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民俗与旅游》导学案【课内探究】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情境创设】播放中国进行时民俗文化,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身边的传统文化习俗。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二、知识梳理、构建框架知识点一:民俗文化(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读课本91业,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文化的定义:2. 不同地区的 、 导致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文化常常受其影响。我国各地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区和 区、 方和 方、 部和 部都有其不同的特点。3. 一个地方菜系的形成与当地的 以及独到的烹饪方法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深受这个地区的 等自然地理条件、 特色、 习惯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有 、 、 、 等菜系。(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先独立思考,讨论时先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交流后组间交流)探究一:饮食文化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列举我国南北方、东西部的饮食,分析其形成原因?饮食差异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主食 例如北方地区以小麦为主,喜食面试;南方地区菜系的区别归纳影响饮食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麻辣的食物?(从气候、地形两个角度分析其自然环境)探究二:说说下列人们的服饰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服饰 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藏袍景颇族服饰傣族服饰探究三:在不同的地形、气候条件下各地的传统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民居 窑洞 水乡周庄 四合院 蒙古包 藏族帐篷 湘西吊脚楼 傣家竹楼 福建土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究四:不同地区的交通工具以及传统娱乐项目有哪些不同?知识点二:旅游文化(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读课本96业,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 我国 复杂, 类型多样,名山秀水遍布各地,动植物种类丰富; 传统多样,历史悠久。无论是 旅游资源,还是 旅游资源,在世界各国中都是无与伦比的。2. 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50项,名列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1项、文化遗产30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景观遗产5项。读图4.41,完成世界遗产的查找和分类。类别 著名的文化景点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先独立思考,讨论时先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交流后组间交流)探究一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江西省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请你搜集资料,设计一条江西省内红色旅游线路。探究二:世界遗产属于全人类所有,请你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表自己的看法。三、课堂练习1.下列地区与其住房、风俗习惯相符的是: ( )A.北方地区 —— 窑洞 —— 主食米饭B.南方地区 —— 陡屋顶、砖瓦房 —— 赛龙舟C.西双版纳 —— 蒙古包 —— 赛马D.内蒙古草原 —— 竹楼 —— 泼水节2.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活动的差异,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植被 B. 土壤 C. 气候 D. 地形刺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K4-4-1是一幅刺绣作品。据此完成3~5题。3.作品显示,该地 ( )①房屋临水而建 ②屋顶坡度小 ③降水少,气候干燥 ④水源充足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4.该地代表性的美食是 ( )A.花馍 B. 烤馕 C. 粽子 D. 酥油茶5.该地可能分布在 ( )A. 三江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华北平原 D. 松嫩平原6.下列旅游景点中,属于我国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是( )A. 长城、丹霞山 B. 长江三峡、九寨沟C. 黄山、龙门石窟 D. 颐和园、故宫7.对待文化遗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坚持科学利用、合理保护 B. 促进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C. 立足地方特色文化,开发其文化价值 D. 应该高强度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8. “人民币上学地理”,如图K4-4-4所示20元和50元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分别是 ( )A.杭州西湖、八达岭长城 B. 肇庆七星岩、承德避暑山庄C. 桂林山水、布达拉宫 D. 长江三峡、平遥古城参考答案:1.B 2.C 3.D 4.C 5.B 6.B 7.D 8.C四、课堂总结结合知识框架进行本节内容的思维构建构建。5、自主检测(分层练习)基础训练1.如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传统民居,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 )A.宗教信仰 B.湿热气候 C.崎岖地形 D.干燥多风沙中国饮食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读图完成2—3题。2.图中餐饮品牌所属省区正确的是( )A.①——宁 B.②——琼 C.③——黔 D.④——滇3.形成于四川盆地,体现了人们对夏季湿热环境适应性的美食是( )A.① B.② C.③ D.④4.下列民俗文化与地区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土高原--竹楼 B.内蒙古高原--蒙古包C.北京一-四合院 D.青藏高原一-牦牛毛织帐篷丹巴藏寨的民居旧称碉楼寨房,几百幢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读“丹巴藏寨景观图”,回答5—7题。5.居住在该村落的居民主要是( )A.蒙古族 B.傣族 C.壮族 D.藏族6.形成当地“山顶积雪皑皑,山腰树林葱葱,山脚海子粼粼”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 B.距海较远 C.地势起伏大 D.人工建造7.影响该聚落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耕地第十四届全运会于2021年9月27日晚在陕西落下帷募、接力棒已转交给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广东、香港和澳门,读图,完成8—10题。8.陕西的美食给运动员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属于陕西特色美食的是( )A.B.C. D.9.粤港澳大湾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10.粤澳大湾区是我国举办职业体育赛事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发展体育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②退休人口比重较大③广阔的市场空间④便利的海内外交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能力提升11.我国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的居民有爱吃辣椒的习惯。与之相关联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炎热,特别是夏季炎热干燥B.气候潮湿,特别是冬季阴冷湿润C.温带大陆性气候,年较差大D.极地冰原气候,冬季较寒冷12.中国各地戏曲丰富多样,川剧是下列哪个省的代表剧种( )A. B. C. D.13.下列旅游资源与其所在地区对应错误的是( )A.乐山大佛——四川 B.秦始皇兵马俑坑——江苏C.八达岭长城——北京 D.赛龙舟——湖南14.新疆各族群众喜爱的主要面食是( )A.饺子 B.馒头 C.拉面 D.馕15.过度的旅游资源开发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①自然景观的破坏②文化景观的破坏③环境破坏④经济效益增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沙县考察时说:“沙县小吃非常受欢迎……我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继续引领风骚!”历史上.随着北方中原人民多次南迁、沙县逐渐成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汇集地。目前全国的沙县小吃门店超过8.8万家,带动了30多万人就业,同时沙县小吃还走出国门,拓展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此完成16—17题。16.沙县小吃非常受欢迎.因为它( )A.荟萃了南北饮食文化 B.用料讲究,口味独特C.门店装修豪华档次高 D.是福建美食的典型代表17.沙县打造“小吃”名片,有利于( )①发展农业.实现食材自给自足②带动就业,促进食品加工业发展③寻根追味,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④扩大影响.传播中华的饮食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周末,小华翻看自己过去的旅游照片。请你猜猜地去过的地方,完成18—19题。18.小华非常喜欢北京的悠久历史,下列景点体现了北京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的是( )A. B. C. D.19.旅途中,美食也是体验当地不可或缺的文化,酱鸭一直是小华的最爱美食,她吃的正宗酱鸭是在( )A.中华水塔——青海 B.塞上江南——宁夏C.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D.白山黑水——吉林20.举国合力是我国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人民日报曾推出一组海报,内容是各省携自己的特色美食给“武汉热干面”加油;武汉市也用感恩海报致敬各地的支援。读图1、图2、图3,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图2 图3(1)地方特色美食往往能成为一个地区的象征,例如当人们提起“热干面”,就会联想到武汉。曾给“武汉热干面”加油、又被“热干面”感谢的“炸酱面”代表的是____。A.云南省 B.内蒙古自治区 C.北京市 D.澳门特别行政区(2)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的种植范围广,但其集中和分散产区大致以____和____一线为界;这条界线也是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____地区和____地区的分界线;还是____、____、____的分界线(写序号)。①1月0℃等温线②400mm等降水量线③800mm等降水量线④季风气候区和非季风气候区⑤旱地和水田⑥种植业和畜牧业热干面是武汉的传统早餐、小吃,一般是在前一天晚上把面条煮熟,第二天烫过后再佐以调料食用。虽然与“炸酱面”都属于面食,但受小麦品质影响,制作热干面时,所用的面条要刻意加入大量的碱,这样做出的面条发黄、有弹性,称为“碱水面”。(3)结合材料,依次补全空项,归纳制作“碱水面”的原因( )。(写字母)A.阴雨天气多 B.气温上升快 C.中和酸度,增加筋度D.产量较低,没有成规模化种植 E.面条易发酵变酸、软粘(4)从气候特征看,武汉冬季____,夏季____,适宜种植农作物;从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看,当地传统的主食还是以____(面/米)为主。参考答案:1.B 2.D 3.C 4.A 5.D 6.C 7.B 8.D 9.B 10.D11.B 12.A 13.B 14.D 15.A 16.A 17.D 18.C 19.C20.(1)C(2) 秦岭 淮河 南方 北方 ① ③ ⑤(3)ABEDC(4) 温和湿润 高温多雨 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