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课题创新永无止境1. 教学内容分析本框是《创新改变生活》延续,在了解了创新的作用及必要性之后,提升认识,从国家角度分析创新与强国及中华民族发展的关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万众创新的强烈呼吁。本框落点应为通过学习,强化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民族责任感,树立自身创新意识,自觉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2.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创新意识有待培养;对于科学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科学技术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不足;了解部分我国科技发展、教育发展的成就,但对于我国在科技、教育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及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严峻挑战认识不足。思维单纯,很难把学习责任与国家发展相联系,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3. 目标确定知识目标:认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做法;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认识万众创新。能力目标: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法治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能够意识到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增强忧患意识,自觉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4. 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万众创新,弘扬创新精神。5.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创新中国一分钟》 学生活动 让学生感受创新带来的震撼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二: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学习目标 1.我国科技发展现状 2.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 4.我国为什么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5.创新精神有哪些表现 学生活动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环节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环节四:新课讲授 第一目:创新强国1.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如何?展示中国创新成就图片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对比表格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①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②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 怎样“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教师补充相关图片资料展示,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3.3.思考: (1)我国教育整体大踏步前进,取得了哪些成就? (2)为什么要把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长期面对的工作主题? (1)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第二目:万众创新(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25页“相关链接”,结合三个关键词谈谈自己的认识。 2.总结: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二)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结合华为绝地反击实例和课本“探究与分享”得出结论: (1)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2)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三)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阅读教材第 26-27页“探究与分享”。师生共同探究得出: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四) 创新的目的播放视频工信部发布 5G宣传片《5G,未来已来》和相关图片让生谈感受得出:总结: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我们今天播下创新的种子,明天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欣赏课件,读教材,思考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学生交流讨论并教材中找出标记要点,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相关见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用形象的图片、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片内容比文字更丰富,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同时引导学生用事例证明观点,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帮助学生理解。2.2 创新永无止境 一、单选题 1.近年来,中国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被国外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这说明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 A.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C.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 D.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 2.2020年9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发出了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党和国家重视并发展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是当前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3.2021年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深蓝”、“海牛II号”钻机钻出231米的新纪录、神舟十二和十三号“闪耀”星河......但是,我国科技创新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 ①坚持以引进为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②坚定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③坚持教育为本,培养创新型人才 ④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同学们课余时间用塑料瓶制作手工工艺,用包装纸、雪糕棍儿制作台灯。这一实践活动() ①有助于环保,资源再利用 ②充满创新乐趣,有助于提升动手能力 ③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尽快成为创新型人才 ④能彻底提升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疫情期间,各地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停课不停学”的部署要求,是因为教育()①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②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③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④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在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这著名的“4个90%”启示我们() A.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研发人员 B.企业是推动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C.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财富 D.企业堤高创新能力就能持续发展 7.完美收官,星耀全球!2020年6月2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7”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行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这说明() A.我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B.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C.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D.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8.“天宫”步入太空,“蛟龙”探测深海,“天眼”聆听宇宙......过去5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大科技成果“频频刷屏”在全球科技创新的舞台上,实现了从“跟跑” 到“并跑”到“领跑” 的跨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我国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B.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 C.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D.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9.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与此无关的是() A.可持续发展战略B.科教兴国战略C.人才强国战略D.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0.2022年6月4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四号瞄准6月5日10时44分发射。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由陈冬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四号乘组3人均为“75后”,全部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他们也是中国载人飞行任务以来平均年龄最年轻的乘组。() A.发展航天事业,实现经济飞跃B.积极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C.淡化知识学习,专注能力培养D.发扬创新精神,实干创造辉煌 二、分析说明题 11.【呼唤创新】 (1)从上图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简要说明自2015年来,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稳中有升”的原因?(2)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和开发创造创新潜力?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创新活力迸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从2012年的第 34位升为 2020年的第 14位。但在一些领域我国仍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 心技术,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概括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现状。课后反思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学习创新强国应先理清思路,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必须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学习万众创新要结合具体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些新颖典型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走进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去感悟。明确我们是社会的一个分子,要为社会承担责任。1.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关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探究,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构建了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互助合作的机会。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认知、探索、实践的对象,在讨论的基础上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