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案 (中职专用)2022-2023学年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案 (中职专用)2022-2023学年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无答案)

资源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学习目标】
1.能够自行梳理并归纳遗、引、徒、因、负、幸、顾、使、以、于、乃等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中有关的通假字和活用词语。
2.学习蔺相如把国家的急难放在首要地位的爱国精神和宽容大度的胸襟气度。
3.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件、运用对比手法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并能运用对话描写进行片段习作。
【学习过程】
一、文本导读
1.连线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太初元年(前104)参与制定太初历,并继承其父遗志,著《史记》。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约在太始四年(前93)完成《史记》。主要著作除《史记》外,还有《报任安书》和《悲士不遇赋》。
2.探寻背景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强。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在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以及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二、基础练习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蔺相如(lìn)      臣语曰(yù)
礼节甚倨(jù) 持其璧睨柱(nì)
度秦王虽斋(duó) 广成传(zhuàn)
衣褐(yì) 间至赵矣(jiàn)
就汤镬(huò) 渑池(miǎn)
左右皆靡(mǐ) 秦王不怿(yì)
(2)多音字
2.字形辨认
3.通假字
(1)肉袒伏斧质请罪(同“锧”,承斧的砧板)
(2)可予不(同“否”)
(3)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4)召有司案图(同“按”,审察、察看)
(5)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6)设九宾于廷(同“傧”)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9)请奏盆缻秦王(同“缶”,瓦器)
4.一词多义
5.古今异义
(1)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指给……看。今义:①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②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
(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信约。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4)明年,复攻赵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于是相如前进缻
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人。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6.词类活用
(1)乃前曰(名词活用作动词,上前)
(2)舍相如广成传(名词活用作动词,安置住宿)
(3)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活用作动词。衣:穿;怀:怀里藏着)
(4)左右欲刃相如(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刀杀)
(5)赵王鼓瑟(名词活用作动词,弹)
(6)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人进酒或献礼)
(7)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
(8)怒发上冲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9)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
(10)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11)为刎颈之交(动词活用作名词,朋友)
(1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阻止)
(13)毕礼而归之(动词使动用法。毕:使……完毕;归:使……归)
(14)宁许以负秦曲(动词使动用法,使……承担)
(15)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尊重)
(16)臣请完璧归赵(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完整)
(17)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着急,逼迫)
(18)秦王恐其破璧(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碎)
(19)且庸人尚羞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
(20)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急:形容词用作名词,急难)
7.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3)以勇气闻于诸侯(介宾短语后置句)
(4)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
(5)何以知之(宾语前置句)
(6)会于西河外渑池(介宾短语后置句)
(7)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9)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判断句)
(10)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判断句)
(11)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句)
(12)徒见欺(被动句)
(13)使不辱于诸侯(被动句)
三、要点导读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几件事?每件事又各是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
提示:按时间顺序写了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课文也就自然分成三部分。“完璧归赵”写的是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之会”写的是辱赵与尊赵的斗争,“廉蔺交欢”写的是私怨与国事的矛盾。作者在矛盾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而所有这些矛盾又都挂在对秦斗争这条主线上。
2.课文第7段至“拜相如为上大夫”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这两句呢?
提示: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骗言,肯定了赵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示了秦王恼羞成怒,导致对赵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3.本文中较详细地叙写了“渑池之会”的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本文中较详细地叙写了“渑池之会”的会前计议和会上“交锋”。这样:①详写会前计议,突出相如主行并从,廉颇送至境与诀,文武配合,表现了两人忠贞为国的计谋和胆略;②详写会上斗争,以秦王欲以势压人、倨傲无理、色厉内荏而不得不节节退让的表演,映衬了相如为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先礼后兵而步步进逼的智勇言行,形象地表现了蔺相如过人的机智勇敢性格,以及忠诚爱国的英雄精神。
4.廉蔺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
提示:廉蔺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两人都懂得爱国,都能识爱国高于一切,“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四、合作探究
1.文章对主要人物蔺相如的出场作了哪些铺垫?
提示:(1)设伏:开头对蔺相如身份的介绍为其被推荐埋下了伏笔。
(2)陪衬:秦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易璧,赵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这衬托了蔺相如的与众不同。
(3)虚写:缪贤讲述相如曾助自己脱罪,虚写其勇敢和智慧。
(4)出场(不同凡响):面对现实,从容坚定,成竹在胸。
2.缪贤认为蔺相如“勇士,有智谋”,试就“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件事,分析蔺相如“勇士”和“有智谋”的表现。
提示:勇士的表现:(1)指责秦王傲慢无礼,并准备把头颅和玉璧一起撞碎在柱上。(2)在秦王斋戒五日后,他却交不出玉璧,所以勇敢地提出愿接受酷刑的建议。(3)以死相胁,逼使秦王击缶。(4)秦王的手下欲杀他,他却瞪目怒视,大声呵斥他们,吓得他们都后退。
有智谋的表现:(1)当他发现秦王无意给赵国城邑时,便假称玉璧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借此要回了玉璧。(2)他要求秦王斋戒五日,以拖延时间,以便派人把玉璧送回赵国。(3)洞悉渑池之会是秦国预设的骗局,目的是要羞辱赵国,但他依然坚持要赵王赴约,因为不赴约,只能表示赵国软弱胆怯。(4)在秦王要求赵王鼓瑟后,相如立即要求秦王击缶,不让秦国占得上风。在秦国要求赵国以十五座城池来为秦王祝寿后,相如立即要求秦国以国都咸阳来为赵王祝寿,绝不让赵国被羞辱。
3.课文是怎样写廉颇的?从中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思想性格?
提示:全文在写蔺相如时,或明或暗地提到了廉颇,同样提出了他在赵国的地位,表现了他的性格特征。第一,开头就说他“以勇气闻于诸侯”,强调突出了他的勇。文章最后写他负荆请罪,固然是受蔺相如爱国精神的感动,也是他自己对祖国的一片忠心和勇于改过的精神体现。第二,作者介绍廉颇是“赵之良将也”,一旦国家形势紧张,赵王立即“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突出表明了廉颇既具有举足轻重之势,又不同于常人。“渑池之会”一段,对廉颇的描写更为明显,正是他的“盛设兵以待秦”,秦才不敢动的。第三,作者还写了他的智谋,如“渑池之会”,是“廉颇、蔺相如计”敦促赵王才成行的。后来又是他建议“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也正是他给了蔺相如以强大的后援。他的性格极为爽朗,开始居功自傲,后来又负荆请罪。
五、自主探究
1.蔺相如两次外交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由一个舍人平步青云,竟位居有“攻城野战之大功”的廉颇之右,他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文中说“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提示:首先,是个人内在的因素。他比别人更机智,有胆识,有勇气。在无人可使的情况下勇于承担重任。
其次,是外在的因素。一是缪贤的推荐,这是一个机遇。二是赵王的赏识,在赵王无人出使报秦的情况下,蔺相如的一番谦虚而又自信的表白(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无疑让赵王吃了颗定心丸。三是赵国当时还比较强大,又有廉颇的军事外援,再加上当时秦国正在跟楚国交战,还来不及全力以赴地对付赵国。
总之,一个人的成功,并非纯靠自己的力量,文中的说法有些夸大了个人力量,有个人英雄主义之嫌。
2.本文通过三件事表现了蔺相如的英勇无畏,但在历史上对完璧归赵的事件有着不同的评价,如王世贞就认为,赵国因一璧之故,加重了秦王对它的仇恨,也加速了祸患的到来,蔺相如应负重要责任。你是怎样看待蔺相如其人的?
提示:观点一:王世贞评价确实有独到的批判成分,但“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其中的无畏与胆识,以及“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大公无私的胸怀是不能抹杀的。
观点二:在对待廉颇的态度和做法上,蔺相如确实有投机取巧的嫌疑。蔺相如首先是一位谋士,面对强悍的廉颇的巨大挑衅,他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智取,而非武斗。这正如兵书所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廉颇最后是“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这说明蔺相如的策略是成功的。
观点三:蔺相如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此避让廉颇,理由冠冕堂皇,既挽回了面子,又表明了自己大公无私的伟大胸怀;同时,“徒以吾两人在”之说,过分夸大了个人力量,有些居功自傲的成分。
六、文法导析
1.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
这篇课文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写蔺相如,没有写他一生的事迹,只选择他一生中的三个片段来写,突出他的性格特征。“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廉蔺交欢”,写他对内的顾全大局、以团结为重。三个典型事件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蔺相如的思想品质,取得了集中、凝练、鲜明的艺术效果。写廉颇,主要从“廉蔺交欢”这个典型事件中反映他的思想变化和性格特征,同时也在前两个事件中给读者以暗示。
2.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如蔺相如对秦王和对廉颇态度的对比,廉颇对蔺相如前后态度的对比,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秦王的色厉内荏的对比等,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技能导练
导练目标
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这篇课文在对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蔺相如在秦廷向秦王说的话,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有时怒不可遏,以死抗争。词锋犀利、刚柔相济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出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勇有智、能言善辩的外交家。廉颇的对话在课文中只有三处,他在渑池会前与赵王分别的一段话,表现出他很有政治头脑。在“廉蔺交欢”事件中,他先前说的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正是由于廉颇的这一性格特点,到后来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才更突出了他的坦率真诚。“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多么坦诚可爱。
请运用对话的形式,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注意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创意激活
对话,就是文章中人物的讲话。个性对话法,就是描述文章的有个性的人物的对话,从而创新。用典型化的人物对话,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出新颖有趣的文章。
范例展示
两元五角搭的士
张 萍
父亲好不容易进了一回城,我陪他看过高楼大厦,又打的去了一处风景区。
下车时,父亲看见我给司机20元,就说:“坐一次车,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
我说:“不多,这是比较便宜的。”
父亲嘟哝说:“还不多?20元要买一堆鸡蛋呢。”
说着,我去买门票,父亲问:“又要多少钱?”
门票100元一张,我怕父亲心疼,忙说:“每人50元。”
父亲惊叫起来:“两担稻谷又飞了。”
我说:“门票都买好了,还是进去吧。”
从风景区出来,父亲无论如何不肯坐车,他要和我走回去。从这里到家,最少也有10公里,不但累人,还耽误时间。
我叫了一辆的士,父亲有些生气,径直走了。我问司机要多少钱,他说,最少25元。
我把钱递过去,说:“等一会儿,你就说只要2.5元。”
司机问为什么。
我说:“我父亲刚从乡下来,心疼钱,死活不肯坐车。”
司机愣了一下,说:“好吧。”
我坐上车,一会儿就赶上了父亲,司机停下来,我叫父亲上车,他却要我下车。
司机说:“大叔,您快上来吧,我是顺路捎你们,只收2.5元。”父亲这才上车,一个劲地谢司机。
一路上,司机跟我父亲说着话,把我们送到家门口,他还先下去打开车门。
等我父亲进了家门,司机把我叫到旁边,将那25元还给我,说:“你拿去买一瓶酒给大伯喝吧。”
我惊奇地问:“你为什么不要钱?”
司机说:“你的父亲太像我的父亲了,进城后,他也是心疼钱,不肯坐出租车。”
我问:“你父亲还好吧?”
司机说:“他走路回家时,出了车祸。”
他的眼里噙满泪水,默默地开车走了。
那25元钱,我至今保存着。
八、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面对秦昭王毫无惧色,进退有仪,不卑不亢,取得了外交的胜利。渑池之会,秦王以鼓瑟为名羞辱赵王,蔺相如以死相逼,跪请秦王击缶,秦王无奈击缶。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提示:①无畏者无惧;②把握机遇才能成就未来;③生活需要智慧。
(2)蔺相如接连升级,官位超越了大将廉颇,廉颇恼羞成怒,扬言欲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顾念国家利益,抛弃私人恩怨,处处避让廉颇。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提示:①(宽容)宰相肚里能撑船;②国家利益至上;③小不忍则乱大谋;④凡事以大局为重;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⑥凡事以和为贵,社会需要和谐。
佳作片段
廉颇的登门谢罪,蔺相如的忍让态度,都体现了以国家利益为重,置个人荣辱于度外,顾大局,识大体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博大的胸怀,二人都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
社会的和睦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离不开朋友、乡里、上下级等的道义相待,相互扶持。如果我们都能以德交友,严己宽人,敬老爱幼,扶危济困,那么,人们追求的和谐社会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这里,“将相和”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在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无疑应该继承这种精神。人和至贵,人和兴家,人和强国。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构建人与人之间的融洽,追求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和谐相处,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九、文本图解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