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善用法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善用法律 教案

资源简介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善用法律》,旨在让学生知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据此,本课设计了两大导学目标“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利”及“巧妙利用智慧,应对违法犯罪”,四大教学环节“依法维护权益”“多种渠道维权”“诉讼讨回公道”“智对违法犯罪”,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做守法用法时代新人。
学情分析
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法律知识很感兴趣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根据前两框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法治知识积累,但对生活中的一些侵权被侵权的行为不知如何合理合法的处理,要么沉默不语,要么暗地报复。因此,学生亟待学习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去合理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知识目标):了解依法维权的途径,并在生活中可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关键能力(能力目标):通过案例探究,在生活中可以保护自己,提高维权能力。
学科素养(情感态度):提高公共参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核心价值(价值观):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时代新人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
2.教学难点: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教师提问:猜一猜方大婶(方远法官)送的什么福利?
方远法官给大家带了见面礼感谢大家对于《底线》的喜爱以及对于法院的支持。请两位同学上来用几个词汇描述老师盒子中的礼物,其他同学来猜猜这个礼物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用两~三个词汇描述,其他学生根据词汇猜盒子中是什么物品。
教师引导:这个礼物就是可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总结: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在遇到权益受侵害时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寻求法律的救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通过猜礼物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快速进入到教师所创造的情景之中,适时引出《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为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埋下了种子。
【目标导学一】: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利
环节一:依法维护权益
案例展示:张三是一名八年级学生,性格胆小内敛,家庭条件一般,父母文化水平较低靠卖水果为生。他从小体谅父母,努力学习,在校成绩优异,尤其在写作方面很有天赋,他参加“星城杯创新作文大赛”并获得一等奖,但并没有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评委做了手脚把奖项给了李某。张三应该怎么办啊?
弹幕展示:展示网友的部分评论,辨析网友观点
网友一:八年级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吃哑巴亏呗
网友二:告啊,起诉他啊,肃清社会风气!
网友三:小题大做想这些,现在的中学生不用学习吗?
网友四:起诉?能付得起律师费吗?这么穷?
网友五:我挺你,就是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有什么困难说出来看能不能帮忙
教师提问:你赞同网友的观点吗?你认为张三应该怎么办?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时间三分钟
讨论内容:包括辨析网友的话是否合理并讲出理由,并为张三提供解决措施
讨论分组:1~5组每组探究1~5网友的一句话,6~8组为张三提建议并且拍照上传
结果评价:小组间互相评价、老师评价
内容:辨析&建议
1组评价网友一
2组评价网友二
3组评价网友三
4组评价网友四
5组评价网友五
6~8组为张三提建议
展示学生图片1:小题大做想这些现在的中学生不用学习吗?
教师引导:中学生学习是重要任务,一定要努力学习,同时也应该增强自己的法治观念,尤其是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展示学生图片2:八年级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吃哑巴亏呗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机构可以帮助我们吗?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以及网友的弹幕展示,给学生多样的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辨析网友观点的同时思考如何解决张三的问题为讲述维权途径做铺垫,并且采用多样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环节二:多种渠道维权
展示四种法律服务/帮助机构:
法律服务所:帮助我们解释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帮我们出主意,甚至替我们解决涉及法律事务(并展示2018年经审核批准的长沙市法律服务所名单与地址方便学生查阅)
律师事务所:律师是熟悉法律的专业人士,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给我们当顾问,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受委托人打官司,当辩护人。(但他不免费哦)
公证处: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合法(展示长沙市的公证处位置)
法律援助中心: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讨回公道,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法律援助电话:12348,并且登录长沙市法院带着学生去看司法救济的流程,可让学生用平板自行操作)
学生活动:法律知识知多少连连看,用平板进行连线
环节三:诉讼讨回公道
展示张三与方远法官的对话
张三:方婶儿,网友们都让我去告他,我该不该告
方远法官:当然可以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张三:其他方式是什么方式啊
方远法官:还可以先尝试:协商、调解、仲裁
教师引导:如果受到非法侵害,还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学生活动:用平板登录长沙法院官网,浏览三种诉状格式,以及如何诉讼的方法,让学生自行总结,诉讼的种类
教师提问:张三的事件属于哪种诉讼类型?他可以拨打什么电话来求助?
学生回答:民事诉讼、12368诉讼服务热线
教师总结:三种诉讼行为:
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争议案件的活动。
刑事诉讼: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属实操环节,旨在让学生真正遇到困难之后可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让学生在长沙市人民法院网站学习相关的内容并且用游戏进行知识回顾,知行合一,对于维权途径有更深刻的体验。
【目标导学二】:巧妙利用智慧,应对违法犯罪
环节四:智对违法犯罪
情节续编:张三、李四和王五一起回家,在回家途中在公交车上看到一名长相凶恶的人在鬼鬼祟祟的偷前面奶奶的钱包。李四说“别看了,和我们没关系”,王五说“别啊,一起上去制服他”,张三说我们可以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歹徒被制服,三人圆满合理的解决了事情,老奶奶非常感谢他们。请你为他们圆满故事进行情节续编
学生活动:故事续编并且解读李四和王五的观点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小组合作)
教师引导:李四的观点对应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责任所在】(有勇);王五的观点对应②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自身原因】(有谋),所以我们同学应该向张三同学学习,有勇有谋智对违法犯罪。
附见义智为小贴士:
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保护好作案现场。
附《刑法》条款对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解读,并讲明如果见义勇为出现以下状况是会受到法律保护的。
教师总结:如何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①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如:拨打110报警、与犯罪分子巧妙周旋等
③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设计意图:用情节续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开动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为应对违法犯罪出谋划策,并对同伴语言进行辨析,让学生明晰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的原因,既培养了其公共参与能力也提高了其道德修养。
教师总结:方远法官寄语
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使用法律武器,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自己的力量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力量。也欢迎大家登录我们的网站观看庭审直播,来学习法律知识,我们下期再见!
作业设计:登录法院网站观看一次庭审直播并记下完整的庭审流程
教学反思
本课用近期热门的《底线》方远法官送礼物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两大导学目标“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利”及“巧妙利用智慧,应对违法犯罪”,四大教学环节“依法维护权益”“多种渠道维权”“诉讼讨回公道”“智对违法犯罪”,旨在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道德情操以及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做守法用法时代新人。本课案例贴近生活但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公共参与的活动较少,缺乏锻炼,应在以后的课堂多设计此类活动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