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4.2 以礼待人核心素养目标确定: 1、政治认同:懂得礼对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重要作用,弘扬讲文明礼仪的中华传统美德。 2、道德修养:树立以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为荣的交往态度。 3、法治观念: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也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 4、责仟意识:堂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教学方法: 教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引导归纳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 多媒体播放“拱手礼”,让学生在参与之中了解古代礼节,寓教于乐。 教师小结: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当今,讲明懂礼仪对我们仍然重要,那我们该如何学礼、明礼、守礼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第2课时:以礼待人。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古代“拱手礼”。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国传统礼仪,明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礼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本课课题。环节二:阅读文本,独立思考教师活动 礼的含义、表现?(是什么) 为什么要文明有礼?(为什么) 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怎么办) 学生活动 学生自行阅读课本P37-40,并将出示问题做标记,要求:大字慢读,小字快看。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可以了解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信学生,能够结合课本,梳理出知识要点。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环节三:合作探究,落实素养教师活动: “待人礼为先” 探究活动一: 播放视频,思考:视频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礼仪? 通过视频中的礼仪进行引导,得出礼的含义何表现。 探究活动二: 1、多媒体出示古语: (1)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2)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扬雄 结合上述古语,谈一谈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角度)) 2、观看视频故事《文明有礼促和谐》,谈谈我们为什么做到文明有礼?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社会角度)) 观看视频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演示 迎接外宾全过程》,谈谈我们为什么做到文明有礼?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国家角度))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举手回答。 学生通过语文上学习的古语翻译,解释这两句古语,以此得出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设计意图: 通过名言、视频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观察思考、归纳问题的能力,明确文明有礼的重要意义。教师活动: “做文明有礼的人” 探究活动三: 1、猜一猜:古代有个生意人,走迷了路,遇到一个老人,忙上前问路:“喂,老头,从这里到苏州走哪条路?还有多少里?”老人说:“走中间那条路,到苏州还有七八千丈。”那人奇怪的问:“你们这里为什么不用‘里’,而用‘丈’呢?”老人说:...“论‘里(理)’,你应该叫我一声大爷。” 通过老人的话引导学生得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出示图片: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得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教师抛出问题:你在生活中做了那些讲文明懂礼貌的事情? 引导学生得出“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故事、图片等,同学交流分享,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相机得出要点。设计意图: 运用视频、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四:(课堂小结、归纳提升) 学生小结:通过提问学生,推动学生自主归纳。 教师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从语言、举止、仪表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环节五:(当堂反馈、拓展训练) 1、唐代诗人张祜在《赠窦家小儿》诗中写道:“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理解相亲。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诗句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窦家小孩的外貌,赞扬了小孩的热情和有礼貌,把他比作出土的松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明礼的良好品德是与生俱来 C、良好交往应当礼为先 D、青少年应从小就学会礼貌待人 2、《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下列表述的含义与此相近的是( B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必做作业:学案自主学习、课堂达标(5分钟) 2、选做作业:学案对接中考、素养提升(10分钟) 3、实践作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课后了解还有那些“礼”。九、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礼的重要性及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作为社会一员,要践行礼貌礼仪。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运用视频、图片,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例,结合社会实例加以说明,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十、教学反思与改进十一、学习评价设计 课堂纪律 2.课堂参与度 3.任务完成质量(知识接受、语言组织与表达) 4.学习态度 5.核心素养目标养成 6.课堂练习反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