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维护祖国统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教材分析】《维护祖国统一》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共设两目,即“反对分裂”和“一国两制”。本单元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建设和谐中国”。本框是对上一框“促进民族团结”的延伸,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本框也是为下一课“中国人 中国梦”奠定基础,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处于正确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从知识层面看,通过八年级上册第八课《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及各类法律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较多有关我国国情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有了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从个人能力看,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辩证分析能力。许多学生对香港、澳门、台湾并不陌生,但对“一国两制”的内涵、一国两制与实现祖国统一的内在关系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的繁荣发展了解较少,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问题思考很少,较少的同学将祖国统一和中国梦联系起来。【教学目标】1.增强爱国之情,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懂得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2.通过列举事实,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说明“一国两制”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收集材料了解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提高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能够初步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和社会现象,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实现全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言献策。 3.充分认识国家统一、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能够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意识,自觉承担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的义务。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明确中国共产党在祖国统一大业中核心领导地位,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2.法治观念:了解《反间谍法》、《反分裂法》等相关法律,理解宪法法律至上,尊崇宪法和法律,树立法治意识。3、责任意识:关心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通过信息收集和提案撰写,培养依法依规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一国两制”2.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教学方法】1.教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归纳总结法2.学法:情境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整理学生收集的资料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本课教材内容,了解课程框架脉络,根据要求查询资料,进行初步思考。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一历史事件,引出课题《维护祖国统一》。 学生围绕图片回忆历史知识。 重温历史,回顾先辈为实现祖国统一作出的伟大牺牲,感受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坚定决心。探 究 新 知 · 明 理 导 行 【阅读材料悟道理】 1、小组展示(一) (1)帮助第一组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收集的材料“回顾香港暴乱”。 (2)请其余小组同学结合材料思考:香港暴乱给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人民带来了什么危害?这些民族分裂分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在反对国家分裂的活动中,哪些人做出了贡献? (3)点明《宪法》和《反分裂国家法》中关于对祖国分裂犯罪活动的法律规定。 (4)归纳总结: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2、小组展示(二) (1)帮助第二组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图片和案例资料。 (2)提问:在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事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分析案件,我们应该受到哪些警示? (4)穿插《反间谍法》相关内容,提问:在现实中遇到间谍要怎么做? (5)逐一提问:两组图片和案例启示我们反对国家分裂应该怎么做? (6)归纳总结:反对分裂的做法。 第一组学生上台讲述课前收集的关于“近十几年来我国存在的分裂祖国的行为”的资料; 其他小组同学结合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 查看书本中“相关链接”内容 归纳总结知识点,抓取关键词:影响、后果和责任 第二组学生上台讲述课前收集的关于“近十几年来我国存在的分裂祖国的行为”的图片和案例资料; 结合图片以及学生的介绍,回答问题; 回顾八年级所学关于国家安全的知识。 归纳总结知识点,抓取关键词。 培养学生的收集归纳、阅读分析的能力。 以实例感受民族分裂带来的危害。 通过法律条例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反对民族分裂与每一位中国人息息相关,敢于与分裂分子作斗争,自觉承担起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义务。 让学生感受和平安宁的环境离不开边疆战士的无私奉献。 引导学生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增强法制意识。【新闻播报响荣光】 1、多媒体展示香港、澳门回归的图片,提问与什么制度有关。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书本“一国两制”的含义。 3、展示第三组收集到的视频《香港回归廿五载: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提问:令你印象深刻的场景。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请其他组同学归纳“一国两制”带来的现实意义。 5、提问:结合视频内容,怎样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6、小结:“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意义和措施。 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自主阅读书本,简单地用示意图表示概念。 观看视频,谈谈看法。 结合书本和视频资料,回答问题。 以视频形式直观反映香港回归25年来的变化,以及与祖国大陆融合的历史进程,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对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产生强烈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制度自信。 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结合实例更好理解课本知识。【一国两制促统一】 1、展示冬奥开幕式表演上的一幕,引出台湾问题。 2、帮助第四组同学展示“历史上的台湾以及台湾问题的现状”资料。 3、提问:于右任的《望大陆》表达了什么愿望?这种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4、为解决台湾问题,两岸同胞做出了很多努力。结合教师给出的材料和书本内容,同桌合作探究: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5、归纳总结。 第四组同学上台讲解资料。 学生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研读材料,同桌合作查找四则材料所对应的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措施。 归纳总结知识点,抓取关键点(国家和公民) 课前收集关于台湾的信息,回顾历史,了解台湾问题的始末。 用诗歌唤醒学生对必然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一个实例对应一条措施,为中考材料题解答做铺垫。 感受两岸民众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付出的努力,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建言献策促发展】 1、展示“以青年之笔 传青年之声”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规则,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为“维护祖国统一”建言献策。 2、学生展示,并互评。 小组合作,形成提案。 展示并互评。 结合时政,模拟提案撰写,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学生既了解了国情,又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政治参与能力,增强历史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是核心素养的体现。课堂总结 再回首 1、在《国家》的歌声中,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感悟。 2、课堂总结 3、齐读习总书记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部分金句。 4、作业布置 谈收获感悟。 掌握知识脉络,巩固课堂知识。 感受习总书记的讲话,引起共鸣,情感升华,坚信祖国必然统一,也必须统一。【课后作业】“以青年之笔 传青年之声”1、给香港、新疆、台湾同龄人的一封信2、完善模拟政协提案【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