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7.2.5 生物的变异 (附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7.2.5 生物的变异 (附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7.2.5 生物的变异
一、单选题
1.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高杆和矮杆是一对相对性状。将一株高杆水稻和一株矮杆水稻杂交,后代既有高杆也有矮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题意可推出高杆为显性性状
B.控制高杆和矮杆的基因位于蛋白质上
C.子代高杆个体中的基因均来自亲代高杆植株
D.水稻茎秆的高矮受基因控制,也受环境影响
2.将生长状态和大小都相同的甲、乙两棵杨树苗,分别在干旱和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几年后,甲、乙树冠大小出现如图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树冠大小差异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甲树冠较小主要受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影响
C.甲、乙树冠大小的差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D.甲、乙树冠大小差异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2022年4月,袁隆平团队培育的“巨型稻”在天津试种,离实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又更近了一步。“巨型稻”杂交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4.下列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  )
A.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 B.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
C.用杂交技术培育的高产抗倒伏小麦 D.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棉
5.同一株小麦上收获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结出的麦粒大而饱满,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的麦粒小而瘪。引起这种变异的原因是·(  )
A.环境条件的改变 B.染色体的改变
C.细胞核的改变 D.基因的改变
6.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随同三名航天员一起返航的,还有一批经历了“太空游”的种子。普通甜椒的种子经过太空漫游后播种,再经过选择,培育出果型大、产量高、品质好的太空椒,这种变异
A.属于能遗传的变异 B.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
C.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 D.水肥不会影响产量
7.下列实例与运用的生物技术匹配错误的是( )
A.桃树上结出来李子——嫁接技术 B.“多莉”羊的诞生——克隆技术
C.杂交水稻——转基因技术 D.无病毒植株培养——组织培养技术
8.下列选项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肥沃土壤中获得大粒花生
B.野外工作者肤色较黑
C.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
D.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
9.2021年10月22日至26日举行了第28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丰富多样的“太空蔬果”。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  )
A.果实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太空蔬果”的口感发生了改变
C.太空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太空蔬果”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
10.神州十三号搭载了很多植物种子,其中带回地球的凤凰单丛茶已在云南完成种植;宇航员地面出仓前进行了微生物检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出仓前所检测的微生物营养方式全部都是自养,而凤凰单丛茶则是异养
B.若用凤凰单丛茶种子培育茶的复壮品系,须经历开花、传粉和受精等重要生理过程
C.茶树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包括种皮、胚以及胚乳,其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D.“太空种子”是普通种子在太空环境中产生了有利变异的种子
11.神舟飞船的太空之旅常会搭载多种种子,科研人员将“历练归来”的种子种植,选育出优良的品种用于生产。下列对带回种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性状一定发生了变化 B.一定会产生有利变异
C.遗传物质可能发生了变化 D.发生的变化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12.自然界中生物的变异随处可见,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经常练举重的人,胸肌发达 B.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
C.长在暗处的玉米矮小 D.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
13.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伴随神舟十三号飞船邀游太空的云木香、铁皮石斛、天麻、薏苡仁等10种云南特色中药材种子也随之返回地球。太空育种是将作物种子通过航天飞行器搭载到太空,再返回到地面进行优选的育种手段。这种育种方法改变了种子的
A.遗传物质 B.不利性状 C.生活环境 D.生活习性
14.下列遗传育种过程中,没有改变遗传物质的是( )
A.将本地黄牛与引进的荷斯坦-弗里生奶牛杂交,选育出高产奶牛
B.载人航天飞船携带的植物种子接受宇宙射线,用于诱变育种
C.用无刺的花椒枝条作为接穗进行嫁接,培育出便于采摘的无刺品种
D.用高产易倒伏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获得高产抗倒伏小麦
15.猕猴桃有黄心、绿心和红心等多个品种,不同品种的差异源于生物的(  )
A.遗传 B.变异 C.分化 D.分裂
二、综合题
16.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致的疾病,具有先天性、家族性、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超过3000种,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就有3~10个患有各种不同的遗传病。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图谱,图中Ⅱ代3号患有白化病(头发、皮肤均表现白色并由隐性基因aa控制)。请据此分析作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孩,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2)根据遗传图谱分析,该患病女孩父母的基因组成均为______。
(3)Ⅱ2虽然表现正常,但他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从理论上推算他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______。
(4)Ⅱ3和Ⅱ4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孩,他们准备生第二胎,第二胎生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_。
(5)依据我国《婚姻法》规定,Ⅲ1和Ⅲ2不能结婚,主要原因是______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17.袁隆平研究团队利用野生耐盐碱海水稻,通过育种技术,终于培育出一种抗盐水稻品种——天龙优619,适合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盐碱地种植,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下图表示水稻花的结构。
请根据以上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稻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在分类上海水稻属于种子植物中的_________植物。
(2)图2所示为水稻花的主要部分,则图3所示结构为水稻花的___________,当A中的花粉落到柱头上后,产生的精子与____________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结构是海水稻发育的起点。
(3)袁隆平利用野生稻来培育新品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4)海水稻耐盐碱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5)海水稻稻壳顶端有的具有芒,有的没有芒。为研究海水稻有芒和无芒的遗传规律,进行以下两组杂交实验。
海水稻产生有芒和无芒差异的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海水稻有芒和无芒是一对___________性状。根据以上实验可判断无芒是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已知有芒和无芒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用字母A、a表示),实验二有芒亲代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8.遂宁市安居区“凯歌公社1974”基地里种植了太空番茄、太空椒、太空南瓜等50余个品种的航天蔬菜。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其番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
组别 亲本表现型 子一代的表现型和株数
红果 黄果
1 红果×黄果 489 0
2 红果×红果 374 123
(1)根据上表可以推断出__________(填“红色”或“黄色”)果皮为显性性状。第1组中,番茄的红果和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请再列举一对生物的相对性状。__________
(2)组员们对第2组子一代中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很好奇,于是选取其中一株红果番茄和另外一株黄果番茄进行杂交实验(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H/h)。
a.若产生的后代全部为红果,则这株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
b.若产生的后代既有红果,也有黄果,则这株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
(3)从太空带回的番茄种子,经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属于__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
(4)自然成熟的番茄乙烯含量高,极易腐烂、变质。小组成员认为通过__________技术能够将抑制乙烯合成的基因转人到番茄中,从而培育出耐储存的番茄。
19.“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唐代诗人白居易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反映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景象。无论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都具有产生后代的能力,在生生不息的繁衍过程中,物种的遗传信息代代相传,从而实现了物种的延续。
(1)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其根本区别是有无___________的结合;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是以_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增殖的;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说明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成的,该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西瓜的个体发育是从___________开始的,西瓜栽培过程中,常使用嫁接的方法来提高品质。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嫁接实验:接穗为瓜瓤红色,基因组成为Aa;砧木为瓜瓤黄色,基因组成为aa。嫁接成活后,用接穗自花传粉,西瓜成熟后,其瓜瓤颜色是___________,种子内胚芽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
(3)若用秋水仙素(一种化学试剂)处理西瓜的幼苗,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长成后的西瓜茎秆粗壮,叶片和果实都比较大,你认为这种变异能遗传吗,并闸释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其中鸟类生殖和发育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虎皮鹦鹉羽毛的颜色黄绿色和天蓝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用B、b表示),现用虎皮鹦鹉分组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亲代Ⅰ 亲代Ⅱ 子代
甲 黄绿色 黄绿色 全部黄绿色
乙 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天蓝色
丙 黄绿色 天蓝色 黄绿色、天蓝色
①根据表中___________组的遗传结果可判断出天蓝色是隐性性状。甲组子代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
②若乙组的子代为3只天蓝色虎皮鹦鹉和1只黄绿色虎皮鹦鹉,即天蓝色与黄绿色的比例为3∶1,请解释该比例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详解】A.一株高杆水稻和一株矮杆水稻杂交,后代既有高杆也有矮杆,推不出高杆、矮杆那种为显性性状。只有在高杆水稻和高杆水稻杂交后代既有高杆又有矮杆,或高杆水稻和矮杆水稻杂交后代只有高杆,才能推出高杆为显性性状,A错误。
B.控制高杆和矮杆的基因位于DNA上,B错误。
C.若高杆是隐性性状时、子代高杆个体中的基因不一定来自亲代高杆植株,C错误。
D.水稻茎秆的高矮受基因控制,但高杆水稻种在贫瘠的土壤上,杆会变矮;矮杆水稻种在肥沃的土壤上,杆会变高。因此,水稻茎秆的高矮受基因控制,也受环境影响,D正确。
故选D。
2.C(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2)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生长状态和大小都相同的甲、乙两棵杨树苗,分别在干旱和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甲、乙树冠大小差异说明环境影响生物,A正确。
B.甲树处在干旱少水环境中,冠较小主要受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影响,B正确。
C.甲、乙两棵杨树苗生长状态和大小都相同,甲、乙两棵杨树苗、乙树冠大小的差异是环境因素影响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
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由此可知甲、乙树冠大小差异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3.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解答即可。
【详解】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A不符合题意。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如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袁隆平团队培育的“巨型稻”,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培育出来的,利用了水稻基因的多样性,B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
D.生物数量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包含的内容,同种生物的数量多,但它们的遗传物质相似,与培育生物新品种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种变异叫做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详解】A.在无光条件下的蒜苗由于缺少光照,叶片无法形成叶绿素,故叶片呈黄白色,故该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A符合题意。
B.太空椒是由于普通椒经过太空射线的辐射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进而性状发生改变,故属于可遗传变异,B不符合题意。
C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有三大来源。杂交技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遗传结构不同的品种杂交,利用亲本品种间优良基因重组,创造新的变异的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因此,高产抗倒伏小麦和抗虫棉的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
肥沃的土壤和贫瘠的土壤中是土壤中营养物质的不同,说明是环境条件引起的不可以遗传的变异。
故选A。
6.A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不能传给下一代,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普通甜椒的种子经过太空漫游后播种,再经过选择,培育成太空椒。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DNA的结构发生了改变,是可遗传的变异,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C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常见的生物技术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转基因技术等。
【详解】A.桃树上结出来李子,可以利用嫁接的方法做到,A正确。
B.克隆羊的培育过程大致如下:科学家将供核母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供卵细胞母羊的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融合细胞”,“ 融合细胞”发育成胚胎并移入代孕母羊的子宫中,最终代孕母羊产下了克隆羊多莉,因此,“多莉”羊的诞生——克隆技术,B正确。
C.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子代,就是杂交水稻。因此,杂交水稻属于有性生殖,新品种的基因组成发生了改变,不属于转基因技术,C错误。
D.培养无病毒植株是利用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培养的获得的,因此,无病毒植株的培养——组织培养,D正确。
故选C。
8.C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BD.肥沃土壤中获得大粒花生、野外工作者肤色较黑、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都是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BD不符合题意。
C.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故选C。
9.C1.人工选择育种通过生物繁殖后代会出现各种变异,不断从中选择繁殖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从而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方法,如人工选育高产奶牛等。
2.杂交育种不同种群、不同基因组成的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如杂交水稻等。
3.诱变育种通过采用射线照射和药物处理等手段,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如太空椒、无籽西瓜等。
4.转基因育种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细胞内,并使得被转入细胞表现出新基因的特性,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如转基因猪等。
【详解】通过卫星搭载培育出的太空椒,它的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其根本原因是:太空椒的培育是利用太空中射线的照射,进行诱变育种,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故选C。
10.B航天育种是在宇宙辐射、微重力及弱地磁场等因素的诱导下发生基因突变,可缩短育种周期、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
【详解】A.凤凰单丛茶是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结构中有叶绿体因此属于自养生物,A错误。
B.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到结果,中间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胚珠内的卵细胞与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完成受精后,才能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奠定基础,B正确。
C.茶树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其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C错误。
D.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经过宇宙射线照射引发的种子变异可能是有利变异,也可能是不利变异,D错误。
11.C1.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2.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详解】A.从太空带回种子的性状不一定会发生变化,错误。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故种子不一定会产生有利变异,也可能产生不利变异,错误。
C.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太空微重力、高真空、强宇宙辐射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改变,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发生断裂,基因重新组合,故遗传物质可能发生了变化,正确。
D.由于太空育种是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故发生的变化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错误。
故选C。
12.B(1)可遗传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给后代,如红绿色盲。
(2)不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给后代,如经常在太阳底下工作的人,皮肤黝黑。
(3)变异根据其对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利,还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经常练举重的人,胸肌发达”、“长在暗处的玉米矮小”、“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都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给后代;而“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变异。
故选B。
13.A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在太空条件下,改变种子的遗传物质,使种子发生可遗传变异。
【详解】由于太空中,农作物种子受到失重、宇宙射线等因素的作用,导致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属于诱变育种。其最大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频率,缩短育种进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还需要大量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
故选A。
14.C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①高产奶牛——人工选择培育;②抗倒状高产小麦——杂交(基因重组);③太空椒——诱导基因突变;④高糖甜菜——染色体变异。
【详解】A.将本地黄牛与引进的荷斯坦-弗里生奶牛杂交,选育出高产奶牛,原理是基因重组,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A不符合题意。
B.载人航天飞船携带的植物种子接受宇宙射线,用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B不符合题意。
C.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所以,用无刺的花椒枝条作为接穗进行嫁接,培育出便于采摘的无刺品种,没有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C符合题意。
D.用高产易倒伏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获得高产抗倒伏小麦,原理是基因重组,改变了生物的遗传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B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详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结合分析可知:猕猴桃有黄心、绿心和红心等多个品种,不同品种的差异源于生物的变异。
故选B。
16.(1)变异
(2)Aa
(3)2/3
(4)50%##1/2
(5)近亲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性和隐形、人类性别决定等相关知识。白化病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故白化病人的基因组成是aa,正常肤色人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1)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孩,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2)
3号是白化病,基因组成是aa, 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又因为父母均为正常肤色,各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因此3号父亲的基因组成为Aa,母亲的基因组成为Aa。
(3)
Ⅰ代1号和2号基因都是Aa,Ⅱ2虽然表现正常,但他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从理论上推算他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2/3。遗传图解如下:
(4)
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生男孩的概率是50%,生女孩的概率也是50%。
(5)
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婚配容易导致致病基因形成纯合体,使隐性遗传病得以表达,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17.(1)被子
(2) 雌蕊 卵细胞 受精卵
(3)直接
(4)基因
(5) 变异 相对性状 隐性 Aa
(1)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把植物分成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不结种子,但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较高等的一个类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的发育情况为: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价值。
(4)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5)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6)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1)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因此,海水稻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在分类上海水稻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
(2)
花的结构有雄蕊、雌蕊,花柄、花托、花冠等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部分。传粉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水稻花属于两性花,开花后成熟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进行自花传粉。随后花粉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进入子房,到达胚珠,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作用。受精完成后,子房将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将发育成种子中的胚。因此,图2所示为水稻花的主要部分,则图3所示结构为水稻花的雌蕊,当A雄蕊中的花粉落到柱头上后,产生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形成的结构是海水稻发育的起点。
(3)
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所以袁隆平利用野生稻来培育新品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海水稻耐盐碱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
(5)
生物的变异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所以海水稻产生有芒和无芒差异的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相对性状是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所以海水稻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实验一可知,亲代有芒和无芒杂交,而子代全部是有芒,说明有芒是显性性状,无芒是隐性性状。图验二可知,亲代无芒基因是aa,子代无芒基因是aa,各由亲代传递一个基因a,这样可推知亲代的有芒的基因组成是Aa。
18.(1) 红色 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玉米的紫粒和黄粒”、“狗的黑毛和白毛”等合理即可,只答性状不给分)
(2) HH Hh(顺序不可交换)
(3)可遗传
(4)转基因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2)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1)
表格中组合2,亲本性状是红果×红果,子一代出现了黄果,表明红果是显性性状,黄果是隐性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
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H/h,第2组中,亲本性状是红果×红果,子一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黄果,因此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亲代为Hh。那么遗传图解如图:
为了探究第2组子一代中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选取其中一株红果番茄和另外一株黄果番茄进行杂交实验,黄果番茄的基因组成是hh:
a.若产生的后代全部为红果,则这株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为HH,遗传图解如下:
b.若产生的后代既有红果,也有黄果,则这株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为Hh,遗传图解如下:
(3)
月球返回的种子,经过太空诱变获得新性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这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4)
转基因技术指的是通过人工方式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生物体基因组内,并使该转基因生物能稳定地将此基因遗传给后代的技术。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抑制乙烯合成的基因转人到番茄中,从而培育出耐储存的番茄。
19.(1) 两性生殖细胞 自我复制、分裂 DNA是遗传物质
(2) 受精卵 红色 AA或Aa或aa
(3)能遗传,染色体数目加倍,说明西瓜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4) 体内受精、卵生 乙 BB或Bb 子代数量太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2.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即让噬菌体去感染细菌,接着把噬菌体与细菌的悬浮液剧烈地震荡以除去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再分别测定噬菌体蛋白质的量以及与细菌连在一起的DNA的量。结果发现大多数DNA留在细菌中,而大多数蛋白质已清除掉了。于是赫尔希和蔡斯得出结论:DNA是从噬菌体进入细菌的物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都遗留在细菌细胞之外,是噬菌体的DNA主导着噬菌体的生命的繁衍,DNA确实是遗传物质。
(1)结合分析可知,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自我复制)。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所以,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是以自我复制、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的。结合分析可知,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说明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成的,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除病毒以外的生物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所以,西瓜的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所以,接穗西瓜的瓜瓤红色(基因组成为Aa),嫁接后的西瓜植株上结出果实的果肉和接穗的基因是一样的,即Aa,瓜瓤是红色。西瓜雌蕊子房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发育成胚。所以,用接穗(Aa)自花传粉,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西瓜成熟后,种子内胚芽的基因组成:AA或Aa或aa。
(3)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所以,若用秋水仙素(一种化学试剂)处理西瓜的幼苗,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长成后的西瓜茎秆粗壮,叶片和果实都比较大,这种变异是能遗传的,理由是:染色体数目加倍,说明西瓜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4)鸟类有雌鸟和雄鸟之分,生殖季节,雌雄鸟交配,精卵结合在雌鸟体内结合成受精卵。雌鸟产具有坚硬外壳的大型卵。可见鸟类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的动物。故鸟类生殖和发育的突出特点是:体内受精、卵生。①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甲组的遗传规律(亲代:黄绿色×黄绿色→子代出现:天蓝色),可推知黄绿色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或Bb),天蓝色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天蓝色子代的基因组成是bb,一个b基因来自父方,一个b基因来自母方,因此黄绿色亲代的基因组成为Bb和Bb,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根据表中乙组的遗传结果可判断出天蓝色是隐性性状。甲组的子代全部黄绿色,说明亲代至少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BB),另一个亲本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所以,甲组子代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②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乙组的子代理论上是,黄绿色:天蓝色=3:1。若乙组的子代为3只天蓝色虎皮鹦鹉和1只黄绿色虎皮鹦鹉,即天蓝色与黄绿色的比例为3∶1。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理论比值是统计了大量子代后,得出的结论。而本例中由于子代数量太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故后代表现性比例与理论比值不相符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