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2张PPT。曹操孙权刘备政权的分立与民族的融合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知道自东汉末年至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在东汉末背景与三国事例学习的基础上,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
2、从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与江南经济的开发、孝文帝改革等事例中,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二)过程方法:在学生讨论、对比、观察过程中,使他们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历史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念:
1、战争带来动荡,我们要维护一切的和平。
2、中华大家庭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们要共同创造好家园。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孝文帝改革原因及历史影响东汉王朝历经了160多年的大统一后,豪强并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割据势力…… 秦汉---------------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隋唐-----------------大一统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曹 操孙 权刘备(161——223年)字玄德,胸怀大志,领有几员虎将,带着几万人马,流串各地,尚无安身立命之处……208年赤 壁 之 战曹操和孙刘联军曹操失败公元208年经 过以少胜多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皇,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小组讨论: 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退。这是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从大规模分裂和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十几个豪强势力的割据使东汉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分裂的国家,三国中的魏实际上是在消灭了北方割据势力,实现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的,吴国,蜀国也是如此。这样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民族融合东汉三国以来,北方政权分立,战乱频繁,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包括少数民族)纷纷向南迁移,江南地区悄悄的发生了变化……《四世纪南迁移民分布图》民族融合 公元前一世纪的《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的江南 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老百姓以鱼米为食,那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但也少有挨饿受冻之人。
公元六世纪的《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是繁荣昌盛的地方,用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根据这两段材料,说一说江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迁描述的汉代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但贫富分化的程度也低;而《宋书》所描述的南朝时期的江南,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丰收年头,一年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变化原因这是因为1、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2、从自然条件来说,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
3、从人口方面说,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
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4、从技术条件来说,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
5、此外,从社会状况来说,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变化。民族融合471年孝文帝登基以来,农民流离失所,无田可耕,鲜卑族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于是他决定改革……
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促进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不顾群臣以撞死在祖宗灵前相威胁,毅然进行了改革。在485年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在494年乔迁洛阳城,并下令鲜卑人改用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提倡同汉族人通婚。北魏政府还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阅读卡 思考:1、孝文帝改革是从哪几方面着手的?
2、孝文帝改革后对北魏产生哪些作用?
3、你觉得孝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
1、解决农民问题:将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但要其缴纳租税。
2、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①把都城迁到先进文化中心--洛阳②鲜卑官员要说汉语③鲜卑族人改穿汉服④鲜卑族人改用汉姓??⑤与汉族人通婚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人学习和吸收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族也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文化。讨论 当今,我们也正身处改革的大潮之中。请大家议一议,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可借鉴之处?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
1、解决农民问题
2、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三国西晋十六国东晋北魏宋 齐 梁 陈东魏西魏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悟?课外延伸 搜索三国故事的精彩片段,
与你身边的人分享。曹刘孙孙、刘联军4万刘刘刘刘赤壁
之战曹军20万三国小故事“隆中对” 在豪强并起的形势下,汉室后裔刘备的势力十分弱小。当他听说诸葛亮才能出众时,就不顾严寒,连续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同意出山。诸葛亮向刘备分析了天下大势:北方的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暂时还不能同他竞争;而孙权占据江东,地方富庶,人才众多,只可与他联合而不能谋取,如果刘备占有荆州、益州,控制西南少数民族,同孙权结盟并内修政治,最终可以成就大业。这次交谈,史称“隆中对”。1、汉服与胡服有什么区别?汉服宽袍大袖,胡服窄衣小袖2、在生活中胡服、汉服哪一种服装比较便利?3、既然胡服比较便利,孝文帝为什么改穿汉服?念奴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月。苏轼(guan)(zun)(Lei)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