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传承文化,你我同行”+范文示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传承文化,你我同行”+范文示例

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传承文化,你我同行” 范文示例
作文题
有人用古法制作文创,有人通过短视频上传自己演唱的传统戏曲,数字藏品也成一时风尚……请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开幕式写一篇“传承文化,你我同行”的倡议书。
要求:据此材料有何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作文
穿越时空,向古老文明致敬
陈崇正
朋友们:
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在非遗的背后,是我们穿越时空向古老文明的致敬。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非遗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日渐疏离。中华民族蔚为大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活力,但同时也是脆弱的,如不赓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中断,甚至走向消亡。
深入阐释非遗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非遗文化的价值发掘,需要你我同行,群策群力,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延续历史文脉贡献智慧。
中华文明是延续性的文明,蕴含着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以我们所熟知的二十四节气为例,是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依据天地运行和气候变化规律而创造,指导着人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二十四节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至今,必定是后人对先民创造的欣赏与认可,蕴含着人类共同关心的因素,有助于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非遗文化彰显着故乡记忆和礼俗信仰,给人精神归属。比如潮州工夫茶文化,是我国茶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集中体现,这种文化已渗透到潮汕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长斟短酌,浓浓茶香滋养着一方水土,是“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这既是一种具体的日常生活实践形式,也是对工夫茶文化的价值认同。功夫茶文化不仅蕴含着潮州人的饮食、情趣、寄托等,还是特定区域人们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独特表达,其故乡的归属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得以体现。
我们的祖先心灵手巧,传承非遗是对手艺人的尊崇,是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各种传统手艺、表演艺术、节庆活动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反映着民众的审美品位。一件非遗作品显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更是包含了创造者的情感,凝聚了艺术创造者的才华和想象。非遗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存在,有超越现实的诗意性,对非遗的传承,可以使当下与历史相遇。戏剧、民歌、剪纸、民间传说等具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不具有现代生活的实用性,但仍是民众表达生活理想、陶冶性情的重要载体。
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主动适应媒体融合趋势,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方式,拓展传播渠道,推动非遗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许多传统节日具有商业潜能,在商业文化的刺激下,能够重新激发传统文化,为非遗文化资源重新阐释和再创造提供了契机,对经济发展进行反哺。
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我们还要学会反观和反思当下的生活,从眼前的繁杂中抽身,仰望星空,敬仰先贤,才能在现代庸碌的生活中重新听到历史的回响。非遗文化的激活,需要我们共同行动,通过心灵感受和体验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繁荣,有助于使失落的中华文化重新唤醒,还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无法留住逝去的时光,但我们可以通过传承非遗文化的方式,领会中华文明古老悠久的精神内涵,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
学生作文
让非遗活在烟火人间
观旭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
神话笑话,山歌渔歌,京剧粤剧,年画壁画,技艺工艺,中医中药……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非遗的传承却面临诸多困境:要么藏在深闺人未识,要么抱残守缺少创意……今天,大家来这儿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希望之光。在此,我谨向大家发出倡议:传承文化,你我同行!
那么,传承非遗,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一是行动起来,以满腔热情参与到非遗活动中去。
只有切身体会,才能领略文化之美,才能从内心深处爱上我们的文化。在北京,学生们积极参与非遗文化活动,通过面塑、剪纸、彩绘等多种形式体会中华非遗,以“迎接2022年冬奥会”为主题创作手工艺作品。世界博物馆日前夕,淄博高阳中小学依托开设了四年的鹧鸪戏非遗课程,创编鹧鸪戏,融合传统与现代,让非遗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非遗关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志和价值追求,我们要积极参与,不做局外人!今天,我们来到这儿就是以实际行动参与非遗活动,所以,请大家为自己鼓掌!
二是开发文创,在民生事业发展中传承文化。
非遗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应该服务于生产生活。河南洛宁县花树凹村,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郭爱和创立了“当日艺术展”文化扶贫品牌,助力精准扶贫。贵州榕江县积极开展“绣娘”非遗技能培训,帮助当地人告别贫困。据报道,截至2020年6月,各地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超2000所,带动2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三是重视传播,让非遗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
对非遗传承,既要守正,更要创新。而新媒介与新科技的涌现,使非遗有了更丰富的传播方式和更广阔的传播空间。“故宫看门人”单霁翔上任后,通过诸如数字博物馆、VR社区、文创设计等颇具时尚元素的创意作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2022年春晚,《只此青绿》让网友大呼“我直接文化膨胀了”。新思想、新技术、新美学,已经让传统文化“潮”起来!
各位来宾、朋友们,让中华文化活在烟火人间,让中国故事传遍世界,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和荣耀!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传承文化,勠力同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