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青藏地区》的学习,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下一节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课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启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内容安排两大模块:世界屋脊——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这充分体现地理要素之间联系性。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表现出稳定性差和可塑性强的倾向,更易接受以感性材料为主和富含感彩的地理内容,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弱。而经过了一年的地理学习也基本上具备了从地图中提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图片赏析、对比探究、角色转换等活动环节,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读图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同时参与活动时间设计为25分-30分之间,评价方式上我采用及时性的课堂提问、图表展示以及延后性的课堂检测等方式完成。。考虑到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储备有限,对事物之间联系性的把握还不够,结合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教学难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农牧业生产生活的影响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青藏地区的位置与范围,并能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构成。2、认识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特殊自然环境下的独特高原风光。 3、结合青藏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认识高寒对当地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青藏地区地形图与农牧业分布图,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问题与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意识。情感与价值目标: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五、教法学法教法: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突破难点就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因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直观教学法,结合情境体验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学习法,采用这种多元教学方法旨在提倡让学生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学法: 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小组讨论,互评互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使之逐渐养成合作交流的好习惯。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我将提供大量的地图信息供学生分析使用,使其获得由“地”探“理”的归纳学习法。六、教学过程1、歌曲激趣,营造情境 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然后显示雪山画面,问题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意图:熟悉的旋律、动人的画面,多媒体营造探究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明确研究现象,加强对青藏地区的感性认识。2、读图求知,发现问题青藏地区的位置与范围目睹了青藏高原迷人的景色,我们进一步了解该区的自然概况。让学生通过读图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自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 青藏地区包含那些省区?,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点评。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区域地理的分析一般方法,所以这部分知识采用自主学习分析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学习。青藏地区面积与人口特点首先,出示“青藏地区与全国面积以及人口比较表”:从两组数据可以看出青藏地区占全国1/4还要多的土地上,但居住的人口不足全国的1%,”其次,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形式,明确青藏地区人口分布特点是地广人稀最后:问题引导:此地为什么是地方人稀的地方?从而引出青藏地区气候特点。意图:利用数据比较图,简介青藏地区的人地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对青藏地区人文要素差异识记,起到乘上启下的作用。(3)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首先,解释“世界屋脊”的含义,让学生明确青藏地区的海拔高度。其次,根据地形与气温原理,每升高一百米,气温降低0.6℃,从而让学生进一步认清青藏高原气候特点是不仅“高”而且“寒”。最后,结合教材,展示青藏地区独特雪山与冰山图片,帮助学生总结青藏地区独特气候特征。设计意图:此地区气候特征比较独特,要引导学生,从点到面,逐步扩展,先明确气温与海拔的问题,然后再进一步分析气候特征。3、角色扮演、畅游青藏通过P86的活动,让学生认识青藏高原的独特风光,由三个步骤进行:出发前准备——选择物品说明理由;搜集资料,介绍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光;解读“高原之舟”,说明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意图:通过畅游青藏高原的活动,加强对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的认识。以上是我解决教学重点的教学方法。问题引导、逐步深入气候因素对青藏地区农牧业发展的状况与分布影响?首先,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景观图,结合课本内容以及刚才所学过的知识点,让小组讨论归纳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哪些条件?(引导从地形、气温、降水三个方面回答)其次, 结合图9.11,归纳青藏地区畜牧业分布与发展状况。提问: 在本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等较严酷的高原环境条件下,青藏地区没有种植业吗?其主要农作物以及分布特点?最后,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做成关系图展现高寒——大部分地区——耐寒高山草甸——发展畜牧业——品种气温较高、土壤肥沃——河谷谷地——发展种植业——小麦、青稞意图:首先展示图片,让学生对青藏地区农业发展有着直观感受,接着以问题引导的方式,由浅入深,让学生自主分析归纳自然特征与农牧业生产的内在联系,这符合由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以上是我解决难点的教学方法。六、文化赏析、课堂小结第一;学生自由发言,结合资料,讲讲青藏地区的“饮食文化”,从而加强对青藏地区的独特的自然环境识记。第二: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也明确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可以看出确实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经历的就是一个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人地和谐发展的过程。七、课堂检测、布置作业第一、填写地理填充图册,完成相关小题,检测课堂内容;第二,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材料完成“青藏地区”的手抄报。作业之后会给与评价展示,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八、板书设计本节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重点式的板书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况、归纳、列成条文按一定的顺序板书,这种板书,条理清晰,重点一目了然板书设计:青藏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世界屋脊位置与范围面积与人口气候特征独特高原风光农牧业发展状况分布与影响(气温与降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