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法律保障生活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法律保障生活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法律特征的学习,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知识和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法律的作用和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观察图片:思考图片反映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这些现象有什么危害?如何制止这些现象?
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
那么,法律是怎么产生的?有哪些特征?又有哪些作用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法律知识,学习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
本节课重点讲 3个问题:
1.法律与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的关系?
2.法律的作用
3.法律的特征新课讲解:
【板块一】
(一)区别与联系
合作探究一:P90:观察三幅漫画,分析漫画中的行为分别通过什么方式来约束和规范?学生思考展示:
学生 1 学生 2
师展示:法律与道德的联系: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1、区别与联系: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展示成果教师适时表扬,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校规校纪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教师:
相同点: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道德、校纪校规的产生、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展示。
法律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有哪些呢?我们一起走进板块二法律的特征
【板块二】
(二)法律的特征合作探究一:
罚单风波 疫情有所缓和,在春暖花开的周末,小明的爸爸开着车载着家人到公园去玩。
这时,小明说渴了,爸爸就把车停在附近的路边,下车去超市买了一些食物和水,前后不过十几分钟,就被交警贴了一张罚单,小明一家人的心情瞬间糟糕透了......(
1)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 56条规定,没有在规定位置停车。(2)这部法律是谁制定的?
学生思考回答材料分析一:2003年 10月 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自 2004年 5月 1日起施行。于 2007年与 2011年两次修订。最高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修改或废止现有法律的活动。
法律产生的第一种方式即结论:国家制定
材料分析二:关爱老人,常回家看看
写入《新老年法》
老师:在现代社会中有许多空巢老人,他们也需要子女的陪伴、关爱与关心。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子女因各种原因无法长时间守在父母身边。但是,“孝亲敬长”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根据实际需要,认可其为法律。所以常回家看看被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这是法律产生的第二种方式结论:国家认可小结一: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合作探究二:《道路交通安全法》有明确规定,驾驶摩托车时,驾驶人员和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不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的,将受到记 2分,罚款 200元的处罚。第九十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思考:有人说,戴不戴头盔靠自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罚款呢?
(小组讨论)学生思考回答展示:
学生 1 学生 2
老师展示:其他行为规范以舆论、信念、教育等力量保证实施,但没有强制性,依然有人我行我素。这就需要借助法律的威严,法律的强制力严格执行。所以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主要特征)。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做后盾。国家强制力: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利用这些国家工具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合作探究三:
材料: 2022年 4月 21日,据最高检消息,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傅政华涉嫌受贿、徇私枉法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徇私枉法罪对傅政华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政知君注意到,傅政华是十九大后,首个涉嫌徇私枉法罪的“老虎”公开资料显示,傅政华从北京市公安局普通侦查员做起,一步步做到了后来的公安部常务副部长、司法部部长。还有其他位高权重的大老虎被拉下神坛。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何启示?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 1 学生 2老师总结:位高权重的高官他们触犯法律一样受到法律制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如何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视频播放: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学生展示回答:
学生 1 学生 2老师展示结论:
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老师展示:总体小结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板块三】
(三)法律的作用合作探究一:视频播放高考作弊入刑
2022年山东高考违规作弊事件有 47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 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 3年以上 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高考作弊入刑”后,据报道,各省作弊现象比往年有大幅减少。思考:这些法律规定给我们什么启示
如果高考作弊不入刑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小组讨论)学生思考展示:
学生 1 学生 2老师:高考作弊入刑,能有效约束学生的行为,维护良好的考试秩序,促进高考公平竞争,有利于形成诚信的社会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师总结: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合作探究二: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瓜果、蔬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违者将由公安机关给予拘留处罚。消费者买到问题食品,首先可以向食品经营者索赔,如果第三方平台不能提供食品经营者真实姓名,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就由第三方平台先赔偿,然后由第三方平台自己想办法找经营者追偿。生产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标示。否则,最高可处以货值金额 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思考:新《食品安全法》对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又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分析)
学生 1 学生 2 展示
师展示:权利与义务。
①法律规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合作探究三: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
点评“这是一个法治时代,是一个藐视法律必被法律惩戒的时代。挥出罪恶拳头的那一刻,就要想到被法律铁拳惩处的那一天。”
师:你了解此事件的来龙去脉吗?你对此事件有什么想法 (在烧烤店,因一名女士拒绝一名男士骚扰,数名体型健壮的男子对四名女性进行聚众殴打,震惊全国。)
学生展示:学生 1 学生 2教师评价:
义愤填膺,嫉恶如仇,伸张正义,惩恶扬善,你是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人。后续视频播放,看完此视频,你对法律的作用有什么认识。
教师展示:
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
教师小结: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展示: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规范作用)
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保护作用)
我们根据以上讲解,我们继续完成法律与道德等其他规范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保障生活》评测练习
1.下列选项能体现法律最主要的特征的是 ( )
①2020 年 5 月 28 日全国人大通过了《民法典》
②《婚姻法》规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③涉嫌受贿 800 万元的中国农行原副行长于大路被判刑
④某农药化工厂因违反环境保护法被法院责令停止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22·广东惠州·一模)2021 年 12 月 20 日,主播一姐薇娅因偷逃税被杭州税务局罚 13.41 亿元登上热搜首位,国家税务总局发声:支持严肃处理黄薇(薇娅)偷逃税事件。薇雅被罚说明( )
①触犯法律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直播带货利润很大
③法律具有强制性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网红明星也不例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022·海南·模拟预测)
中央纪委国家监察网站 2020 年 1 月 22 日消息: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张坚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这体现了我国法律()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体现了公民的利益和意志③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法律保障生活》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部编教材七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 2框。课堂环节设计新颖,能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合理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融入课堂。在本课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法律与道德等其他规范的区别和联系,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总结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随着教学环节的步步深入,教学内容能逐步展开,最终良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于这节课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教学改进方向,我总结如下:本节课设计的话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产生学习热情,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学习中,学生的精力能够非常集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对于每个问题的提出,学生都能及时深入思考。通过情景再现、案例分析和合作探究,将本课知识点在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展开,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达到了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教学目标,总体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堂。为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课堂设计上我注重了设计的一体性,渐进性,让知识在学生的探索交流中一一呈现,再将新知再进行实践运用。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力争让学生参与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思维能力,以及清晰自然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本堂课学生表现都很好、很突出。从整课来看,学生全员参与,和以往相比,学生参与度明显提高。一些后进生原本对学习都失去信心了,但为了不让同组成员受连累,也一改以前的漠然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而同组优秀的成员也没闲着,在给其他同学讲解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由于本课内容较多,因此显得时间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整合教材,优化教学资源。因此我也有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首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注重课标是课堂具体实施的依据,每一节课的设计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要因标施教。因此,在今后设计课堂的时候要围绕课标展开教学,让课标落地,让课堂落地。其次,我需要反复研读教材,课堂教学内容必须建立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出一条思路,不拘泥于教材原有的结构,这种在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学,问题和环节的设置才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最后,在设计问题时,尽量采用开放式的设问,才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路来回答问题,这样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
总之,本节课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问题情境、探究讨论、视频分析讲解、知识小结,突出主线,层层深入,突破重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采用以情境引领为主,并以讨论法、探索分析法相结合,意在帮助学生通过直观情景观察和自己思考探究,从自己的感悟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讨论实践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探索交流、深入实践的能力,科学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