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尊重他人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尊重他人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一课时 尊重他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懂得什么是尊重;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知道如何尊重他人。
过程与方法: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知道怎样换位思考;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能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个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理解平等待人的原因及行为要求。
难点:懂得尊重他人,能够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开学第一课》上,董卿在采访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时,以跪地的身姿,附耳提问,专注倾听,这一幕,感动了众多网友,董卿这一跪,被网友称为最美的“中华骄傲”。《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而最值得我们骄傲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依然在我们血液流淌着的的传统美德和文明。董卿这一动作,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传统美德?
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课时 尊重他人
(二)、讲授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
面对以上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就上述场景,谈谈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材料:湖北十堰某小学一位小学生火了,因为他的名字实在太特殊了,上学的第一天,就被同学们热议。原来他的名字叫“朱穆朗玛峰”。孩子因为名字特殊,没少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在公共场合,孩子特别害怕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现在老师也不好意思叫这个孩子的名字了,因为每次叫到,就有同学哄堂大笑,名字已经成了孩子的精神障碍了。
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1、尊重的含义:
材料: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探究与分享:
(1)、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
我赞同第三位同学“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的观点。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是如何看待的?
我认同这个观点。理由:一般来说,所谓“帮助”,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帮助别人,即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敬重、重视。如果说帮助别人是出于怜悯或爱心,那么尊重别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帮助往往可以直接给予获助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尊重则更可以唤起被尊重者心底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因此,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材料:在美国,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同在路边散步时,遇到一个衣衫褴褛、形同瘦骨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有着同样苦难经历的富商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没走多远,富商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书,希望年轻人要介意。最后,富商郑重其事地告诉年轻人说:“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两年之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商贾云集的慈善募捐会议时,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书商迎了上来,紧握着他的手不无感激地说:“先生,您可能早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我一直认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
富商万万也没有想到,两年前一句普通的话竟能使一个自卑的人树立了自尊心,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个自以为一无是处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终于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受到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相关链接:
每个人都有得到尊重的需要,既包括获得他人的尊重,也包括自我的尊重。这些需要得到满足,人就会觉得自己有价值,有能力,有用处。
探究与分享:
某市图书馆规定,衣冠不整者不得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读者甲:图书馆是公共资源,每个人都可以进馆阅读。
读者乙:图书馆是文明学习的场所,衣冠不整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读者丙:穿着是个人的自由,图书馆不应该规定读者的着装。
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乞丐、拾荒者同样有读书、获取知识的权利,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能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二、尊重从我做起
探究与分享:
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情境一:帮助小萌解决问题后,改天再去美术馆。
情境二:热情接待同学,共同合作,认真地撰写演讲稿。
情境三:虽不感兴趣,也会认真地听舅舅讲述,与舅舅谈论剧情。也可以委婉地拒绝别人。
1、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情境:中午,小林一家去给爷爷过生日,看到儿孙们欢聚一堂,爷爷眉开眼笑,可是过了一会儿,爷爷显得很失落,因为聚餐的时候,爸妈都抱着手机,发信息、拍照、打电话,小林和弟弟妹妹玩游戏,没几个好好吃饭,唠唠家常的。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思考:爷爷为什么失落?如果你是爷爷,你希望儿孙怎样对待自己?
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探究与分享:
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赞同。理由:平等对待他人 。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力、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
材料: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在街上散步,一乞丐跪倒在地求道:“先生,给我一点食物吧。”屠格涅夫寻遍全身无一点可充饥之物。只好说:“兄弟啊!对不起!我没带吃的!”这时,那乞丐站起身,脸上挂着泪花,紧握作家的手说:“谢谢你!我本已走投无路,打算讨点吃的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您的一声‘兄弟’让我感到这世间还有真情在,它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
材料:叶圣陶先生在教育子女要多为他人着想过举一一个例子: 一位父亲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
父亲就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阅读教材P36《杜甫与打枣老妇人》的故事,然后思考:
杜甫的“从不干涉”和提笔给亲戚写劝勉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在生活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遇事要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包容他人,真正做到像尊重自己那样尊重他人。
4、学会欣赏他人:
材料:有一只羊和一只骆驼是好朋友。有一天它们一起去公园里玩,说着说着就谈起高好还是矮好的问题。骆驼说:“当然是高好,你看,再高的树叶我也能够得着。” 。羊不服气,走到公园的一个栅栏门口,羊一拱身子就进去了,一边吃起里面的青草一边说:“还是矮
好吧,你看,这里的草多嫩啊。” 它们互相不服气,一起找到了老牛评理。老牛说:“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好处,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羊和骆驼这才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发现别人的长处、优点,才能取长补短,做好事情。“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拓展空间:
八年级(1)班的几位同学就尊重的话题进行交流,大家各抒己见。
请你参与他们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生活中,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该尊重什么?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后能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做到尊重并关注他人,能平等的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当然,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社会、尊重大自然,尊重我们的民族历史与文化;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努力做社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为共同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课堂练习:
1、尊重是一朵花,一朵开在心间的花;尊重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一团火,一团温暖你我的火。这是因为( B )
①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②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③尊重他人,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尊重④互相尊重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因为( B )
①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②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考虑自己的需要,至于别人的需要则无关紧要 ③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④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①②④
3、我们每个人生而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以下行为中没有体现平等的是( B )
①小同高大强壮,经常拦劫低年级同学 ②小玲自恃家境富裕,经常对穿着朴素的同学冷嘲热讽③小昌经常帮助腿有残疾的小韦做值日 ④有的人高踞领导之位,对下属颐指气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河南郑州的餐馆老板刘训山考虑到环卫工人大部分无法回乡过春节,便宴请60名环卫工人一起吃“团圆饭”,还给大家发了春节慰问品。这告诉我们尊重他人要( B )
①学会彼此欣赏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关注、重视他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五)、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尊重他人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1、尊重的含义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从我做起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平等待人
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欣赏他人
(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