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年秋季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4.2凝聚法治共识课题 凝聚法治共识 单元 九上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授课者授课时间 2022.9.22~9.23 授课 班级 九4、5班 教学 准备 课件、九上道法课本 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政府的作用和宗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了解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知道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感受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践行法治精神。教学 重点 政府依法行政教学 难点 增强学生自觉厉行法治的意识;法治和德治的联系教材 分析 《凝聚法治共识》选自新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本框内容既是第四课的教学重点,也是第四课的教学落脚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法治政府的理解能力,对政府部门是否能够依法行政的判断能力,对厉行法治的运用能力,知道我国的建设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从而培养良好的社会法治责任意识,以守法为荣,违法为耻,热爱祖国,为建设法治国家建言献策。学情 分析 经过八年级下册法治教育专册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坚持依宪治国、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行政机关等内容,学生对本课内容会感到熟悉。本课是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理性思考,对建设法治中国进一步理解领会。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解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5斤芹菜 4元=20元,被抽检样品一个月后才出结果告知不合格检测不合格,被罚6.6万元!因涉案芹菜已售出,无购买者信息无法召回,罗某夫妇不能提供供货方许可证明及票据,不能如实说明进货来源,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涉嫌经营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食品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对其做出6.6万元的处罚。查阅榆林市市场监管局2021年以来食品类行政处罚台账发现,针对小微市场主体的五十多起处罚中,罚款超过五万元的就有二十一起,而他们的案值只有几十或几百元。)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卖5斤芹菜罚6.6万,国务院督查组质问:相当吗? 思考:市场监管局在执法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执法不能只讲力度,市场监管部门在维护好市场秩序的同时,也要为小微主体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 观看视频和材料,自主感悟,思考回答问题 联系新闻视频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以小夏同学暑假回家遇到的问题设置情境 提问:小夏遇到的这些情况,应找哪些部门办理呢?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1.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2.材料分析: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思考:(1)什么是依法行政的核心? (2)什么是法治政府的准则? 小结: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3.分析材料,讨论问题: 材料一:“三张清单”制度 材料二: 思考: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总结:①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③政府要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讲解: 目标导学二:厉行法治 1.析现象,识原因 结合情境思考:(1)为什么会接连发生这些事件? 2.厉行法治的内涵? 讲解: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3.怎样厉行法治? 小结: 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基本要求) 4.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发生呢?【提示:可以从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媒体、公民等多方面考虑问题。】 探究要求: ①组长组织,组员轮流发言,记录发言要点 ②时间3分钟 教师总结:a. 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b. 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c. 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d. 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e.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材料分析: 思考: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小结: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让我们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观看与分析情境材料,讨论与分享 学生认真分析材料,借助教材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依据课本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归纳回答,谈做法 认真听讲,识记理解。 观看图片和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 学生阅读图示材料,分析并回答 通过讨论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政府紧密联系,为学习本课知识作铺垫。 通过几组近年来政府的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政府的作用,图文并茂,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表格的方式,系统归纳政府的几个方面的知识,使知识结构系统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借助“三张清单”以“百姓呼声”一周点评等材料,引出本节核心问题:怎样建设法治政府,解决重点。 图表讲解,进一步使学生明确法治政府建设中各方面的做法。 选择社会热点问题,一方面成功引出问题:为什么会接连发生这些事件?成行法治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借助热点,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师及时提示,能够使学生讨论过程中,选取不同角度,选取自己有话可说的角度来谈。 小组讨论,要求明确,旨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小组间竞争意识。 借助图片,以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道德与法治的关系,使较深奥的知识得以形象展示,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法治对于个人、国家来讲意义重大。要建成法治社会,不仅要有良法更要求实施善治。同时我们了解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历程,知道了怎样才能建设法治国家。今后同学们要增强法治意识,做到学法、懂法、用法。 整理笔记,回顾所学知识,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课堂练习 1.下图“助残服务”中,民政部全程网办服务的这一举措体现了( ) A.勇于管理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 B.坚持政务公开,提升政府公信力 C.完善分配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性收入 D.完善慈善制度,发展社会公益性事业 【答案】A 2.《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 A.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B.健全法律监督,坚持依法执政 C.使大多数的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D.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答案】D 3.2022年中纪委将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问题,对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行为严惩不贷。严惩民生领域腐败问题有利于( ) ①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促进法治中国建设 ③确保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④促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答案】C 4.依法治国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我们应( ) 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②坚持权利在先义务在后 ③培养规则意识 ④参与制定法律法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此法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道德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模式转变,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杜绝家庭暴力 ②有利于凝聚法治共识,促进依法带娃 ③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④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布置作业 1.识记背诵本课重点知识;2.完成同步学习P37、38随堂演练;抄写九上第二单元知识清单带星号知识点一遍板书设计 (作用:) (法治政府) (宗旨:)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内涵)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凝聚法治共识) (内容) (国家利益) (怎样做?) 国家: (厉行法治) 党和政府: (核心利益) 社会: 公民 法与德 (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有一定难度,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法治政府,学习政府的作用和政府依法行政的道理;一个是厉行法治,学习厉行法治的做法,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和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其中政府依法行政是本课的重点,要结合政府采取的创新服务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本节课是对建设法治中国凝聚法治共识的新授课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获得知识,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本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师生互动应该更默契一些,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