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框 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认同友谊的一些重要特质;能接受友谊的改变;能体悟到竞争本身不会伤害友谊;能认同友谊必须坚持原则。
2.能力目标:能澄清对友谊认识的误区,提高辨别能力;与朋友相处时能坚持原则。
3.知识目标:知道友谊最重要的一些特质;认识到对友谊的理解会存在的一些误区。
(二)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懂得友谊给我们带来快乐,也会带来烦恼。要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健全人格:认识青春期的身心特征,建立同学间的友谊。
法治观念:不违反友谊原则,坚持道德及法律底线。
责任意识: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及冲突,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友谊的特质;澄清对友谊的一些误解。
教学难点:澄清对友谊的一些误解。
三、教学方法
  情境体验、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朋友陪伴着我们的成长,对我们有重要作用。其实中华诗词博大精深,不乏关于友情的描写。比如这一首: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思考: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诗人表达了对哪种情谊的珍视?你是否有过这样和朋友离别的时候?
教师: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教师总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中感受到真挚的情谊。那么真挚的友谊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那么怎样和朋友相处,和朋友相处要注意什么?当我们与朋友出现矛盾、竞争或误会时,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四课第二框的学习《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师过度:我们的友谊有一些什么特质呢?在友谊中,什么特质是重要的呢?请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
教师总结: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但是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是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的。
教师:我们通过下面这几个小问题来看一看友谊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女生之间有一种爱称叫做:闺蜜
●男生之间有一种亲昵的称呼叫做:哥们、兄弟
●有了小秘密你会和谁分享
●你伤心难过的时候谁会来安慰你
●如果让你选择一种食物来形容你们之间的关系你会选择棒棒糖
A.棒棒糖B.苦瓜
(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教师总结:正是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让我们和朋友形成一种亲密的关系。这是友谊关系共同的特质之一。
教师过度:友谊还有一些什么特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活动一:友谊小调查
你最不喜欢和哪些(品德、个性)人做朋友?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2)友谊是平等、双向的(板书)
教师:我们都喜欢和积极友爱、乐于助人的朋友,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你怎么对待朋友,朋友也会怎样对待你。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活动二:友谊名言大比拼
这些名言描述的是怎样的友谊?
一见如故
一拍即合
情深恭维少,知己谈笑多。
千金易得,知己难寻。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李白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以曾相识。 --唐.白居易
教师总结:千言万语都可以化作一句我懂你,一句我懂你是有多感动。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不是现实条件的对等。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只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才更能够经受得住时间得考验和风雨得洗礼。
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板书)
友谊名言大比拼:
一见如故;一拍即合;情深恭维少,知己谈笑多;千金易得,知己难寻。
教师过度:我们了解了友谊的特质,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也是心灵的相遇,友谊真的是一层不变的吗?
友谊的澄清(板书
播放视频: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1、在你的友情世界里,“友谊的小船”翻过吗?
2、导致翻船的原因是什么?
3、这次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
教师:友谊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也就是说其实友谊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p46第二段)
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在这些改变中,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谊则逐渐淡出。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王媛媛和艾丽菲的友谊故事:王媛媛与艾丽菲形影不离,有说不完的话。艾丽菲常常有意无意的跟王媛媛比:比衣服,比成绩,王媛媛都没有在意。上次学校推荐一名同学到市里参加比赛,她俩都报了名,结果王媛媛选上了,艾丽菲落选了。现在艾丽菲看着王媛媛总是淡淡的,也不再主动跟她说话。
问题:淡了的友谊还有必要维持吗?
学生:淡了的友谊要去尝试维持一下,一段友谊是会改变的,也自然会淡出,如果尝试维持了还没有效果,就要接受淡出。
学生:有很多自身或非自身的原因会造成友谊发生改变,指责抱怨对方或者拒绝接受变化只会让曾经美好的友谊变成对彼此的伤害。
学生:淡了的友谊要尝试去挽回,尝试找出原因,如果尽自己最大努力还无法挽回,我们就应该接受这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教师总结: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造成友谊改变的原因很多,自己、对方、环境或其他方面的改变,都可能造成有些友谊逐渐淡出。指责抱怨对方、拒绝接受变化只会让曾经美好的友谊变成对彼此的伤害,如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还无法挽回,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开启新的友谊。
老师:PPT上面这两位大家认识吗?(林丹和李宗伟)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这二人的渊源。、
视频简介:“林李大战”即羽毛球领域中国选手林丹和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的对决,代表了2004-2018年羽毛球领域男子单打的最高水平。两人一共交手40次,林丹28胜12负占据优势。赛场上,他们拼尽全力,希望战胜对手。赛后,他们又惺惺相惜,相拥祝福。从隔网而立的对手,到无话不谈的好友,两人“相爱相杀”了14年,一路见证彼此成长,成就了彼此的伟大。林丹说,他是我不断提高自己、不停取得胜利的力量。李宗伟说,没有他,我觉得我也没有这么刻苦地去训练。这是两位伟大羽毛球运动员的彼此肯定。两人一同经历,一同成长,在赛场上,两人通常因为一分要打很多回合,但从不因为感情影响比赛,在场外相互了解,相互照顾,从不因为比赛影响两人的感情。林丹和李宗伟,一路见证彼此成长,成就了彼此的伟大。
结合视频思考:竞争会伤害友谊吗?如果朋友赢了是否就意味着自己输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林丹和李宗伟的故事:
学生:竞争不一定伤害友谊,主要是我们对待和朋友竞争的态度。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的小学同学,我俩经常在考场和球场上一较高下,但是平日的学习中我们也都是互帮互助,并没有因为竞争影响到我们的友谊。
教师总结:有些友情在竞争中升华,有些朋友在竞争中离开,如果我们能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朋友取得的成就,这种对于竞争的态度我觉得就不会伤害友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在竞争中如果能坦然接受并真心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p47)
在竞争中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教师过度:我们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那是不是朋友的什么诉求我们都可以答应呢?观看视频:《真正的友谊》
1、我们是不是该为朋友做一切事情?
2、结合视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当朋友误入歧途时,我们该怎么做?
老师:是不是朋友的任何请求我们都要答应呢?我们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
学生:这件事情如果对朋友、对社会有益,我会积极和他共同完成的;但是如果这件事情会让他误入歧途,我肯定会阻止他的,如果不这样,反而会伤害他,会伤害我们之间的友谊。
老师:朋友之间需要信任和忠诚,但是这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友谊是绝对不能没有原则的,当朋友行差踏错,我们必须及时规劝和阻拦,这才是对待友谊、对待朋友的真正态度。
(3)朋友不能没有原则。(p48)
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讲“义气”“够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当朋友误入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教师总结:在友谊的长河里,我们深深浅浅的跋涉着,经历着不同的体验,积累着各自的感受。梳理对友谊的感受,澄清对友谊的认识,是我们成长必经的历程。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友谊的小船也可以开得很远,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正确的看待友谊,认识友谊。得到友谊我们要珍惜,失去友谊也不可过分悲伤。友谊路上有你有我,这是我们成长的幸福和人生的财富。
(三)知识归纳
1.友谊的重要特质有哪些?(友谊为什么能如此打动我们?) P44-46
答: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②友谊是平等、双向的。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2.如何正确认识友谊?(如何澄清对友谊认识的误区?)P46-48
答:①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②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③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