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凝聚法治共识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凝聚法治共识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时间 第5 周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二次备课
课题 4.2凝聚法治共识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凝聚法治共识,为设法治国家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法治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使学生能够依规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根据规则参与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 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民族气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 责任意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教学 重点 依法行政的要求、核心;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如何厉行法治
教学 难点 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主要 教法 谈话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
教 学 过 程 【新课导入:观看视频和材料,自主感悟】 (
5斤芹菜 4元=20元,被抽检样品一个月后才出结果告知不合格
检测不合格,被罚6.6万元!
因涉案芹菜已售出,无购买者信息无法召回,罗某夫妇不能提供供货方许可证明及票据,不能如实说明进货来源,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涉嫌经营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食品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对其做出6.6万元的处罚。
查阅榆林市市场监管局2021年以来食品类行政处罚台账发现,针对小微市场主体的五十多起处罚中,罚款超过五万元的就有二十一起,而他们的案值只有几十或几百元。
)视频:卖5斤芹菜罚6.6万,国务院督查组质问:相当吗? 思考:市场监管局在执法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执法不能只讲力度,市场监管部门在维护好市场秩序的同时,也要为小微主体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 【讲授新课】 第一目 法治政府 回顾八下知识点: (
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政府: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管理行政事务; 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②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
维护
社会治安
维护
交通
安全
检查
环境
监察
)看图思考:下列图片体现了政府的什么作用? (
保障
百姓住房
保障
义务教育
农民
免费
体检
办证服务
)管理社会生活 提供公共服务 总结:(1)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政府和人民的关系 P51 ①来源: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②宗旨:为人民服务 (
时政链接: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里向中国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
)③工作原则: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什么是法治政府 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P51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
a.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P52
)政府角度:①要求政府做到依法行政 公民角度②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P52 (
b.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P53
)探究与分享: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种推动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便于公民参与和监督的新形式。它架起了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 “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够把法律、法规、规章及时向社会传递普及,推送群众最关注的信息和服务。 (
有利于
公民
参与民主生活,行使监督权;有利于监督
政府
依法行政,防范权力被滥用。
)“互联网+政务服务”有什么积极意义? 我们公民应该怎么做? (
公民要
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 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 ①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②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③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如何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P52相关链接 :“三张清单”制度 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张清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政府权责,规范政府权力 (
责任清单
法定责任必须为
) (
负面清单
法无禁止皆可为
) (
权力清单
法无授权不可为
)总结:(6)如何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 第二目 厉行法治 (1)什么是厉行法治P53 主体: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要求) 内涵: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怎样做到厉行法治P53 ①国家: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P53 ②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P54 ③政府: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P54 ④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法治文化环境,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P55 ⑤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P55 视频:张维为:“德治”与“法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否则会带来问题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P55 新闻链接:《反食品浪费法》正式施行 严管舌尖上的“浪费”: 古往今来,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一些人渐渐淡化了这一美德,在食堂只吃了几口就把饭菜倒掉,外出就餐往往剩下一半……这些行为造成严重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心痛。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习题训练: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民法典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从民法典的这些规定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②道德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④法律和道德都是国家制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
课 后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