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咬文嚼字
【学习目标】
1. 研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2. 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掌握。
3. 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成为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朱光潜先生,一起领略他的美学思想。
二、学习任务: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婵娟( ) 箭镞( ) 岑寂( ) 词藻( ) 付梓( )
尺牍( ) 下乘( ) 斟酌( ) 锱铢( ) 憎恶( )
禅房( ) 禅让( ) 咀嚼( ) 倒嚼( ) 咬文嚼字( )
2.辨析字形并组词。
锱( ) 娟( ) 族( ) 蝉( )
淄( ) 绢( ) 簇( ) 殚( )
辎( ) 捐( ) 镞( ) 掸( )
3.为下列词语释义。
(1)援例: (2)蕴藉:
(3)付梓: (4)杀青:
(5)尺牍: (6)下乘:
(7)深恶痛绝: (8)锱铢必较:
(9)不即不离: (10)点铁成金:
(11)学富五车: (12)才高八斗:
(13)举不胜举:
三、课堂练习
1.“咬文嚼字”本是一个贬义词,可是在这篇文章中,它是什么意思?
2.给文章段落标上序号,并概括段意。
3.文章列举了那些事例,在文章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1)郭沫若改台词。说明
(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说明
(3)“推敲”。说明
(4)《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说明
(5)套语的实例。说明
四、补充作业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城市交通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吃人马路”及坍塌桥梁的出现呈不断走高的趋势,避免这类事故一再出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B.中国航空母舰“辽宁号”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任务的当天,51岁的起降训练总指挥罗阳突发急病死亡,医院判断其死因是心源性猝死造成的。
C.七十多岁的王正铨对韩旧骑马舞走红很是诧异,因为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骑马舞就红遍了大江南北,而且要好看得多。
D.“无人监考考场”内,同学们正安静地答题,对于他们来说,正在作答的不仅是一张关乎诚信的品格答卷,更是一份衡量知识与能力的答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近年来河南粮食产量在1100亿斤的高起点上站稳并连年创造新纪录,不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保证了全省一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B.整改落实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解决问题和建章立制结合起来,让制度不再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是真正变成大家实实在在的准则和行动。
C.专家指出,绕月成功后,嫦娥三号的“刹车”时间是否合适、远近距离是否准确、能否在指定区域落下来,都是完成此次发射任务的技术难点和关键。
D.2013年9月6日早上,创新工场的CEO李开复发微博确认自己患恶性淋巴瘤,对此,医学专家分析其淋巴瘤发病的诱因可能跟长期的电脑辐射有关。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
, 。 , 。 , 。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
①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 ②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
③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④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
⑤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 ⑥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
A. ④①③⑤②⑥ B. ④③⑤①②⑥ C. ③⑤④①②⑥ D. ③①④⑤②⑥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