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数据与信息粤教版(2019版) 信息技术(高中)1.3 信息及其特征必修1 数据与计算第一章1、信息的概念2、信息的特征学习目标在互联网时代,数据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不断增长。移动电话、社交媒体和用于 医疗诊断的影像技术等新业务,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新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并提炼 出有用的信息,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并对推进科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有 重大意义。课堂导入1.1.1 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具有意义的数据。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 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人们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在小组内交流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与联系。1 . 3 . 2 信息的基本特征(1)普遍性信息不是虚无缥缈的事物,只要有事物运动,有数据存在,就会有信息存在。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可以被人们感知、获取、传递和 利用。(2)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 网络、手机等工具了解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许多事情。(3)共享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在不同个体或群体间共享。信息交 流与实物交流有本质上的不同:实物交流,一方有所得,另一方必有所失。例如,两个 人交换手中的一个苹果,每人得到的是对方的那一个苹果。而信息交流则不然,两个人 交换则都拥有了两份信息。因此,人们悟出以下道理:分享、沟通与行动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关键。(4)依附性和可处理性各种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图像、文字、声音等符号才能够 表现出来,为人们所接收,并按照某种需要进行处理和存储。信息经过分析和处理,往往 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得到增值。(5)时效性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信息 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它的效用就会降低,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信息就失 去原有的效用,成为历史记录。(6)真伪性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并不都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信息具有真 伪性。产生伪信息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出于某种目的,被人故意采用窜改、捏造、欺骗、 夸大等手段人为制造的;有些是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或表达能力不足导致的;有些则是传 递过程中的失误造成的。因而,对信息的真伪性需要加以鉴别。(7)价值相对性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 某些方面的需要。但信息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 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香农与信息论关于文字、数字、图形、声音的知识已有几千年历史了。但是它们的总称是什么,如 何统一地计量,直到19世纪末还没有被正确地提出来,更谈不上如何去解决了。20世纪初 期,随着电报、电话、照片、电视、无线电、雷达等技术的发展,如何计量信号中信息量 的问题被隐约地提上日程。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 ,1916—2001)是美国数学家、信 息论的创始人。他先后发表了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和《噪声下的通信》,系统论述了 信息的定义、怎样数量化信息、怎样更好地对信息进行编码等通信的基本问题,给出了信 息熵的概念和通信系统的模型,提出了信息量的数学表达式,并解决了信道容量、信源统 计特性、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等一系列基本技术问题,为信息论和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 香农被誉为“信息论之父”。 香农在引入熵(指体系的混乱的程度)的概念进行信息的定量计算的时候,明确地把 信息量定义为随机不确定性程度的减少。这就表明了他对信息的理解,即信息是用来减少 随机不定性的东西,或信息是确定性程度的增加。各小组根据项目选题及拟订的项目方案,结合本节所学知识,了解信息及其基本特 征,进一步完善该项目方案中的各项学习活动,并参照项目范例的样式,撰写相应的项目 成果报告。各小组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将所完成的项目成果,在小组或班级上进行展示与交 流,共享创造、分享快乐。各小组根据项目选题、拟订的项目方案、实施情况以及所形成的项目成果,利用教科 书附录2的“项目活动评价表”,开展项目学习活动评价。本章扼要回顾本章学业评价1.单选题(1)数据是现实世界原始事物现象的(A),是信息的载体。A. 符号记录 B. 还原 C. 反映 D. 提升(2)下列编码方式中,属于图像编码的是( C )。A. ASCII码 B. GBK C. 图像压缩 D. 统一码(3)有人写了一个数制转换的式子:70-25=41。若要使该等式成立,则70、25、41 有可能分别为( )。A.十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B.十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C.十六进制、八进制、十进制 D.八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2.思考题在信息时代如何判别信息的真伪?谈谈你的方法或经验。3.情境题数据压缩。RLE(Run-Length Encoding,行程长度编码)是一种编码方式,也是一种简单的无损 压缩法,压缩和解压缩效率高。RLE压缩法:利用控制字节的最高位来标识是否进行了压缩。当最高位为1时,则后 面7位表示的是数据的重复次数;当最高位为0时,则后面7个位的数是被压缩的数据。例如,如果有15个十六进制数都是30,那么,压缩后的编码为8F 30。说明:十六进制数8F转换为二进制是10001111,最高位是1,后面的7位0001111表示 字节的重复次数15;十六进制数30转换为二进制是00110000,最高位是0,30是被重复的 数据。采取这种方法,一个字符只有重复两次以上,才能被压缩。即使一个数据只重复3 次,也可以获得30%的压缩比。问题1:如果经过RLE方法压缩后的数据为8A 6F,那么解压缩前的数据是什么?问题2:根据RLE压缩方法,下列字符数据经过压缩后的数据是什么? 20,30,30,30,35,35,…,35,64。其中,十六进制数30共有3个,35共有60个。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