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引言 1.文明的重要性是什么?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凝聚着民族的价值追求。文明是个体教养和开化的表征,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2.我国的五位一体文明包括哪些内容?(高频考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3.传承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是为了更好的构筑中国的什么 (高频考点)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4. 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让人民共富裕,让国家更富强,让中国更美丽。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前言1.对一个人而言,根是什么?根是对生命的依恋和敬畏。对一个民族而言,根是什么?跟是对文化力量的借喻和对文化品格的自我认同。中华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凝聚着什么?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中华文化蕴含着什么?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中华文化贯穿着什么?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青少年肩负的崇高使命是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1.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2.中华文化是怎样创造的?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 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3.文明与文化的关系怎样?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作为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便是文明。人类文明从来是以进步文化为基础,没有进步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有文明的发展。4.中华文化由什么构成?(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5.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高频考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6. 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原因是什么 (高频考点)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戏曲、太极拳、儒家著作、旗袍、祥云火炬、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8.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什么?文化9.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怎样做?(高频考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什么?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什么?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什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4.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作用、重要性)(高频考点)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15.哪些因素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16什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 17.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华文化?我们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8.文化自信的含义是什么 (内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19.坚定文化自信有什么重要性?(意义、作用)(高频考点)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文化自信是对什么的充分肯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什么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22.什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23.坚定文化自信事关什么?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4.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5.中华传统美德是怎样产生的?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26.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什么?中华传统美德 27.中华传统美德 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28.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作用、影响)(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2)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3)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智慧,(4)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9.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是什么 中华传统美德 30. 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是什么? (高频考点)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31.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内容 (高频考点)(1)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2)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3)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4)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5)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6)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32.中国人民具有怎样的爱国情怀?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中国人民具有怎样的奋进品格?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中国人民具有怎样的和乐风范?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中国人民具有怎样的高尚情操?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中国人民具有怎样的伦理规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中国人民具有怎样的处世准则?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38. 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原因是什么?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39.青少年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高频考点)(1)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40.推进哪些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四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41.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是什么?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是什么 (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1)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2)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结果会怎样?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爱国主义5.爱国主义的作用是什么?(重要性)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6.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什么?(高频考点)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7.中国人民是具有怎样伟大精神的人民?(四个伟大)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8. 中华民族精神有怎样的品格?(高频考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9..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是什么?(高频考点)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0.不同历史时期民族精神有哪些表现?(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3)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北京冬奥精神11.任何一种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都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12.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意义?(作用、重要性)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 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国家利益面前怎么做? )(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他人困难时怎么做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日常工作中怎么做 )14.我们怎样高扬民族精神?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15.价值观的含义是什么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16.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是什么?价值观17. 价值观的地位是什么?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18.价值观的共性和差异是什么?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诚信,但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显著差异。19.当代中国特色价值观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21.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高频考点)(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什么重大问题?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作用/价值/意义是什么?(高频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2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什么引领?价值引领 。 2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做到哪些?(高频考点)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27.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前言 1.什么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资源、环境问题2.怎样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调整人口政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滋养一代又一代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第1课时 正式发展挑战社会发展的主体是谁?人口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是什么 人口3.人口问题有什么重要性?(从世界角度看)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4.哪一天是世界人口日 每年7月11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分别在哪些年进行了几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七次)6.我国人口方面的国情、现状怎样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7.什么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 人口发展8. 我国人口现状新的特点是什么? (高频考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9.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什么问题?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针对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哪些做法,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党和国家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哪些调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2)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12.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怎样的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13.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什么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14.我国面临怎样的资源环境问题?(严峻挑战)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15. 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十大环境问题是什么?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1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地球上的自然资源17.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我国的资源国情)是什么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废、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18.我国资源的特点是什么?(高频考点)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19.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我国资源紧缺的原因是什么?)(高频考点)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废、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20.对资源的过度开发有什么后果?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21.我们必须探索怎样的新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22. 当前我国的环境状况是怎样的?(高频考点)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23.我国环境形势日益严重的原因是什么?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24.我国环境日益恶化的表现有哪些?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25.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 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6.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什么?重生27.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8.怎样处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高频考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29.我们必须走怎样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0.保护土地方面,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什么?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1.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是什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是什么?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3.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4.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5.人类过度开发自然的后果是什么?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6.怎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没生态文明?(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 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7.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准则、目标分别是什么?(高频考点)基础 :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准则 : 自然规律目标 : 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8.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指什么?生态文明9.生态文明具有怎样的重要性?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10.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坚持什么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11.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贯彻怎样的新发展理念?(高频考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12. 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是指什么?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1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14.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分别指什么?绿水青山指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金山银山指经济发展。15.走绿色发展道路,我们要处理好哪两者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16.走绿色发展道路,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17.如何认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8走绿色发展道路与人民群众有什么关系? 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19. 我国将什么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20.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什么方针?(高频考点)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21.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倡导什么生活方式?(高频考点)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22. 全民参与保护环境,让什么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绿色发展理念23.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什么红线、底线、上线?(高频考点)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24.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有哪些?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25.如何实行低碳微行动?(1)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2)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4)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进行光盘行动,。(5)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出行方面做法)(6)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2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何时修订?2014年4月24日,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修订,于2015年1月1日起实行。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主要内容?这次对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凸显保护优先原则,建立公共预警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公益诉讼主体,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追责处罚力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8.美丽中国是什么样的生命家园?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 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29.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建设哪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0.美丽中国是怎样的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知识提纲) 统编版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docx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知识提纲) 统编版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