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总结复习课件 (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总结复习课件 (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二单元总结
一、选择题
1.(2022·柳州市)某省积极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征集民意——项目票决——实施监督——效果评价”的框架要求下,民生实事由“政府自己定自己办”转变为“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政府决策由“为民作主”变为“由民作主”。这表明(  )
①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群众反映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③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④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2.(2022·百色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从总体上概括我国人民民主特征提出的重大理念。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就要通过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安排,保证人民依法实行(  )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立法 ③民主决策 ④民主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3.(2021·北京市)以下是某校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段分享,从中可以看出
(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时,我们通过调研,以自己的视角和方式提出修改意见,其中有一条修改意见被采纳,还收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感谢信,我们既兴奋又自豪。
①公民有序参与立法,旨在提升其法律专业素养 ②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体验感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③人大畅通民意反映渠道,让法律更好体现人民意志 ④开门立法凝聚社会共识,增强公民对法治的信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4.(2021·北京市)某校学生以“全民守法,中学生在行动”为主题开展了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等活动,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下列选项是中学生应该做的有(  )
①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②调解民间纠纷,维护公平正义 
③升国旗时,面向国旗肃立致敬 ④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5.(2022·辽宁省)小细节体现大民主。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这些做法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
A.协商民主 B.公民当家作主
C.选举民主 D.人民当家作主
D
6.(2021·福建省)“十四五”规划编制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多渠道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此举旨在(  )
A.增强现代公民的法治意识 B.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C.发挥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优势 D.拓宽民主监督的方式、渠道
B
7.(2021·扬州市)202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对2025—2035年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对于法治中国建设,公民应做到(  )
A.立法科学,体系完备 B.执法严明,依法行政
C.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D.司法公正,廉洁高效
C
8.(2020·武汉市)右图漫画《基本路径》表明(  )
①政府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行使审判权 
②要防范行政权力滥用,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政府要依法行政并接受监督 
④政府必须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9.(2021·河北省)全国模范法官胡国运时常对同事们说:“我们的每一次审判都连接着社会的神经,关系着法治的进步,法官不仅要做好每个案件的裁判,更要通过司法的力量去激活社会的正义和良知。”从中我们感悟到(  )
①司法维护公正 ②政府应依法行政 
③检察权受制约 ④法治的价值追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10.(2021·定西市)2021年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实施<政府督查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督查工作的通知》。加强和规范政府督查工作,保障政令畅通,有利于(  )
A.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B.优化权力机关监督机制,健全国家监督体系
C.有利于加强廉政工作,杜绝腐败
D.政府监督司法机关的工作,推进廉政建设
A
二、非选择题
11.(2021·广东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习近平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开展“光盘行动”。尽管如此,我国食品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材料二:2021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该法明确规定了餐饮服务经营者等主体浪费食品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反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
(1)道德与法律的实施手段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等力量保证实施;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有人认为,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属于个人道德修养,没有必要动用法律这一治国重器。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道德与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认同该观点。
理由:①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②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③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④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既要我们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来践行,也要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来约束。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2021年是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落实年。一年来,我国的立法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的通过……立法更加注重反映民生诉求,回应社会关切。
材料二: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全国共打掉涉黑组织160余个、涉恶犯罪集团 1 000余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5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万余名。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厉行法治的哪一个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体现了科学立法;材料二体现了严格执法。
(2)有人认为,只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就能做到厉行法治。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观点是错误的。厉行法治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也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①厉行法治,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②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③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④国家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