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2022年秋季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5.1延续文化血脉
课题 延续文化血脉 单元 九上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授课者
授课时间 2022.10.12 授课 班级 九4、5班 教学 准备 课件、九上道法课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自信的意义,明确文化自信的途径;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能力目标:提高对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辩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并能作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 重点 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价值
教学 难点 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教材 分析 《延续文化血脉》包括“中华文化根”和“美德万年长”两目内容,主要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目内容作为第三单元的开篇,在本单元中起到了统领作用:深入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根,是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及其蕴含的美德、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涵养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是守望和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共筑生命家园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础和动力。
学情 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所认知,有些学生可能还掌握了一定的传统文化技艺,比如接触过民族乐器、书法、国画、剪纸,会背诵传统经典,知晓或者参观过国内著名文化景点,了解部分中国历史名人的事迹等。但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和操作层面,对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认识和思考不多,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也不系统、不深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的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激荡。在这一大环境下,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从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学法 阅读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法 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观看视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不息》。 设问:同学们对中华文化了解多少?我们又该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借助宣传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设下疑问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环节一: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 探究点一:中华文化根 1.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组成)、特点。 2.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4.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价值)。 5.文化自信的内涵、重要性。 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探究点二:中华美德 1.中华美德的内涵。 2.中华美德的重要性。 3.青少年如何传承传统美德? 环节二:新课学习 探究点一:中华文化根 活动一 思考归纳 观看视频《一分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考归纳下列问题: 1.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特点。 2.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学生思考归纳,教师点拨: 1.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特点。 (1)产生: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内容(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 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活动二 分组讨论 结合视频《文化自信》及教材内容,分组讨论并思考问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2.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3.文化自信的内涵、重要性。 4.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4.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5.文化自信的内涵、重要性。 (1)内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2)重要性: ①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一指导两性两化三来) 探究点二:美德万年长 活动一 思考感悟 材料一:观看视频《中华美德》。说说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是什么? 材料二: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新时代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立根塑魂,正本清源,培养和造就大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结合材料思考,中华美德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拨归纳: 中华美德的内涵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2.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活动二 分组讨论 结合材料分组讨论,青少年该如何传承中华美德?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
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这盛世华夏
) (
脏了我一人,洁净千万家
) 结合材料内容分组讨论并发表看法,教师明确: 3.青少年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2)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3)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带着问题预习教材,思考问题,在课本上作标记,划出关键词。 观看视频,思考归纳问题。 观看视频,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分析材料。 根据图片材料,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初步形成自己的认识,养成独立思考、生成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加以引导、点拨。 通过视频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归纳问题,明确知识点。 通过视频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及坚定文化自信的事例及人物,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视频及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明确中华美德的内涵及重要性。 通过图片材料中的人物或故事,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践行中华美德发表看法。
课堂小结 幻灯片出示知识总结脉络图,将知识点升华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明白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探讨了传统美德的价值,未来还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延续文化血脉,守望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整理笔记,回顾所学知识,谈收获和体会 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练习 1. (2022山东泰安)虎年立春之夜,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从“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运动员入场时走过的“中国窗”,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到迎客松矗立鸟巢,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贯穿全场,再一-次惊艳世界。从中我们体会到( A ) A.我国坚定的文化自信 B.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只有通过举办国际盛会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 .我们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 2. (2022广西北部湾) 5G连线开展民俗活动、云端直播歌王对决、沉浸式体验民族医药文……2022年广西“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系列活动让传统壮乡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启示我们,传承壮乡文化需要( D ) A.认同一切民族文化 B.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抵制外来 C.全面继承壮乡民俗 D .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 (2022海南) 2022年4月23日,第十四届海南书香节暨2022年海南全民阅读活动启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助于( B ) ①全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②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③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④坚定文化自信,延续文化血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2022辽宁葫芦岛一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的特点是( C ) A.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D.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布置作业 1.识记背诵本课重点知识;2.完成同步学习P50、51随堂演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繁杂,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华文化根,全方位了解了中华文化,重点是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要结合史实和现实来理解,选择一些典型材料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一个是美德万年长,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可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来学习。上课过程中选用了几个小视频,都是一分钟左右,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不宜太长,观看视频时间太长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