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遵守规则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遵守规则 教案

资源简介

3.2 《遵守规则》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课标分析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社会参与”要素明确强调社会责任: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2、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
3、懂得应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
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自律与他律等关系,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2、提高自律能力,锻炼自己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能力,做到自我约束,敬畏规则。
3、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树立正确的自由观,认同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
2、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
教学重点:
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
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自由观,认同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第二框内容。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本册书中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社会”,核心导向是:亲近社会。本框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它是第一单元的延伸,同时为下一单元的内容学习起了铺垫作用。根据八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学习内容特点,教师积极通过情境创设,激发课堂兴趣,化抽象乏味为具体生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掌握本节课知识。本课通过自由与规则密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和改进规则三个维度让学生感受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正确看待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这对于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觉承担责任、认真遵守规则的价值取向。
教学过程
新知研讨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活动一:多媒体展示材料:济宁某饭店服务人员无视垃圾分类规定,将厨余垃圾混杂着其他垃圾随便丢到“其他垃圾”桶里。有群众看到后劝阻,他却说:“丢个垃圾而已,怎么方便怎么来,这点自由都没有了吗?”
思考:你认同他的做法吗?观看图片,思考图片反映了什么观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国家根本大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社会规则可以为自由划定边界。
活动二:仔细观察图片,思考:想一想乱投垃圾带来的危害?
拓展提问:由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引申出规则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己的自由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二、遵守规则
活动一:阅读徐衡的故事:早年许衡曾经跟很多人一起逃难,由于行走路途遥远,天气又热,十分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很多梨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安然如常,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别人丢失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如果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思考问题:
1、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2. 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活动二:观察四幅图片
思考:上述图片,反映了遵守规则还需要什么?
教师作结: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又需要自我约束。
活动三:赏一赏:名人名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卢梭
活动四:阅读关于过马路的几个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甲: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
乙: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走了。
丙:只要没有人看到,没人管,就可以闯红灯啊。
丁:我觉得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或者没有车的时候可以闯红灯。
教师作结:
遵守规则不能只靠外在约束,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维护与改进规则
活动一:情景剧表演:你的朋友小伟约你去网吧打游戏...找两组同学表演不同的结局,思考:通过不同选择的对比,你有什么启示?教师作结:维护规则需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同时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活动二:结合图片,说说积极改进规则的原因
教师作结:
(1)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2)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合理性,需要废除;
(3)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加以调整和完善。
活动三:
情景探究:阅读材料,你家路口的绿灯时间很短,需要跑步才能正常通过,给腿脚不便的爷爷奶奶带来了困扰。对于无法让人通行的“不善”的红绿灯你该怎么办?思考对于无法让人通行的“不善”的红绿灯你该怎么办?
教师作结: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课堂小结
实话实说:在生活中,自己在哪些方面遵守了规则?哪些方面仍需继续改进?课后盘点: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你学到了什么?今后打算如何做)教师寄语:风筝的自由离不开线的牵引,鱼儿的自由离不开水的呵护,人类的自由,需要规则的保障。同学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希望同学们知规则,守规则,敬规则,大力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板书设计
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 规则是自由的保障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
班级: 姓名:
1.“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这句话启示我们( )
A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需要自制 B 自律的作用是有限的
C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制力D 所有的人都会自律
2. 在某野生动物园内,一名年轻女子无视动物园的规则,对工作人员的警告置若罔闻擅自下车,造成一死一伤的后果。这一事例警示我们( )
A.我们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B.社会规则保障人们的自由
C.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下车近距离观察动物
D.以后不能去动物园了
3.走在路上,需遵守规则。影剧院里,需遵守规则。游乐场所,需遵守规则-----社会公共生活充满了规则。面对充满规则的公共生活,我们需要的态度是( )
A.逃壁、远离B.积极参与C.无所谓,与我无关D.需要时参与,不需要时远离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由和规则是矛盾的,要自由就不要规则,有规则就没有自由
B.自由是在规则中的自由,规则是为了自由而进行约束
C.没有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D.规则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同时也保障着人们的自由
5. “日月星,花鸟虫,因时序,相平衡;循轨道,行车船,有规矩,成方圆。”这句古训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是( )
A、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B、画圆要有规,无规就画不成圆
C、制方要有矩,无矩就制不出方D、人的活动要受思想动机、目的、愿望的支配
6.有人说:“有规则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没有规则”。
(1)你赞同这种的观点吗?为什么?
(2)面对规则,我们应该怎样遵守?
7.反思自己在遵守规则上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设计“自觉遵守规则计划书”。
正文:原因和目的(为什么?)、内容和要求(怎样做?)。
结尾:表示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落款:个人的姓名,署上日期
课后反思
《遵守规则》这一课题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节课学习怎样对待规则: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保持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些情景:如视频、小组合作讨论、情景探究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让学生在情感中体验、感受,营造出一个民主和谐、平等互助的交流环境。这节课在设计时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让课堂回归生活,形成了开放与本真的教学。教学中注重突出重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课堂上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主动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不足之处:有的预设问题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而由个别学生回答。因为本节课知识点比较多,所以在“角色扮演”、“献计献策”以及“课后盘点”等环节进行得较为仓促,应该多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与分享。本节课是借班上课,学生的思维参与度质量较高,对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真实看法。总体推进较好,但是整体上看学生的参与度范围不大,在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学生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等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