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 道德与法治 授课年级 九年级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框内容是九年级道法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本课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培育政治认同,了解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知道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民主形式,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了解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是民主与法治主题的开端,也是八年级下册法律专刊关于政治制度内容的延续。 本课内容主要体现并落实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这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三个方向。本课的内容中“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一学习目标的完成过程正是落实核心素养中的政治方向的这一方面要求。“讲述我国民主建设历程的故事”的内容的学习,正是体现了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下的价值取向、家国情怀的要求。 本课内容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认同我国政治制度,培养民主意识,提升法治观念,增强参与民主生活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意识。2.学习者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培育正确的政治认同,对初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初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关于民主、全过程民主的信息和知识,随着知识学习的深入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他们已经逐步意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不够丰富和全面,思想还不够成熟,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了解不够深入,运用民主知识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通过本堂课,帮助学生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了解协商民主,培育政治认同。3.学习目标确定通过创设情景,“讲述我国民主建设历程的故事”,使学生加强对我国民主制度的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 通过学生走访邻居征集真实案例,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性,理解我国新型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了解全过程民主,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培育政治认同,坚定政治方向。 通过“视频和幻灯片展示活动”感悟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活动探究中增强国家认同、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的落实。 通过“谁来保障我”活动,使学生充分调动已学知识,总结我国保障民主的制度和途径,促进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的落实。4.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政治。 难点:知道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5.学习评价设计评价内容 本课知识 掌握程度 (25分)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5分) 小组内活动的水平 (25分) 小组互评交流展示 (25分)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讲述我国民主建设历程的故事教师活动1 多媒体展示我国民主历程的相关资料、讲述故事,提出问题: 资料显示了哪些信息?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学生活动1 1.小组分析、整理问题答案 2.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活动意图说明:观看多媒体,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将学生思维带入课堂,展开本课内容的学习。环节二:走访邻居征集真实案例教师活动2 掌控流程。 总结观点,回归课本。 简介全过程民主的优越性。学生活动2 小组分组展示征集成果,说明案例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哪些特点。 小组讨论,总结案例是否贴切。 小组按顺序补充内容。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目的使学生明白,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培育政治认同,坚定政治方向。教师积极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观察评测每个小组讨论的程度,及时参与到那些讨论不积极的小组,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环节三:视频和幻灯片展示活动教师活动3 播放我国协商民主相关视频,提出问题: 1.简单介绍我国的协商民主。 2.还有什么民主形式?学生活动3 思考问题,整理答案。 回答问题,学生补充。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利用初步掌握的基础知识去分析协商民主,培养学生从客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感悟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达成目标中“在活动探究中增强国家认同、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的落实”。环节四:谁来保障我教师活动4 1.多媒体展示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年满十八周岁的我,如何被保障民主? 2.总结保障民主的政治制度。学生活动4 1.思考问题,整理答案。 2.回答问题,学生补充。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利用初步掌握的基础知识去分析,总结我国保障民主的制度和途径,促进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的落实。7.板书设计民主的足音 民主内涵 民主历程 新型的民主 特点 保障民主的制度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第三课第一框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预计时间十分钟) 一、民主的追求 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民主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这是因为( ) ①民主是抽象的,从来就没有具体的民主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做主 ③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④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2、《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从民主听证会到人大代表进社区,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中国人民在火热的基层生活中,摸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这表明我国人民民主的真谛是( ) A.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B.人民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C.人民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实现 D.民主监督 二、民主的保障 3、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制度的建立。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民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体现了我国在落实哪一政治制度 (2)请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角度,分析我国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实现的。 5、了解身边的人大代表选举,撰写报告。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了“我国协商民主相关视频”、“讲述我国民主建设的历程故事”并对这一内容与学生共同进行了时政评述的教学片段。通过一这环节的教学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人民的选择。学生走访邻居征集真实案例,这一环节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提升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本课内容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10.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课的教学我从“民主制度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民主形式---我国保障民主的政治制度”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中主要是帮助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并且明确最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做主。但是,由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较陌生,课下学生收集资料不够,课上活动学生参与程度不太高,完成探究后的分享观点表达不够全面等问题。 改进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多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在课前帮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知识,后再进行课堂教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