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压印的图形课时:1课时课型:泥工年级:二年级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 二年级第二学期--------------------------------------------------------------------教材分析:本课时为陶土泥工的制作课程,是本册教材中仅有的陶泥制作,对于学生感受材料,拓展见识,学习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情分析:本课时学生素质较为普通,其中有较大比例务工子女,美术学习背景参差不齐,但普遍审美及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训练,对于作品的完整性,思考深度及耐心与专注方面表现平平,需多加引导其主动思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陶土压印的基本方法与要点,学会使用有纹理的材料结合多种技巧压印美观且具有层次感的作品。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操作的过程中了解陶土的性质,再尝试与总结中学习泥工作品的制作要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创设情境感受到了历史与文化的厚重,通过欣赏陶土作品的形式美感开阔了对艺术美的理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陶土压印的方法与要点。难点:作品层次感的表现。教学设计思路:(建议:根据上述对教材、学情的分析,阐述本设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或模式,及其意图,即为什么用它们,阐明怎样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或途径)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起动机展示资料,介绍化石1.通过媒体文件介绍化石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2.介绍化石传递远古信息的意义,是来自古代的“信”。了解活动目的与材料1.设定目标:请同学也给未来的小朋友制作一封“信”。2.教师提出问题:怎么制作既有丰富图案又坚硬的“化石”3.学生自行探究,通过观察并触摸不同干湿状态下陶土的状态来找出方法。(湿:柔软细腻;干:坚硬。)4.总结方法:在陶土湿润时制作图案,待干燥后就成了“化石”实践与探究(一)出示课题:压印的图形(二)活动与探究过程1.教师提出活动内容:请同学将收集的美丽的图案压印在陶土上,制成化石给未来的小朋友观赏。2.学生自行尝试,通过实践发现制作过程中的难点。3.教师通过学生作品及预先准备的范作,比较其优点与不足,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压印图形的要点:(1)应先将陶土压成平整的泥板以便于压印图形(2)美观的作品都具备一般美术作品的基本要求:构图完整,主题明确,对疏密的组织等。(3)选择的压印材料需凹凸明显,纹理清晰。避免图形过于平整单调。(4)压印力量适中,以纹理清晰完整为目的。4.师生共同归纳过程步骤:构思主题——制作泥板——组织纹理并压印——切除余泥5.学生再次尝试制作,教师巡视指导。6.拓展部分:(1)教师借助同学作品示范粘、捏、刻等制作技巧,引导学生达到凹凸结合、层次丰富的效果。(2)通过媒体资料展示汉代画像砖或其他浅浮雕作品,帮助学生认识陶泥压印的丰富表现力。7.学生加工完善自己的作品。三、作品与评价(一)创设展示情景:你的“化石信”的内容能够清晰地传达给未来的小朋友吗?(二)提出评价标准:主题明确、纹理清晰、造型美观等(三)评价1.自评:学生介绍自己作品及优点2.互评:表达对同学作品的认可或异见3.教师评价:给予作品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