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总复习知识点填空-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空白版+答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总复习知识点填空-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空白版+答案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总复习 知识点填空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 和 都很小
(2)分子间有 ,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 ,遇冷 ,物质的三态中 时分子间隔最大
(3)分子在不停运动, 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 粒子。
水是由 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分子是由 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成 ;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 分成 和
同种 的原子可构成 分子,如氧分子是由同种 构成,一个氧分子是由 构成; 元素的原子构成 的分子,如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和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和 构成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和 。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 粒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① ,如:铁、铜、金、汞
②某些 ,如:硫、磷、碳、硅
③ ,如:氦气、氖气
举例:铁是由 构成的,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氦气是由 构成的,保持氦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化学反应的实质: 。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 。
例: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由 和 构成。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 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如 的分解
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容易被 是因为其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 不易被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 (填“变”或“不变”),只是分子间 发生了改变,属于 变化;过氧化氢分解时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和 ,变化的粒子是 ,属于 变化
纯净物是指由一种 或一种 组成的物质,组成 ,有固定的 性质和 性质的物质,有专门的化学 ,能用一个 表示
混合物是由 或 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混合物没有固定的 ,无固定 和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 反应,它们保持着原来的
原子是由居于 的带正电的 和核外带负电的 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 和 构成(但也有例外, 就没有中子)。原子中质子带 电,中子 电,电子带 电。由于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 ,每个 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 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原子 。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 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 ;同一种原子中, 数= 数=核外 数= 序数;质子数不一定等于 数;原子中粒子的总数= 数+ 数+ 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相对原子质量的符号为 ,相对原子质量≈ + 。相对原子质量表达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碳-12原子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数值后面不要写 。
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核外电子 排布(共 层):第一层不超过 个;第二层不超过 个;……最外层不超过 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表示 ,圈内数字表示 ,正号表示原子核带 电,弧线表示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 。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 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这样的结构属于
Na+、Cl-的核外电子排布结构也是相对稳定结构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从而带上 电荷,成为 离子;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大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就带有 电荷,成为 离子,当阳离子和阴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时,整个化合物就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从左到右 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 ,同一纵行,从上到下, 相同,电子层数依次 。
离子定义:带电的 (或 )
离子分类:阳离子——带 电荷的离子 阴离子——带 电荷的离子
一般 离子带正电荷, 离子带负电荷;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2+—表示 (或 )
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 ,如3Mg2+中“3”的含义: ;
元素符号右上方数字“2”的含义:
写出下列离子符号:
钠离子 镁离子 铝离子
氯离子 铁离子 亚铁离子
氢离子 氧离子 硫离子
氟离子 氢氧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铵根离子
元素的定义: 数(即 )相同的一类 的总称。
H2O和Ne是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但并不是同种元素,即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数(或 数),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 数。化学反应中 种类、 种类不变, 种类, 种类发生改变。
按质量计,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前四位依次为: ;
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五位的元素:
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
海水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空气中含量列前两位的元素: 元素、 元素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含氧量最多的氧化物:
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名称是 ,元素符号为
物质由 组成:如:水是由 和 组成的。金是由 组成,氯化钠是由 和 组成。铁强化酱油,加碘盐中的铁、碘是指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和 ,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决定。如:氧气由 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水银由 构成,保持水银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氯化钠由 、 构成,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和 ;硫酸铜由 、 构成,保持硫酸铜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表示一种 ;例如:H表示
(2)表示这种元素的 ;例如:H表示
注意: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 ,不讲 ,2H只有 意义,只表示 ,不能说成二个 ;3H表示 ;O即表示 ,又表示 ;
(3)表示一种 :
Fe可以表示: , ,
俄国科学家 发现了 ,并制作了 ,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 的顺序排列的,共有 个横行, 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 ,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 ( 三个纵行为一个族),所以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周期, 个族。
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用不同的 做了区分,每周期开头的是 元素,靠近尾部的是 元素,结尾的是 元素。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总复习 知识点填空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物质的三态中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
(3)分子在不停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过氧化氢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同种元素的原子可构成单质分子,如氧分子是由同种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如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①金属单质,如:铁、铜、金、汞
②某些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碳、硅
③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
举例: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铁原子。
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保持氦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氦原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例: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由2个磷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如过氧化氢的分解
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液体、固体不易被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不变(填“变”或“不变”),只是分子间间隔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过氧化氢分解时没有变化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变化的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属于化学变化
纯净物是指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组成固定,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物质,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无固定组成和性质,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也有例外,氢原子就没有中子)。原子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由于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同一种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中粒子的总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的符号为Ar,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表达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实际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数值后面不要写单位。
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张青莲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共7层):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表示原子核,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正号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这样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Na+、Cl-的核外电子排布结构也是相对稳定结构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上正电荷,成为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大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就带有负电荷,成为阴离子,当阳离子和阴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时,整个化合物就不显电性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同一纵行,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增加。
离子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
一般金属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离子带负电荷;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2+——表示镁离子(或一个镁离子)
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如3Mg2+中“3”的含义:3个镁离子;
元素符号右上方数字“2”的含义: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写出下列离子符号:
钠离子 Na+ 镁离子 Mg2+ 铝离子 Al3+
氯离子 Cl- 铁离子 Fe3+ 亚铁离子 Fe2+
氢离子 H+ 氧离子 O2- 硫离子 S2-
氟离子 F- 氢氧根离子 OH- 硝酸根离子 NO3-
硫酸根离子 SO42- 碳酸根离子 CO32- 铵根离子 NH4+
元素的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H2O和Ne是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但并不是同种元素,即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元素种类不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发生改变。
按质量计,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前四位依次为:氧、硅、铝、铁;
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五位的元素:氧、碳、氢、氮、钙
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H2O;
海水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氢、氯、钠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空气中含量列前两位的元素:氮元素、氧元素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含氧量最多的氧化物:H2O2
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名称是汞,元素符号为Hg
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氯化钠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铁强化酱油,加碘盐中的铁、碘是指元素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决定。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分子;水银由汞原子构成,保持水银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汞原子;氯化钠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硫酸铜由铜离子、硫酸根离子构成,保持硫酸铜化学性质的粒子是铜离子、硫酸根离子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例如:H表示氢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H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H只有微观意义,只表示二个氢原子,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3H表示3个氢原子;O即表示氧元素,又表示一个氧原子;
(3)表示一种物质:
Fe可以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制作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为一个族),所以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用不同的颜色做了区分,每周期开头的是金属元素,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