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宪法的原则;懂得宪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知道宪法对国家机关和公民的要求。2.能力目标:能够分清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提高法律意识、是非判断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拥护中国共产党,增强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教学重难点重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宪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难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性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上述材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请大家谈谈对碑文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相关资料:三年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年),为了最后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而牺牲的英雄们。三十年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进入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百多年来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表示永远的纪念。教师总结:碑文所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真实记录,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历史,也反映出中国发展的不易。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我们要坚持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新课讲授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探究活动一:中国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宪法在序言中指出:“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1)根据材料中宪法的序言,谈谈你从中认识到了什么?(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以怎样的形式确立奋斗成果?学生讨论交流答案提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探究活动二:在现在当今社会中,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这一切的原因都归根于我们坚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就像邓小平爷爷说的那句话"牢牢把握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家才能长久治安,中国就大有希望,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美好的新中国!思考:(1)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生讨论交流答案提示:(1)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②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③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④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2)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展示宪法的内容,思考:宪法中的这些规定说明了什么?提示: 这些规定指出(1)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家作主的地位。(2)规定的社会主义经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齐基础。(3)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等等。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探究与分享活动一: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分别说明公民享有哪些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的实例。提示:(1)人权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它的主要含义是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合乎人权的对待。人权的普适性和道义性,是它的两种基本特征。在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进宪法,成为宪法又一原则,该原则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2)以上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劳动权,这些权利是由国家尊重和保障实现的。(3)举例:“两免一补”政策、农村医疗保险改革、教育均衡发展、扶贫政策等。活动二:为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各项人权保障力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得到全面加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明显提升,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迈上新台阶。思考:(1)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发布说明了什么 (2)你知道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不断加大各项人权保障力度吗 提示:(1)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发布说明党和政府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视,不断加大对人权的保障力度,为人民的自由、生存、发展提供保障。(2)加强人权立法,完善人权保障制度,如制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贯彻人权精神,提高国家干部依法执政能力。设立专门国家人权机构,统筹人权相关事宜,如设立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人权理事会等,注重法律的修改,如对《刑事诉讼法》作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非法证据排除等修改。活动三:某市是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可城里小商小贩的占道经营给城市市容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该市的城市管理人员多次进行整顿,但是个别小商小贩态度蛮横,屡教不改,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一位城市管理人员说:“对于这些刁民就不能太仁慈,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就不知道我们的厉害。下次再抓到这些人,就没收他们的货物,砸烂他们的车,踢翻他们的摊位,踹折他们的秤,看他们还敢不敢占道经营。”其他队员也随声附和,表示赞同。小组讨论:假如你是队长,你会对该队员的表现作如何评价 说说你的理由。提示:(1)评价:假如我是队长,我不但不赞同该队员的表现,而且会严厉批评他。同时,我会告诉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依法进行公共管理活动,像没收小贩的货物、砸烂小贩的车、踢翻小贩的摊位、踹折小贩的秤都是野蛮执法的表现,与依法治国的要求不相符,是违法行为,绝对不能这样做。活动四:思考:(1)审判机关、检查机关怎样保障公民权利?提示: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活动五:走进法治宣传小组讨论:请为法治宣传教育设计几个宣传口号。提示:“依法治国,执政为民!”“用法律武装人,提高人!”“遵守法规,从我做起!”“法以民为本,民以法为天!”等。总结: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活动六:结合教材第10页漫画,思考:(1)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扶贫工作 (2)你希望国家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提示:(1)可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性质、共同言裕、社会公平等方面总结。(2)政府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政府要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科学文化水平,利用科技脱贫致富等。课堂总结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知道宪法的原则;懂得了宪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知道了宪法对国家机关和公民的要求。因此,我们应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积极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教学设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