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1《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体会法律对青少年的关爱,增强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2.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知道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认识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作用。【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价值观还未完全确立,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在日常生活中是弱势群体,在受到侵害时缺乏自护的意识和能力。我国虽然采取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措施,但社会中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未成年需要了解相关法律常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知道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防线,感受法律的特殊关爱,学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保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教学重难点】重点: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难点: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和司法六个方面特殊的关爱与保护。【教学方法】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环节一】:时政播报,导入新课设计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上台展示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c919,极目三型浮空艇,禁止未成年直播打赏,家庭教育周,习总书记在庆祝建团百年的讲话。(学生课前准备,通过电视报刊,网络搜集一些我国时政新闻)教师对学生的展示汇报作出评价。师说:青春孕育希望,青春承载梦想,无论是意见的出台还是习总书记的讲话都说明国家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保护,为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法律为我们护航》进一步了解以下。设计意图:通过时政播报,培养学生的政治触觉,增强学生搜集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环节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设计内容:1、呈现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2.学生通过课件展示的自主学习问题,精读教材,首先把知识要点划下来;然后思考性学习,把探究分享的问题,并在空白处把答案要点写下来。3.教师在讲台下对学生间进行针对性辅导,了解学情,关注学生生成性问题,答疑解惑。设计意图:通过明标自学,自主浏览教材,搜索信息,发现问题,从整体上感知教材。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科思维【环节三】合作探究学习第一目:我们需要特殊保护过渡:同学通过自主学习,谁来告诉我那“我们”是指的谁?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是指的未成年人也就是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设计内容 1:通过信息技术设备营造背景和氛围,师生共同演绎放学和小卖部两个场景的情景剧,思考:通过情景剧人物的言行,说一说未成年发展的特点学生同桌讨论,给出答案总结: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设计意图: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实现情境再现,加深学生认识和体会。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设计内容 2: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示中国两代领导人对少年儿童重视的讲话思考:结合材料,研读教材 97页相关链接,说一说未成年保护重要性学生同桌间谈论,回答总结:未成年人的生存与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归纳总结:1.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重要性)2.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必要性)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文字描述,全面让学生更深切感受到未成年人的重要性,也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学习第二目:感受法的关爱设计内容 1:探究分享(学生小组谈论的形式)(1)你知道哪些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规定?(2)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是不是违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答: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民法典》第 1044条规定:收养应当遵循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禁止借收养名义买卖未成年人。(2)答:不违背。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我国还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设计意图:通过对法律信息的收集提升学生信息收集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是否违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问题的探讨,有效解决课件了解的学生预习中生成问题。设计内容 2:播放法治版《西游外传》思考:1、说一说保护未成年人是谁的责任?2、未成年人的六大保护防线是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共同探讨总结总结:1、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由此可见,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共同责任。2、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构筑起保护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线。设计意图:通过《西游记》这一学生耳熟能详又喜闻乐见的题材,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保持学习的专注度设计内容 3:首先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细读教材六大保护相关链接部分,并以勇敢者游戏的方式进行六大保护知识竞答。游戏规则:①每个花瓣后面都有相应的挑战任务,计时 30秒②挑选其中一种颜色(每次不能重复)③问题本小组内可以求助一次,也可以转让其他小组④挑战成功小组获得勇敢徽章设计意图:以勇敢者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同时在课件中设置了 30秒倒计时,也大大提升课堂效率,实现更好的互动。设计内容 4:探究分享材料 1:5月 3日,安徽阜阳,一名男孩野泳溺水遇险,另一个孩子见状跳入水中相救,幸亏岸上大人们发现并及时赶来将两孩子拉起。5月 4日,广西桂林灵川县灵川镇山口村,3名 14岁的男孩在河边玩耍,其中一男孩下河游泳,因水流湍急被困河中,幸亏闻讯赶至的消防员救起。材料2:教育部防溺水安全“六不准”①不准私自下水游泳;②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③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下游泳;④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⑤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⑥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思考:1、近期未成年人溺水事件频发,你认为原因有哪些?2、防溺水正当时,你想对你的同学、朋友说些什么?总结:未成年人在享有特殊保护时,应注意什么①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设计意图:结合当前时间比较受关注的《防溺水》安全教育的材料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反思,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环节四】当堂检测设计内容:四道客观题设计意图:以高效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环节五】总结收获设计内容 1:学生自主梳理本节课知识,设计思维导图。选学生代表上台用多媒体白板设计思维导图,然后展示讲解自己的设计,教师最后展示自己思维导图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系统认识,同时很好的运用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实现创新应用的融合。设计内容 2:周末认真观察生活中,有关未成年特殊保护的例子,记录到自己笔记本上,回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观察所得。设计意图: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更好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设计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明确通过学习需要完善提升的地方。最后教师带领学生齐读青春誓言:我们在和谐的法治中国健康成长;法的关爱让我们沐浴着幸福时光;“六大” 保护为我们的青春护航;感恩伟大的祖国:我们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在人生的道路上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砥砺奋进,勇于担当!板书设计:评测练习1、媒体为调查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 2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当问到“你父母的同事或你的邻居突然到学校来接你,怎么办”时,有 12人回答“跟他走”。这说明未成年人( )①生活经验不足②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③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④应增强自我保护能力A. ②③④ B. ①③④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2.教育部编写了中小学生防溺水童谣,“游泳戏水夏日到,偷偷下水不得了。擅自结伴不能保,大人陪护不能少。没有救援不要去,陌生水域不可靠。水性差的不救人,安全六不别忘掉。”此做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_________,符合__________的要求。()A. 社会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B. 社会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C. 学校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D. 司法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该规定有利于对未成年人进行()A. 学校保护 B. 社会保护C. 网络保护 D. 司法保护4.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苏州市公安机关、工商部门、学校、文化等部门联合开展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的活动,取缔非法网吧,查处各种非法出版物。这种做法属于(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5.材料分析材料 1、2022年 4月 3日,山东聊城阳谷县两名男孩溺水而亡;4月 20日,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 3名儿童落水身亡;5月 22日,河北廊坊固安县两名男孩到涿州市境内白沟河东岸游玩,溺水身亡......5月 29日下午 14时左右,湖北省江陵县实验中学 5名七年级学生到长江水域铁牛矶段游泳,误入深水区被急流冲走,相关部门沿江面及江岸开展搜救。目前,这 5名学生仍下落不明。这 5名被急流冲走的学生令人揪心,惟愿奇迹发生,他们都能平安。这一事件,也再次提醒人们关注青少年溺水事故,溺水成为了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材料 2、夏天到来,青少年溺水事故将进入高发季。为避免发生溺水悲剧?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中小学和幼儿园及其他社会组织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开展防溺水宣传和教育,相关社区(村)也在重点部位安装高音喇叭、设置醒目标志牌等进行防溺水提醒,甚至派专人防守,为防溺水工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即便如此,每年还会有未成年人溺水事故发生。这不断提醒人们,要守好防溺水的校园、社会阵地,还要守好家庭教育这一主阵地。材料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父母或者监护人应该“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对其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防溺水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未成年人溺水悲剧折射出家庭教育的漏洞和短板。问题:1、说一说少年儿童溺水事件频发的原因?2、我们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对少年儿童的防溺水工作。3、请为少年儿童如何避免溺水悲剧的发生,建言献策?课后反思《法律为我们护航》这节课是关于法律知识的内容,法律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本节课着重通过课堂环节形式的设计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绎生活中的小故事和实践性的课堂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本节课做得较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比如首先通过时政播报,培养学生的政治触觉,增强学生搜集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然后通过明标自学,自主浏览教材,搜索信息,发现问题,从整体上感知教材。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科思维。2、环节活动设计针对性强,为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未成年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设计了活动一生活中的情节剧和活动二通过图片和文字灯材料加深学生对我国两代领导人的讲话精神的领会。针对六大保护内容的理解,先后设计了活动一观看视频材料,活动二表格引导自主学习,活动三设计勇敢者游戏来增强学生对六大保护的掌握。3、课堂总结有提升,设计了学生自主利用多媒体绘画思维导图,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系统认识,同时很好的运用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实现创新应用的融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明确通过学习需要完善提升的地方。最后教师带领学生齐读青春誓言:增强学生认同感,归属感,树立正确价值观,规范自身行为。总之,一堂好课需要精心准备,既要备教材,备学生,也要有创新由思想等。新时期,更应该结合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讲的更精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