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单元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单元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单元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学校 赤峰市元宝山区民族中学 年级 九年级
设计者 指导者
课程标准模块 民主与法治
使用教材版本 部编版
单元名称 民主与法治
单元课时数 4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建设民主法治中国
主题概述 教材选择“民主价值追求”和“法治中国建设”两个视角,紧扣“民主”和“法治”两个核心主题,彰显了单元的综合意蕴。本单元核心概念为“建设民主法治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内容结构有“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主题呈现为在“建设民主中国”的主题,设计“追求民主价值”和“参与民主生活”两课时内容;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主题,安排“夯实法治基础”和“凝聚法治共识”两课时内容。最后,以“民主与法治关系”的主题总结归纳。以“奉法者强则国强”为议题,观看法治类节目、新闻,了解法治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为议题,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法治实践,说明党的领导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本主题聚焦核心素养,探索在不同课时教学中有侧重地提升核心素养的实施路径,实现学科与生活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认同我国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治蓝图,培养民主意识,提升法治观念,增强参与民主生活的社会责任感,培育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
主题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基础。九年级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初中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逐步形成了对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思考与认知,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有所增强,通过八年级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初具法律知识、规则意识,了解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具备责任担当意识,但在如何切实保障民主、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建设法治国家方面仍缺少实践知识。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基于当今的时代背景与学生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要在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民主和法治意识,循序渐进的进行系统化教育,将课程内容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使之成为具有民主思维、法治观念的公民。
开放性学习环境 课程过程中使用黑板、多媒体设备、WPS演示、学习强国APP等。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第一框题目标: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知道全过程民主的优越性,了解协商民主,培育政治认同。 第二框题目标:了解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路径,自觉增强民主意识,初步具备依法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 第三框题目标:初步理解法治的内涵,认识到走法治道路的重要性,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第四框题目标:了解法治政府的要求,明确如何厉行法治,增强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总目标:明确建设民主法治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活动一 通过创设情景,“讲述我国民主建设历程的故事”,使学生加强对我国民主制度的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对应目标一。
活动二 走访邻居征集真实案例,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性,理解我国新型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对应目标一。
活动三 通过创设情景模拟,“一个中国公民的一天”、“比一比”使学生明确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三种形式及区别,树立正确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培育政治认同。对应目标二
活动四 通过民主管理班级案例展示,使学生意识到增强民主意识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增强民主意识,培育对自己负责的主人翁意识。对应目标二。
活动五 收集政府法治建设的案例,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对应目标三。
活动六 通过创设情景,“小强的困惑”,使学生充分调动思维,明确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对应目标四。
活动七 通过收集案例“你身边的法治”,总结如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对应目标四。
活动八 小组合作分析主题,总结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对应总目标。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教师或同伴对学生的评价,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 (备注:方案1、方案2选择其一)
需要评价的活动 方案1:针对任务/活动描述
活动一、活动二 能够讲述我国民主建设历程的故事,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全过程民主的优越性。 列举多个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途径,说明为什么、如何增强民主意识,如何参与民主生活。 能够列举我国法治发展建设历程中的多个实例,简述法治建设的内涵、要求及重要性。 正确选用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阐述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要树立法治意识,践行法治精神。 能够结合我国民主法治发展建设实践,阐释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价值追求。
活动三、活动四
活动五
活动六、活动七
活动八
评价内容 本课知识 掌握程度 (25分)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5分) 小组内活动的水平 (25分) 小组互评交流展示 (25分)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五、单元作业设计
第三课第一框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预计时间十分钟) 一、民主的追求 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民主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这是因为( ) ①民主是抽象的,从来就没有具体的民主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做主 ③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④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2、《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从民主听证会到人大代表进社区,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中国人民在火热的基层生活中,摸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这表明我国人民民主的真谛是( ) A.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B.人民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C.人民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实现 D.民主监督 二、民主的保障 3、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制度的建立。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民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体现了我国在落实哪一政治制度 (2)请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角度,分析我国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实现的。 5、了解身边的人大代表选举,撰写报告。 第三课第二框 参与民主生活(预计时间十五分钟) 一、行使民主权利 1、河南邓州村党组织书记有一句口头禅“有事儿咱商量商量”。他说,修路建房、发展产业、土地流转、贫困户认定与退出,只要和村级重大事项有关,不管多棘手,拿出来“商量商量”,事儿就好办了。“商量商量”,事儿就好办了的原因是( ) ①协商民主尊重和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②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③民主决策能杜绝一切权力滥用的现象发生 ④民主决策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为进一步谋划好2021年改善民生的“一号文件”,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人民政府公开征集建议、意见,使民生“一号文件”更贴近人民群众实际需要。这有利于促进公民参与( ) A、民主协商 B、民主决策 C、民主选举 D、民主监督 3、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人民群众( ) ①增强民主意识 ②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行使民主权利 ④促进依法行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增强民主意识 4、近年来,石家庄市地铁建设如火如茶,随着省会人民的“地铁梦”稳步走向现实,市民们越来越关注地铁票价的问题。石家庄轨道办负责人表示,目前票价还未制定完成,石家庄市地铁将按照里程分段计价和区间分段计价两种票价机制,依据政府价格审定程序,通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来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符合石家庄实际的地铁票价。 (1)石家庄市市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地铁票价的制定?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需要具备一定的民主意识。请你谈谈公民应怎样培养民主意识。 三、实践性作业 5、近期热播电视剧《突围》改编自小说《人民的财产》,请同学们回家观看第三集中关于“开民主会议,保护人民的合法财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片段。试分析:社会主义民主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的作用? 第四课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础(预计时间十分钟) 一、良法善治 1、“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这是因为( ) ①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③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④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进一步促进快递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制定实施《快递暂行条例》。为此,国务院法制办在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公示向社会征求意见,公民积极建言献策。“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下列做法体现“善治”的是( ) ①健全公民参与机制,不断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 ②推进行政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③明确政府权力范围,树立政府权威 ④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监督权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描绘了法治新蓝图的是(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D、党的十九大 二、治国方略 4、材料一 据统计,在十九大报告里,“法治”一词出现了33次,“依法治国”出现了19次。这充分说明了法治的重要性。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知识产权,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经常开展对盗版侵权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司法解释,适当降低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刑事处罚门槛,一大批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 (1)根据材料一,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强调法治。 (2)材料二所列举的措施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要求的? 第四课第二框 凝聚法治共识(预计时间十五分钟) 一、法治政府 1、广东省东莞市政府创新管理,开通官方微博,力求做到“对网上炒作苗头第一时间发声,对网上热点问题第一时间回应,对网上不实信息第一时间澄清,对网上串联煽动第一时间处理”,获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该项举措体现了政府( ) ①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②坚定求真务实的工作信心 ③打造阳光政府的决心 ④扩大人民民主权利的诚心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李克强总理在谈到政府权力时指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表明( ) A、法治政府要在道德轨道上运行 B、在法治社会,政府要无为而治,少管乃至不管 C、政府要自觉做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 D、只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就能做到依法治国 二、法治国家 3、“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治就会千疮百孔;而法治松弛,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这段话表明( ) A.治国安邦要依靠法律 B.德治和法治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把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 C.法律体现和维护道德,对道德有促进作用 D.道德和法律具有同等的约束力 4、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材料二2018年6月29日至7月28日,《电子商务法(草案三次审议稿)》向杜会广泛征求意见,共收到意见上万条。2019年1月1日,《电子商务法》正式实行。 材料三《电子商务法》第八十七条:依法负有电子商务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守、滥用职权、狗私舞弊,或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结合材料思考:如何厉行法治? 三、实践性作业 班级组织一节“模拟法庭”活动课,体会“公正司法”在“厉行法治”中的重要作用。
六、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本课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收集资料、创设情景、小组讨论分析等多种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视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由于民主与法治主题课程,知识点时政性较强,学生收集资料不足。此前对对比分析的方法练习不够,知识点分析不到位。 在日常教学中,要多引用时事政治,引导学生从时事回归课本,增加政治敏感度,提高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练习方式,增加多种题型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七、单元教学结构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