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免疫失调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 免疫失调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四章 免疫调节
第3节 免疫失调
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
一、过敏反应
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花粉、室内尘土、宠物的皮屑、棉絮
磺胺、奎宁、青霉素
[温馨提示] 抗原≠过敏原
抗原具有大分子性,不一定是外源物质,不存在个体差异;而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青霉素,但一定是外源物质,存在个体差异。
2、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示意图
B细胞
花粉
浆细胞
肥大细胞
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
刺激
神经系统
打喷嚏
虾蛋白
B细胞
浆细胞
肥大细胞
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
刺激
腹泻
胃肠平滑肌收缩
3、过敏反应的过程
过敏原
机体的B细胞
浆细胞
某些细胞
刺激
分化
产生
抗体
过敏原
再次刺激
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
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
全身过敏反应
呼吸道过敏反应
消化道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食物过敏性肠胃炎)
(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
吸附
4.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
项目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激发因素 过敏原 抗原
反应时机 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 使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
5.过敏反应的特点
(1)有快慢之分
(2)许多过敏反应还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6. 主要预防措施
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与生活的联系
如何缓解过敏症状?
抗组胺药物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的“非己”物质会产生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物质会不会也有“敌我不分”的情形
二、自身免疫病
1.概念
若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某种链球菌表面的抗原M分子
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
结构相似
抗M抗体
进攻
进攻
心脏受损
B细胞
浆细胞
刺激
活化
分泌产生
部分血液回流,全身供血不足
头晕、胸闷等症状
实例一:风湿性心脏病图解
与风湿性心脏病相似,抗体攻击关节组织,引起关节粗糙,关节面液增多,压力升高等症状。患者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阻等。
机体
多种自身抗体
产生
关节滑膜
关节软骨
关节滑膜和关节软骨损伤的炎症
导致
实例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攻 击
实例三: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的疾病,病程可有缓解和发作交替进行,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红斑、大量脱发、白细胞减少等。本病大多见于年轻女性,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75‰
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以及环境等多因素有关。临床观察表明,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缓解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2.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方法
(1)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2)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手术采用了造血干细胞纯化技术,消除了异常的免疫细胞,将具有正常造血功能的干细胞提取出来进行移植。
三、免疫缺陷病
1.概念
不足或缺乏
2.类型
免疫缺陷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概念:
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
病因:
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
病例: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概念:
由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病例:
艾滋病
实例:艾滋病AIDS
(1)致病病毒:HIV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外壳: 保护内部核酸的蛋白质外衣
病毒包膜: 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核酸: 两条RNA链,是复制更多病毒的遗传物质
逆转录酶: 进入宿主细胞后将RNA转化为DNA
表面蛋白: 能使HIV和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
(2)HIV在细胞内增殖过程:
(3)HIV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削弱的过程:
A阶段:为什么病毒量先增后减?
在HIV侵入人体后初期,迅速增殖,数量上升;由于此时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HIV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大量病毒被消灭,因此数量下降。
B阶段:为什么辅助性T细胞减少?
HIV主要侵染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因此数量迅速下降,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C阶段:
免疫功能丧失,患者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最终患者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HIV攻击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为什么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因为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泌细胞因子),当它被攻击之后免疫系统就将处于瘫痪状态,不能有效地清除病原体或癌变的细胞,所以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4)HIV致病机制:
HIV 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
血液
母婴
(5)艾滋病的预防:
a.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如使用避孕套;
b.避免静脉注射时传播,不吸毒;
c.接受检测并积极治疗HIV等性传播感染;
d.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e.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等。
(6)不会传播的途径:
与HIV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使人感染HIV。
(7)艾滋病的治疗:
艾滋病的治疗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科学家仍然没有找到根治HIV感染的有效方法。大多数的治疗方法是控制和降低感染者体内HIV的数量,如用多种抗病毒药物组合进行治疗。
▲抑制HIV表面蛋白与细胞膜受体结合
▲抑制逆转录过程
抑制HIV增殖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