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三峡》第二课时课件(共1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三峡》第二课时课件(共14张PPT)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
10 三 峡
(第2课时)
说文解字
本义:两山夹水处。有峡的地方一般有山有水。
找找文中含有“三点水”和“山字旁”的字,找出来认认,并结合注释理解字的意思。





湍溯漱瀑潭涧
说文解字
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嶂: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绝巘:极高的山
峻:高而陡峭。
沿溯: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湍:急流的水。
瀑:从河床陡坡或悬崖倾泻而下的水流。
漱:冲荡。
涧:此指峡谷。
第1段
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要求:地点+时间+对象+特点)
三峡+山+连绵不绝,遮天蔽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广度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高度
三峡的“水”(地点+时间+对象+特点)
第2段
三峡+夏季+水涨流急,交通阻断。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水势浩大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水势湍急
整体感知
三峡的“水”(地点+时间+对象+特点)
第3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水退潭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清幽秀丽
三峡的“水”(地点+时间+对象+特点)
第4段
三峡+秋季+山水+清冷寂静,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清冷寂静
水枯气寒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猿鸣凄凉
写作顺序
?作品选自《水经注》即为水做注,为何先写山,后写水?
山势决定水势,写山是为了写水做铺垫。
连绵不断
遮天蔽日
水势浩大水流湍急
夏(第2段)
2.时间顺序
秋(第4段)
?为什么没有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水?
夏水最盛
迅疾凶险(最大特点)
春冬(第3段)
春冬最美
清荣峻茂
情趣盎然(最有情趣)
写法探究
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山水的特点?(任选两例)
修辞角度
描写角度
写景角度
衬托角度
夸张
正面描写
侧面描张
俯仰角度
动静结合
凄清幽寂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诵读积累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积累四字短语,领会文言美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诵读积累
◆找出段落间起承转合的关键词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语言美感
四字短语,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自三峡七百里中
文言虚词,巧妙勾连,一气呵成。
至于夏水襄陵
每至晴初霜旦
以“自”开篇,气势磅礴,展示了一幅高空鸟瞰图
引出话题,既巧妙点出时令,又顺接了前段的语气
自然承接,顺流而下。
课堂小结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或奔放、或清幽、或凄寒。
这篇散文以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