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科学3.6制作钟摆 (课件18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科学3.6制作钟摆 (课件18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自制单摆
一分钟摆动次数各不相同
机械摆钟
导入
一分钟摆动60次,1秒钟1次
回顾
导入
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
同一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回顾
1. 摆绳:一条棉线
2. 摆锤:一个形状规则的小球
3. 铁架台;
4. 直尺;
5. 计时器:秒表
摆绳
夹子:方便增加和减少摆绳的长度
任务
本课任务
制作一个1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
思考
1.第一次的摆绳长度调到多少合适?
你认为要完成本次活动任务,摆绳的第一次长度应该多长合适?
上节课,我们一起测量了绳长为20厘米、30厘米和40厘米的摆60秒摆动次数,记录如下:
摆绳长度应该在20-30厘米之间。
大于60次
正好60次
小于60次
2.如何用更少的调试次数来调节摆绳的长度做出这个摆?
温馨提示
1.图文结合
2.重点设计:
如果你的摆快了或者慢了, 怎么用较少次数 ,增加或减少摆绳的长度将它调试成1分钟摆动60次。
减少2厘米
如果还偏慢再减少2厘米
减少2厘米,如果快了,就回调1厘米,直到合适
减少2厘米,如果还慢就继续调节
怎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调试
为了节省时间,根据摆的等时性,我们可以测试摆15秒钟是否摆动15次,不需要测60秒
要求:
(1)为了节约时间,可粗略测试15秒摆动15次。
(2)尽可能用最少的次数调试成功。
(3)测量调试过程中,每次调整摆绳长度和摆动次数的数据做好记录。
摆绳长度 摆动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分钟摆动次数记录表(P50)
注意:调整好摆绳长度后,正式测试用1分钟来验证结果
摆绳
再次提醒:摆绳的长度包括回形针的长度,从小球的顶端算起。
记录
小组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1分钟摆60次的摆的摆绳长度
正式次数(1分钟)
误差(次)
小组 6组 7组 8组 9组 10组
1分钟摆60次的摆的摆绳长度
正式次数(1分钟)
误差(次)
1分钟摆动60次的摆钟,它的摆绳长短有什么特点
根据之前反复实验获得的数据,确定钟摆(1秒摆动1次)的绳长在20厘米和30厘米之间,选择靠近20厘米进行研究,不断调整摆绳的长度,直到摆动频率达到1秒摆动1次。通过实验,钟摆(1秒钟摆动1次)摆绳长度在23-25厘米。
作业布置
课后再试试你的摆,能不能让它更准确些?
A
C
C
A
B
4.小组同学用自制的同一个摆做实验,第一个10秒钟摆动的次数是12次,那么第3个10秒钟摆动的次数最有可能是( )次
A. 30次 B. 12次 C.36次
B
5.制作1分钟摆动60次的摆时,如果摆1分钟摆动61次,为了计时准确,我们应该( )。
A. 加重摆锤 B. 增加摆绳长度 C.减少摆绳长度
C
6.机械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 )。
A. 10次 B. 30次 C.60次
C6.制作钟摆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计量时间》单元的第6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研究已经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就越慢;摆绳越短,摆动就越快。但是教科书又为学生的研究设置了新问题,机械摆钟里的钟摆每分钟摆动 60 次,如果要制作一个 1 分钟正好摆动 60 次的摆,该怎样来制作呢?
在本课中,学生将用调节摆绳长度的方法来调节摆的快慢。经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钟摆,并学会控制钟摆的快慢。根据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也将制作一个 1 分钟摆动 60 次的摆,也就是机械摆钟的钟摆。
【学情分析】
在前面几课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摆的基本特点,知道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本课需要学生设计制作一个 1 分钟正好摆动 60 次的摆,能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摆的摆动快慢。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与比较能力,并能根据分析进行预测,也初步意识到获得精确的测量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长度越长,摆动越慢;摆绳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科学探究目标
能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摆绳长度如何影响摆动快慢,不断地调整摆,直至每分钟正好摆动 60 次。
能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摆的摆动快慢。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细心观察与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对新问题的研究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人类对产品需要不断地改进以适应现实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 1 分钟正好摆动 60 次的摆。
难点:能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摆的摆动快慢,学会制作钟摆。
【教学准备】
小组:细长绳、铁架台、计时器(秒表)、摆锤(金属球)、尺子。
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预设5分钟)
1出示图片,自制摆和机械摆钟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发现自制单摆一分钟摆动次数各不相同,而机械摆钟则能精确到一分钟摆动60次,如果想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我们先要知道摆摆动的快慢和什么有关。
2.通过上节课学习知道:同一个摆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3.我们运用上节课学习的摆的相关知识来制作一个计时准确的摆?
展示本课制作任务:你能制作一个 1 分钟正好摆动 60 次的摆吗?
板书课题:制作钟摆。
材料准备:细长绳、铁架台、金属球、秒表
出示材料:细长绳、铁架台、金属球。(实物).
探索和研讨(预设32分钟)
[材料准备:尺子、摆、秒表、夹子]
(一)设计方案:
1.初步确定摆绳长度方法
(1)设计前的讨论
上节课,我们一起测量了绳长为20厘米、30厘米和40厘米的摆60秒摆动次数,记录如下:
你认为要完成本次活动任务,摆绳的长度应该多长合适?
讨论:从实验中,我认为摆绳长度应该在20-30厘米之间。
预设: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摆,把摆绳变长或变短)
如果1分钟摆动的次数超过60次,就要增加摆绳长度,减慢摆动速度;如果1分钟摆动的次数不到60次,就要减少摆绳长度,加快摆动速度。
2.调试摆绳长度方法
(1)有什么更快或更简单的解决方法,来调节摆绳的长度来制作钟摆
预测:
●从30厘米开始,成倍减少
●从20厘米开始,成倍增加
●可以测试15秒钟是否摆动15次
(2)学生进行讨论。(要求:用较少的次数调试成功的角度进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调试的摆绳长度应该怎样确定——是每次减少(或增加)2 厘米进行调试?
3.各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1)设计方案
材料 方案
(2)交流方案,不断完善方案。(确定方案)
(二)制作与测试
怎么更快的完成实验,实验小技巧,根据摆的等时性,每次实验测试15秒即可。
1.要求:
(1)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就测试15秒摆动15次。
(2)尽可能用最少的次数调试成功。
(3)测量调试过程中,数据做好记录。
1分钟摆动次数记录表
摆绳长度 摆动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注:每次调整摆绳长度都要记录下来,摆动次数记录1秒钟摆动几次。
2.学生进行制作与测试,测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结果不断的进行预测和修正,制作出每秒钟摆动 1 次的摆。
3.比一比:各小组作品上台进行展示,进行检验。
(三)交流研讨
引导学生思考:1 分钟摆动 60 次的摆钟,它的摆绳长短有什么特点?
预设:1分钟摆动60次的摆钟的摆绳长度大约是25厘米。
(提示:结合设计及制作测试的过程来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提示学生可以运用实验数据来分析、回答。)
三、课堂小结,课后延伸(预设3分钟)
1.制作摆钟最重要是准确,能为我们记时,本节课各小组积极思考、团结合作,出色的设计并制作出每秒钟摆动 1 次的摆。
【板书设计】
6.制作钟摆
1分钟摆动60次
方法:每次减少或增加2厘米?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