
注意: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到火源,松开拇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若声音很轻,则氢气纯了。)
水的电解实验
(1)电解水用的是直流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实验现象:接通电源后,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3)气体的检验: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正极气体中,木条烧得更旺,则正极气体为氧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近负极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则负极气体为氢气
记忆:正氧负氢1:2(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它们的体积比为1:2)
(4)实验结论:水氢气+氧气 H2O H2 + O2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
微观示意图还可知: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等
(5)实验中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氢气与氧气体积比大于2:1的原因有: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②氧气部分与电极材料反应而消耗。
(6)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的微观本质区别是水分子本身有无改变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隔和运动速率的改变
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水分子,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物质 单质
纯净物 氧化物
化合物
酸、碱、盐
物质按物质的种类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按元素种类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注意: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不可能是单质;
③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H2O都是含氧化合物,只有H2O是氧化物
④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可能是单质、化合物,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生成物可能是单质、化合物。
⑤概念间的关系:混合物和纯净物(并列关系);单质和化合物(并列关系);纯净物与单质或纯净物与化合物(包含关系);化合物与氧化物(包含关系)
例1:1)空气 2)稀有气体 3)冰水混合物 4)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 5)铁粉 6)五氧化二磷 7)液氧 8)海水 9)氩气 10)高锰酸钾 11)硫酸钠 12)过氧化氢溶液 13)硬水 14)澄清石灰水
属于混合物的有1、2、4、8、12、13、14;属于单质有5、7、9;
属于化合物有3、6、10、11; 属于氧化物有3、6。
例2:下列A、B、C、D、E容器中,分别盛有不同的物质。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 (填字母,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 BCE ,属于氧化物的是 D 。
例3: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B ,表示纯净物的是 ACD ,表示单质的是 CD ,表示化合物的是 A 。
课题4
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混合物没有化学式;一种纯净物有一个固定的化学式;一个化学式可能表示几种物质(P----表示红磷也可表示白磷)
(2)意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表示某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③表示一个某分子;④表示一个某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
例:CO2的意义:表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注意:由原子或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没有③④两个意义。
如:化学式Cu的意义:表示铜这种物质、铜由铜元素组成、一个铜原子;NaCl: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氯化钠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氯化钠中氯离子和钠离子的个数为1:1
(3)写法
①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除碘外)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铁Fe、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硫S、红磷P);
其他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数字表示(如:氧气-O2、氮气-N2、氟气F2、氢气H2、氯气Cl2、臭氧O3、液溴Br2、碘I2、碳六零C60
②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如果化合物的读法直接告知原子的个数,直接书写。如二氧化氮——NO2;四氯化碳——CCl4;二硫化碳——CS2
数字交叉法书写化学式
第一步:确定化合物中的元素或原子团及其化合价,如氯化亚铁中有Fe(+2)、Cl(-1);碳酸钠中有Na(+1)、CO3(-2);硫酸铜中有Cu(+2)、SO4(-2)
第二步:按照正价左、负价右给元素或原子团排序并标价
第三步:将化合价取绝对值并约成最简整数
第四步:将元素或原子团上方的数字十字交叉,写到对方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下角,“1”不写,若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大于等于“2”,需将原子团加括号,再在右下角加数字,这样就得到了化合物的化学式。
第五步: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检验化学式是否正确
(4)读法:
①单质的读法:非气态单质直接读元素名称(如铜、硅),气态单质在元素名称后加“气”(如氧气、氖气)
②化合物的读法:某化某(氧化某、氯化某、硫化某、溴化某、碘化某、氢氧化某);某酸某(硝酸某、硫酸某、碳酸某、磷酸某);某酸(HNO3硝酸、H2SO4硫酸、H2CO3碳酸、HCl盐酸)
2、化合价
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化学性质(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
规定:金属原子失去几个电子,形成带几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规定该金属元素就显正几价;非金属原子得到几个电子,形成带几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规定该非金属元素就显负几价
表示: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注明化合价的正/负及化合价数值(化合价与离子符号数值相等、正负号相同,但书写位置、正负号与数字的顺序、对“1”的处理这三个方面不同)
③规律:
通常氧显-2价、氢显示+1价;
金属元素通常为正价,非金属既可为正价也可为负价;
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组成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有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显不同化合价(KMnO4、K2MnO4、MnO2三种物质中Mn的化合价分别为+7、+6、+4),有些元素在同一种物质中可显不同化合价(如NH4NO3,铵根中N为-3价,硝酸根中N为+5价)
④化合价口诀:
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铝三硅四磷正五,铜有一二铁二三,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硫负二价单质为零永不变
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碳酸硫酸根,负三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⑤应用:判断化学式正误(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零)、确定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确定化学式中某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3、化学用语小结
元素符号
①书写:1~20号元素及铁、锰、铜、银、铂、金、汞、钡、锌、碘、溴的名称和符号
②意义:表示某元素;表示一个某原子;除氢、氮、氧、氟、氯、溴、碘外,还表示某物质
离子符号
①书写:会书写化合价口诀中对应离子符号及名称
钾离子K+、 钠离子Na+、 银离子Ag+、 氢离子H+、 钙离子Ca2+、 镁离子Mg2+、钡离子Ba2+、锌离子Zn2+、铝离子Al3+、铜离子Cu2+、亚铁离子Fe2+、铁离子Fe3+、氟离子F-、氯离子Cl-、溴离子Br-、 碘离子I-、 氧离子O2-、 硫离子S2-、 氢氧根离子OH-、 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铵根离子NH4+
②意义:某离子、一个某离子
结构示意图
化学式
化合价
几个原子、几个离子、几个分子
4、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1)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左边的数字分别表示几个原子、几个离子、几个分子
2)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或某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4)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中含几个某原子
例:下列数字2的意义:
1)2Mn:两个锰原子;
2)2Fe2+ :前“2”表示两个亚铁离子、后“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2O2 :前“2”表示两个氧分子、后“2”表示一个氧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
4) +2
FeO 氧化亚铁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 ;
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5、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氧化物
氧化钾:K2O 氧化钠:Na2O 氧化钙:CaO 氧化镁:MgO 氧化铝:Al2O3
氧化铜:CuO 氧化铁:Fe2O3 氧化亚铁:FeO 氧化汞HgO 四氧化三铁:Fe3O4 二氧化硅:SiO2 二氧化锰:MnO2 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硫:SO2 五氧化二磷:P2O5 过氧化氢:H2O2 水:H2O
氯化物
氯化钾:KCl 氯化钠:NaCl 氯化银:AgCl 氯化氢:HCl 氯化钙:CaCl2 氯化镁:MgCl2 氯化钡:BaCl2 氯化锌:ZnCl2 氯化铝:AlCl3 氯化铜:CuCl2 氯化铁:FeCl3 氯化亚铁:FeCl2 氯化铵NH4Cl
氢氧化物(碱)
氢氧化钾:KOH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氢氧化镁:Mg(OH)2 氢氧化钡:Ba(OH)2 氢氧化铝:Al(OH)3 氢氧化铜:Cu(OH)2
氢氧化铁:Fe(OH)3 氢氧化亚铁:Fe(OH)2
硝酸某(硝酸盐)
硝酸钾:KNO3 硝酸钠:NaNO3 硝酸银:AgNO3 硝酸钙:Ca(NO3)2
硝酸镁:Mg(NO3)2 硝酸钡:Ba(NO3)2 硝酸锌:Zn(NO3)2 硝酸铝:Al(NO3)3 硝酸铜:Cu(NO3)2 硝酸铁:Fe(NO3)3 硝酸亚铁:Fe(NO3)2 硝酸铵NH4NO3
硫酸某(硫酸盐)
硫酸钾:K2SO4 硫酸钠:Na2SO4 硫酸钙:CaSO4 硫酸镁:MgSO4
硫酸钡:BaSO4 硫酸锌:ZnSO4 硫酸铝:Al2(SO4)3 硫酸铜CuSO4
硫酸铁:Fe2(SO4)3 硫酸亚铁:FeSO4 硫酸铵:(NH4)2SO4
碳酸某(碳酸盐)
碳酸钾:K2CO3 碳酸钠:Na2CO3 碳酸钙:CaCO3
碳酸镁:MgCO3 碳酸钡:BaCO3 碳酸铵(NH4)2CO3
某酸
盐酸:HCl 硝酸:HNO3 硫酸:H2SO4 碳酸:H2CO3
氢化物
氨气:NH3 甲烷:CH4
单质
氧气:O2 氢气:H2 氮气:N2 氯气:Cl2 碘:I2
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臭氧:O3 硫:S 红磷:P 碳:C
镁:Mg 铝:Al 铁:Fe 铜:Cu 汞H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