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尊重他人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尊重他人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尊重他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内容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第一框《尊重他人》。本框内容作为该课的开篇,意在让学生在理解尊重含义的同时,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懂得尊重的复杂性,进而在实际生活中尊重他人。
本课题内容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本课题内容所依据的新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第四学段(7-9年级)”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要求是:“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学情分析:
关于尊重主题,小学阶段已经有所涉及,也知道在生活中应该尊重他人,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对遵守道德规范持消极态度,甚至通过违反道德规范来显示自己的存在。这种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需要我们加强引导,从尊重道德规范的深层原因和社会价值角度给学生提供帮助,以不断克服和解决成长中面对的问题,在学生道德规范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引导。
★核心素养目标:
(新课标: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道德修养:了解尊重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践行尊重他人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健全人格:感受尊重的重要意义,树立尊重意识,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责任意识:具有尊重意识,守规矩,重责任,能够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教学目标:
尊重的含义。
尊重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做法/要求。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尊重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树立尊重意识,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导入 播放视频:“大二女生送外卖被顾客骂哭” 并启发学生思考:你如何评价该顾客的行为?若你刷到这则视频,你会给女孩发个怎样的弹幕或评论? 展示一些外卖小哥经常遇到的顾客的“无理要求。” 思考并回答: 你如何评价该顾客的行为?若你刷到这则视频,你会给女孩发个怎样的弹幕或评论? 本活动利用刚刚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激发学生思考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一些习以为常的不尊重他人的现象。
新课讲授 1.学习目标及核心素养呈现 2.课堂教学环节目录: 环节一:感知尊重 环节二:体味尊重 环节三:践行尊重 诵读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脑海中对本课知识形成基本架构。 三个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来剖析违法行为。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学习该知识做好铺垫。
一、感知尊重 名言展示: “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慢慢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鲁迅《理解尊重》 提问: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 图片展示:(董卿采访VS公共场所吸烟) 提问:图中的行为有没有尊重他人? 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尊重的含义: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思考并归纳相关问题: 什么是尊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通过名言及两种行为的对比,引导学生对尊重的含义进行简要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体味尊重 三、践行尊重 活动一:案例分析 展示图片:1.习近平总书记俯下身为坐在轮椅上的张富清颁授“共和国勋章”。。 2.领奖台上,冠军卢冬主动单腿下蹲与坐着轮椅的亚军季军合影。 提问:从两幅图评价一下两个人? 教师小结: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视频案例1: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67名学生发现饭卡里突然多出900元!原来学校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267名低消费学生,按照每天10元的补助标准进行了隐形资助。受资助学生表示很是感动和暖心。 提问:你们是否赞同该种资助方式?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视频案例1:2022年6月18日,浙江丽水金色阳光小区,一新人结婚频用电梯担心影响邻居,便在电梯里张贴提示,并附上喜糖与邻居分享喜悦,邻居们留纸条祝福女孩新婚快乐,称从她的喜糖中感受了意外和温暖。 提问:大家觉得这样的方式有何暖心之处?从社会角度出发,有何好处? 教师小结:对社会: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加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案例1: 近日,浙江嘉兴,一对聋哑夫妻带着便利贴来窗口办理居住证。辅警张洁看到这个情况,拿起纸笔和他们交流。业务顺利完成后,他们的对话已经写满了一整页纸,上面的文字透露着满满耐心和细节。夫妻俩也向张洁竖起大拇指表达感谢。 教师小结: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尊重他人,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案例2: 2022年7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李克强总理表示,严禁在就业上歧视曾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康复者。相关部门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对此类歧视现象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 教师小结: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案例3: 老年人号召给年轻人让座。 教师小结: 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应该将心比心,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名言警示: 骏马行千里,耕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教师小结: 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观看图片进行评价交流 学生思考回答相关提问 小组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并举例。小组安排记录人员做好讨论记录,谈论完成后选出自己小组的发言人。 结合所学,对以上三则案例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 交流分享讨论。 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材料的呈现,结合了社会的一些热点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问题出发去思考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把探究活动过程与知识生成过程、逻辑化过程统一起来,做到“活动内容化、内容活动化”。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通过三则案例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尊重他人的行为,并从中引导学生总结做到尊重他人的方法与技巧,学以致用。
四、尊重他人你我行 活动三:品味名言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教师小结: 小恶也是恶、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害人害己,坚决杜绝违法行为。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 朗读名言并理解其所表达的意思。 归纳总结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通过对名言的解读让学生意识到在社会生活中,公民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你我同践行” 活动: 请用一句赞美的语言来说一说你同桌的优点。(注意语言要真诚) 学生组织语言,对同桌进行优点夸赞! 该环节意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尊重意识,更好的引导学生能够从实际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从而实现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落地。
课堂 小结 (板书设计)
知识 构建 在课堂教学逻辑与板书的基础上构建、完善本框知识体系的构建,系统掌握知识。
能力 提升 完成优化设计中的巩固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对学生进性尊重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拓展 建议 (作业设计) “我是道德小标兵”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尊重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假如现在让你当一名“道德标兵”,你会如何践行诚信?请简单写出你的任务清单。
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