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3.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标要求: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2.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和意识。课堂导入最近,浙江金华一个小伙子火了。他用一种天方夜谭的方式一一卖空气罐头,轻松年赚400万。(空气罐头,指在各种各样精美的瓶瓶罐罐里装着来自各地的新鲜空气。购买他的人,可以在开瓶的那一刻感受到,来自大自然最清新的那一瞬间,或是某一个地方的特殊气息。)请推测“空气罐头”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课堂导入雨后的车辆1.下雨后,我们经常能见到车顶上有很多“泥点”这些“泥点”是从哪里来的呢?2.你知道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吗?(1)干洁空气: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21%氧气78%氮气1%其他气体干洁空气组成①二氧化碳 CO2作用:光合作用原料、对地面保温②臭氧—O3作用:吸收紫外线氧气 O2作用: ① 人类和好氧生物维持生物活动必须物质;②参与有机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氮气—N2作用:生物体的基本成分。78%21%1%一、大气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思考1740年到2011年,短短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二氧化碳 体积分数 变化趋势怎么样?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变化呢?造成什么影响?变化趋势:原因:影响: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发生了变化,还有哪些其他大气成分及含量发生变化,产生了哪些其他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呈现上升趋势,增加速度加快1、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2、毁林(减少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原因: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释放出大量的氟利昂。影响:对人类健康影响:1.增加皮肤癌。2.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3.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对生态影响:1.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2.减少渔业产量。3.破坏森林。① 含量很少却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②大气能见度变差①充足的水汽;②遇冷凝结(降温);③凝结核(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2)水汽水平方向: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湿润地区上空高于干旱上空。垂直方向:一般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杂质作为凝结核随降雨降落到地面。(3)杂质近地面大气中,陆上大于海上;城市大于乡村;冬季大于夏季分布变化:作用:降水(成云致雨)的条件:分布:思考:雨后空气是清新的:雾:当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大气饱和水汽量,并且有足够的凝结核存在时,多余的水汽便会凝结出来,变成小水滴或冰晶。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水平能见度低于 1 千米时,气象学上称之为雾。多出现于深夜、清晨,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大。霾,又称“灰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 10 千米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组成霾的粒子极小,不能用肉眼分辨,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出现。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表明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过一定标准,其中 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霾天气的“元凶”。霾的固态颗粒物来自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燃煤取暖产生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霾的危害:①对健康产生危害,比如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②对生态环境和交通造成的危害,比如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思考结合生活体验和P68活动,认识雾和霾的区别,并举例说明霾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区别 雾 霾成分 小水滴 烟、尘微粒相对湿度 >95% <80%外观颜色 乳白色 蓝灰色、灰色、黄色等空间范围 (近地面发生) 比较浅薄,边界明显 比较深厚,分布均匀,无明显边界能见度范围(水平能见度) <1km <10km持续时间 日变化 深夜、清晨 大气稳定时,持续24小时健康 影响不大 污染物颗粒(如:肺部疾病)思考:雾霾的防治措施有哪些?企业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合理布局降低污染个人践行低碳生活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环保意识政府加强立法依法治霾合理规划共同治霾[辨一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大气圈中最多的成分是氧。 ( )②大气圈中各种成分均匀分布。 ( )③臭氧对人类和动物是无害的。 ( )④空气中只要有水汽就可以形成降水。 ( )××××⑤大气中的尘埃物质可以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 )√【典例示范】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并回答(1)、(2)题。(1)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2)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总结成分含量发生变化酸雨雾霾气温(℃)高度(千米)5012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宇宙火箭 人造卫星极光流星气温垂直分布积雨云-1006020-20-60二、大气的垂直分布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物质:大气圈最底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范围:对流层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1)对流层 —— 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纬度8—9千米10—12千米季节夏季较厚冬季较薄温带地区最明显低纬地区受太阳辐射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大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度(千米)5012平流层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积雨云-1006020-20-6017—18千米地 面对流层顶8~9KM17~18KM8~9KM赤道北极南极一架飞机沿10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次穿过了哪几层?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原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远,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原因:该层上部冷,下部热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原因: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上升运动,气温下降)(1)对流层 —— 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气温(℃)高度(千米)5012平流层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积雨云-1006020-20-60中国避暑之都——贵阳夏季气候凉爽。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雪域江南——林芝西藏垂直高差大,山上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降温变化率小于0.6℃/100m的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现象影响:①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②有利飞机的平稳飞行。③可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产量及质量④大多数时候也会带来显著的大气污染、多雾,使能见度降低,造成交通事故;危害人体健康。拓展逆温(学案P2)拓展辐射逆温发展平流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③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主(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高度km200120601008040-100-5005010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温度℃(2)平流层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臭氧层(15-35千米)吸收大量紫外线使大气增温水汽和杂质含量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原因:电离层(热层)高层大气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上升自平流层顶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下降;其后大气物质(原子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温度又上升。②底部对流运动,上部平流运动。③存在电离层(60~500千米),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电离层大气在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下,大气分解为离子,处于高度电离状态)④有极光和流星现象高度km200120601008040-100-50050100对流层电离层(热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温度℃(3)高层大气:平流层以上大气。气压低,密度小,2000-3000千米空气经常散逸到宇宙空间,被认为是大气上界。[辨一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对流层是大气层各层中最厚的一层。 ( )②对流层的厚度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夏季大于冬季。 ( )③对流层的高度受地面影响很大。 ( )④对流层的厚度为12千米。 ( )×√√×活动:P71相较于重庆、武汉、长沙、上海,贵阳虽然纬度较低,位于亚热带,但由于其处在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故夏季天气凉爽。(1)近年来,贵阳将“中国避暑之都”作为城市名片,着力打造“避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避暑”经济。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贵阳、重庆、武汉、长沙、上海的位置;读图 3-7,说明贵阳打造避暑旅游名城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重庆贵阳武汉长沙上海活动:P72(2)每年 3 月,西藏大部分地区的隆冬尚未结束,林芝的桃花却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皑皑白雪与灼灼桃花相互映衬(如图 3-9),让人领略到“雪域江南”的独特春光。读图 3-8,试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林芝虽然处在青藏高原地区,但仔细观察发现:该地海拔较低,且所在的纬度也比较低,故3月份气温已经较高,有桃花盛开。2(1)正常情况下,对流层气温是上冷下热,容易形成对流。若对流层局部范围内出现逆温现象,则抑制了对流的发生,导致近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进而可能造成大气污染。2(2)20世纪八大公害事件指因现代化学、冶炼、汽车等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工业“三废”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频频发生。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发生了8起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其中与逆温现象有关的是:①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②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③伦敦烟雾事件;④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活动:P7220世纪世界八大公害事件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致60余人死亡,数千人患病2.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1948年10月),5910人患病,17人死亡;3.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短短5天致4000多人死亡,事故后的两个月内又因事故得病而死亡8000多人;4.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二战以后的每年5 10月),烟雾致人五官发病、头疼、胸闷,汽车、飞机安全运行受威胁,交通事故增加;5.日本水俣病事件(1952年 1972年间断发生),共计死亡50余人,283人严重受害而致残;6.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1931年 1972年间断发生),致34人死亡;280余人患病,7.日本四日市气喘病事件(1961年 1970年间断发生),受害人2000余人,死亡和不堪病痛而自杀者达数十人;8.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 8月),致数十万只鸡死亡、5000余人患病、16人死亡。活动:P72课堂小结34课堂反馈:353637DA0°45°90°45°90°17~18km10~12km10~12km8~9km8~9km一架客机要求保持在十千米左右的高度飞行,应该在( )地方上空飞最安全。A.澳大利亚上空 B.加拿大北部上空C.新加坡上空 D.中国南部上空B39(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B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