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2.5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5.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案一、学习目标1. 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 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二、基础梳理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2)直线与圆相切,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与圆相离,没有公共点.2.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要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联立它们的方程,通过判定方程组的解的个数,得出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进而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若相交,可以由方程组解得两交点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弦长.(2)根据圆的方程求得圆心坐标与半径r,从而求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通过比较d与r的大小,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若相交,则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弦长.3. 用坐标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要素,如点、直线、圆,把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的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三、巩固练习1.下列方程是圆的切线方程的是( )A. B. C. D.2.圆截直线所得的弦长等于( )A. B. C.1 D.53.已知圆与直线切于点,则直线的方程为( )A. B.C. D.4.若圆上有且只有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则实数的值为( )A.4 B.16 C.4或16 D.2或45.若直线与圆相切,则的值为( )A.16 B.4 C. D.16或6.已知直线过点,当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时,其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7.与圆相切,且在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共有( )A.1条 B.2条 C.3条 D.4条8.若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10.已知直线和圆相交于两点.,则的值为_________.11.点在圆上,则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_.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方程为,若直线上至多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相切,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13.已知圆和点.(1)若过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圆相切,求实数的值,并求出切线方程;(2)若,过点的两条弦互相垂直,求的最大值.参考答案巩固练习1.答案:C解析:由题知,圆的圆心为,半径为1,圆心到选项C中直线的距离为1,到其他选项中直线的距离都不为1,即只有选项C中直线与圆相切.故选C.2.答案:A解析:圆的方程可化为,则圆的半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所以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故选A.3.答案:A解析:圆可化为,所以点与圆心连线所在的直线斜率为,则所求直线的斜率为,由点斜式方程,可得,整理得.故选A.4.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直线与圆相离,则有,解得,故选A.5.答案:D解析:圆的方程可化为,则圆心坐标为,.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则有,解得或.故选D.6.答案:C解析:易知圆心坐标是,半径是1,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直线的方程为,即,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即,解得.故选C.7.答案:C解析:圆的方程可化为.可分为两种情况讨论:(1)直线在轴上的截距均为0,易知直线斜率必存在,设直线方程为,则,解得;(2)直线在轴上的截距均不为0,则可设直线方程为,即,则,解得(舍去).因此满足条件的直线共有3条.故选C.8.答案:D解析:将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则圆心坐标为,半径为1.因为直线与圆无公共点,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即,解得或,即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故选D.10.答案:5解析:依题意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因此,又,所以.11.答案:2解析:圆心的坐标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所以所求最小值为.12.答案:解析:由于圆的标准方程为,则圆的圆心坐标为,半径为1.若直线上至多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相切,则只需满足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即,解得.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13.答案:(1)由题意知点在圆上,所以,解得.当时,点为,所以,切线此时切线方程为,即;当时,点为,所以.此时切线方程为,即.综上,所求切线方程为或.(2)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分别为,则.因为,所以,所以.因为,即,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所以.所以,即的最大值为.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