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理化生教研组内容提要1、老师们使用新教材的反馈2、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各节编写意图3、各节解读、建议和困惑1.教师1使用鲁科版教材一个月的感悟:1.鲁科版教材相比人教版更加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2.更加注重知识点的螺旋上升,将难点分散到不同的单元,如第一单元初识分子、原子,第二单元认识分子原子的性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易到难符合认知发展规律;3.相比人教版增加了单元练习,但每一节后的习题相比人教版明显减少,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人教版的设计。反 馈一教学中的诸多疑惑:1.知识点的讲解是否该在前面补充,补充的话到何种程度?2.实验报告册是否有答案?3.可否在联盟范围内统一联合制作优质课程资源实现共享?反 馈一教师21.优点:图片生动震撼,思路超前。2.编排内容过于分散,可能是为分化教学难点,知识不系统,提供的材料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拙见!反 馈一教师31、新教材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2、新教材注意了合理构建知识体系3、新教材加强了实验教学4、新教材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几点疑惑:1、课程结构较为凌乱松散,课时不够2、教辅材料不及时、不配套甚至有误导嫌疑。反 馈一教师41、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给出了分子原子这些词,但是深浅难以把握2、感觉知识不够系统,前面学习了物质的变化,可是物质的性质放到了后面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一)(二)放在一起是不是更好?反 馈一教师51、化学史相对增加,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学科的变化,个人认为比较好;2、增加各种形式的实验内容,比较好(就是课堂时间需要把握准确);3、将部分连贯的知识体系分散到过多章节去完善补充,个人认为效果不太理想;4、部分概念性的东西教材中没有明确给出,个人认为不太理想;5、教材中部分知识体系需要初中生掌握的内容没有明确给出,需要教师补充升华,不利学生学习。反 馈二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各节编写意图(一)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的单元目标是:1、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化学学习的兴趣2、初步认识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研究领域、常用方法、基本目的),了解化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一门中心科学3、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4、初步学会常用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5、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二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各节编写意图(二)各节编写意图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什么是化学”和“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初步形成了化学学科的价值观、微粒观、变化观等基本观念。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怎样学习化学”科学探究本身就是学生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到实验室去指导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养成安全、规范、严格、节约、环保的学习品质三各节解读、建议和困惑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从三个方面描绘了化学的奇妙三各节解读、建议和困惑三各节解读、建议和困惑三各节解读、建议和困惑三各节解读、建议和困惑三各节解读、建议和困惑建议和困惑1、关于一滴水2、物质的变化能否和物质的性质一起讲?3、日用化学品、食品安全4、两个小实验三各节解读、建议和困惑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从问题开始建议和困惑1、蜡烛和石蜡这两个不同的词混用2、11页最后自然段,实验不易成功3、节外生枝,偏离方向三各节解读、建议和困惑关于蜡烛的实验视频三各节解读、建议和困惑到实验室去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的工具书,教师利用教材但是不必拘泥于教材,给自己一个施展的平台,优化自己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感悟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扫描隧道显微镜亦称为“扫描穿隧式显微镜”、“隧道扫描显微镜”,是一种利用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探测物质表面结构的仪器。它于1981年由格尔德·宾宁(G.Binning)及海因里希·罗雷尔(H.Rohrer)在苏黎世实验室发明,两位发明者因此分享了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三种显微镜对照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扫描隧道显微镜下原子的镜象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利用自制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在石墨表面上刻蚀出来的图象。图形的线宽实际上只有10n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