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师生交往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师生交往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六课师生之间第二框师生交往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知道师生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彼此尊重,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好朋友。
过程与方法
1.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与老师的交往能力。
知识能力
1.学会通过有效方式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
2.培养尊师、敬师的情感,用具体的行动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教学相长”作用,学会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正确与老师交往。
难点:
学会处理好与老师“亦师亦友”的交往关系,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分歧。
教师查找相关课外学习资料,补充知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叙写“我们的故事”
故事一:教学相长;故事二:表扬和批评;故事三:亦师亦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图表调查导入新课 1.出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同的场景图片,由学生分辨老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2.调查“老师的一天”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让我们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跟随老师的指引,感受新型师生关系。 通过师生交往的细节,关联本课知识点。
新课教学 精讲点拨 目标导学一:教学相长 活动一:如何理解教学相长 1、 补充“教学相长”的出处,初步理解什么是教学相长? 2、 由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师生之间发生的“教学相长”的故事。 活动二:如何实现教学相长 1、怎样正确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1)结合 P66阅读感悟,回答问题。 ① 你认为亚里士多德尊敬自己的老师吗?表现在哪里? ② 他是否背叛了自己的老师?“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体现了什么? (2)列举教学过程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怎样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教师点拨:正确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2、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1)多媒体呈现 P67和学生所写的“故事二”。 (2)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正文部分内容,并完成“探究与分享”(教材 P67)板块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如何正确对待”展开思考。 (4)教师指导、纠偏,并对部分同学自主学习的结果 给予肯定、赞赏。(5)师生归纳:(1)语文老师对小奇的表扬,意味着对小奇的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小奇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数学老师对小奇在数学课上偷偷写小说的行为给予批评,意味着数学老师对小奇的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小奇及时地反省自己,改进不足。(2)建议小奇: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教师点拨: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实现教学相长。目标导学二:亦师亦友活动三:怎样理解亦师亦友?1、多媒体呈现“亦师亦友”的故事。思考一下问题:①你是否也有这样一位“李老师”呢?分享你们的故事?②这是怎样的一种师生交往状态呢?2、由学生分享自己所写的“故事三”。 3、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活动四:如何实现亦师亦友? 1. 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1)多媒体呈现“名人与老师的故事” (2)多媒体呈现“探究与分享’’,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 ①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②面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我们需要尊重吗?为什么?(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聆听,指导。 (4)教师点拨:彼此尊重实现亦师亦友。 2、为什么关心、理解老师? (1)教师讲述自己亲身的经历,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①.通过这个故事你是否感受到老师与学生之间深深的情谊了? ②.要想真正与老师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做?(阅读课本 69页正文部分) (2)教师点拨:关心、理解实现亦师亦友。 3、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除了以上两点,当与老师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教师点拨: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实现亦师亦友。 了解“教学相长”的出处,分享你的故事,并在课本上画出知识点。自主阅读,寻找答案并展示交流。小组讨论,推选 1至 2名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三、四组的同学分享故事二,全班思考什么是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学生自读教材P68中王亚南的故事,独立思考材料后的问题,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小组交流分享自主学习正文部分内容,发表见解。 拓宽知识面,深入理解,才能学以致用。学会多问多思考。通过深入思考,回忆过往 目标导学二意在让学生真正体会什么是“民主型师生关系”,让学生了解老师,走进老师
深度练习 课间,老师办公室里有如下对话:学生:“老师,今天您在课堂上讲的这道题,我有新法......” 老师:“哦,你的想法有新意,很好!” 学生:“谢谢老师!” 老师:“听说你设计的网页精美漂亮,能教教我吗 ” 学生:“好啊!那请老师加我的微信吧,咱们在网上交流。” (1)以上对话体现了怎样的师生关系 (2)请你谈谈如何与老师融洽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回顾整节课的内容,解答本题 让学生学会知识点的概括,总结,化繁为简。
课堂小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5分) 1.任教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李老师经常和学生在网上交流,同学们从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解决心理困惑的方法,李老师也通过同学们的信息反馈改进了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这说明他们之间形成了 的师生关系。 ①亦师亦友,彼此尊重 ②教学相长 ③平等相待,相互促进④共同成长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老师和父母一样,也是我们健康成长中重要的见证者和陪伴者。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正确的做法是( ) ①主动参与,勤学好问②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③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成果④彼此尊重、互相关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著名教育专家朱和平曾说过:“心的距离靠什么拉近 对你的老师付出真情,对你的学生无怨无悔,两颗心的方程式只有用情配平。”这说明( ) A.学生应当多理解老师 B.老师必须全身心关爱学生 C.师生之间要相互理解,增进情谊 D.学生应当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礼记·学记》中的这句话,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②学生学习发现自身不足,老师教学体验困难,所以教与学是两个互相独立的过程 ③从我们自身角度看,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④从老师的角度看,我们与老师的交流互动,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奥地利著名教育家布贝尔说过:“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我们( ) ①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 ②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③尊重老师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等 ④把老师当做自己的朋友,与老师平起平坐 A.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6. “今天我给语文老师指出一个错误。”一回到家,没顾上吃饭,大毛先跟妈妈汇报。“语文老师表扬了我,说我上课听课最认真。我一定要把语文学好!可是在数学课上看文学书被数学老师狠狠地批了一顿,真倒霉,我都不愿意学数学了。” (1)假如你是大毛的好朋友,请你告诉他: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4分)(2)请你谈谈如何与老师融洽相处。(6分)
《师生交往》教学反思 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第二框题《师生交往》的内容,这节课是六年级学生继友谊之后,接触学校生活中另外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本节课主要由“教学相长”和“亦师亦友”两框题组成。基本上整个课堂是用情境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创造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 本节课的亮点: (1)、本节课主要应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分别在创设情境、步入情境、回归情境等活动中感知、分析、讨论、互动、交流,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生成新知。 (2)、这节课我在创设情境方面,我没有采用普通的阅读材料或者事例阐述等模式,而是改用了讲述“我与教师的故事”,这种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不拘束的让学生大胆地说,以实际的课堂效果让学生感受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干今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课堂以学生讨论为主,孩子们激情洋溢,积极性高,整个教学高潮迭起,学生参与度高。 改进和不足:因为今年首次教学部编教材,对教材的整个把控下可能不够灵活处理,因为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基本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在上课,没有太大的突破。其次,个人比较紧张,在课堂流程中时间的把握还是不够合理,时紧时慢,课常对学生发言的广度还是不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