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诚实守信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 诚实守信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八 年级 上 册教案
教学内容 4.3 诚实守信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阐明诚信的含义,知道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
2.理解诚信的价值和意义,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诚信的具体要求。
3.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养成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诚信的含义;诚信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 怎么样才能做到诚信
教学准备 教材、ppt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课堂导入】 展示曾子杀猪的故事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视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引入诚实守信的学习。 【展示课题】 《4.3诚实守信》 【学习目标】 1.阐明诚信的含义,知道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 2.理解诚信的价值和意义,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诚信的具体要求。 3.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养成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诚信无价 讲解诚信一词的含义: 诚=言+成 说的话做到就是诚; 信=人+言 人所说的话为信,表示开口许诺。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讨论: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不诚信的现象?(校园失信现象?社会失信现象?)会有哪些后果?可能还会带来哪些影响? 展示图片材料: 教师结合失信材料讲解诚实守信的重要地位: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 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教师展示材料并讲解诚信的重要意义: 材料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处《论语·为政》 材料2: 材料3:周幽王,有个爱妃名叫褒姒,长得非常美丽,但是“从未开颜一笑”。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点起烽火戏诸侯的办法,想换取娘娘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带着爱妃褒姒登上城楼,命令四下点起烽火。临近的诸侯看到了烽火,以为西戎来犯,便领兵赶到城下救援,但见灯火辉煌,鼓乐喧天。一打听才知是周幽王为了取乐于娘娘而干的荒唐事,各诸敢怒不敢言。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来犯, 虽然点起了烽火,却无援兵赶到。原来各诸侯以为周幽王又是故伎重演。结果都城被西戎攻下,周幽王也被杀死了从此西周灭亡了。 材料4: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逐渐强盛,最终统一中国。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明确诚信的作用即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二、践行诚信 展示材料,明确如何才能践行诚信? 材料1:故事续写 展示故事原型: 小徐在原地等了半小时,但车主一直没有出现。眼看上课时间快到了,他留下了一张字条贴在车上:“尊敬的车主,我是扬大附中的一名学生,今天中午在上学途中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主要是一道划痕及左后视镜破损,我无法及时赔偿,对不起。”字条后边留下了联系电话。 刚写完字条车主就来了。他便向车主说明情况,又让车主看了字条。车主被他的诚意感动拍了拍他的肩膀并催他赶紧去上学。望着小徐远去的背影,车主无限感叹:“我们的下代若都如此,社会大有希望!” 材料2: 小可是老师最信任的一班之长,一天,老师找小可了解小浩的情况,因为小浩最近行为反常,上课神情恍惚,成绩直线下降。 小浩是小可的好朋友,小可知道小浩最近迷上了电子游戏,并向小浩保证不把此事告诉任何人。面对老师的询问,小可很为难,作为班长,他有责任向老师如实反映情况,作为同窗好友,他又有义务保护同学的隐私。 材料3:观看视频《失信被执行人》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明确践行诚信的做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①树立诚信意识 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P43) ②运用诚信智慧 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P44) 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P45)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在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即是我们国家的价值准则,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规则中的民法原则,务必做到诚实守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