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遵守规则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遵守规则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二课时 遵守规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自由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明白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理解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明白要坚定维护规则与积极改进规则。
过程与方法:
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自律与他律等关系,发展辩证思维能力;锻炼自己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能力,做到自我约束、自我主宰,自觉遵守规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认识不同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正当需要,有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之心,认同要通过制定和遵守合理规则妥善处理好彼此间的利益关系。在正确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难点:自觉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济宁某饭店服务人员无视垃圾分类规定,将厨余垃圾混杂着其他垃圾随便丢到“其他垃圾”桶里。有群众看到后劝阻,他却说:“丢个垃圾而已,怎么方便怎么来,这点自由都没有了吗?”你认同他的做法吗?为什么?
人人遵守规则,社会生活才会井然有序,人民才会有充分地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如何对待规则,如何遵守规则?
(二)、讲授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
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规则。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各司其职,遵守相应的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
说一说你生活中见过大家遵守规则的例子,分享你对这些事情的感受。
对个人:以利于培养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习惯。
对社会:以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马女士抱着熟睡的孩子在候车室候车。邻座的一位男士不停地大声打手机,旁若无人,引得乘客们不断侧目而视。
马女士原以为这位男士很快就会结束通话,没想到他一直在“高谈阔论”,最终把孩子惊醒了,哇哇直哭……
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手机的“自由”?
(1)、这位男士有打手机的自由,但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材料:1月26日,广东某地陈某因未佩戴口罩被公交车司机拒乘,陈某恶意阻止公交车行驶并谩骂、殴打出警人员。陈某被刑事拘留。
思考: 疫情防控期间, 这些规则是否是“限制”了我们的自由 为什么?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于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属于传染病防治措施。有关行政部分可以要求行为人遵守,佩戴口罩,如果拒绝配合,有关部门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给予行为人行政处罚,行为人采取暴力或威胁方式阻碍有关部分工作人员执法的,构成妨害公务罪。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探究与分享:
高铁列车即将启动,两位乘客却堵住车门,不让高铁列车启动。原因是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然,态度蛮横,导致发车延误。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天处罚。
为什么这两位乘客看起来是在行使权利,最后却受到处罚?
(1)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他们的行为损害了其他乘客的利益,扰乱了公共交通秩序;
(2)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扬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入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或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提出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
二、自觉遵守规则:
探究与分享:
《元史徐·衡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因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你怎么不去摘梨呢?”许衡回答到:“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有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树是没有主人的 ”许衡说:“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1)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这是一种准则,一种修养,一种境界,这就是自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正是这种道德自律的前提。
(2)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就是要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材料:自律,指遵循法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自我约束。
他律指接受他人约束,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
探究与分享:
你怎么看待以上观点?
这三种观点都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只靠外在约束,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把规则作为行动的准绳。
材料:孟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生世间,都有各种各样的规则,比如法律、道德、各种法规。正因为有这些规则的存在,社会才能够有序的运转,我们才能有序的生活,对规则心存敬畏,我们才不会肆意妄为,最终害人害己。
材料: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维护与改进规则:
探究与分享 :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行为吗?
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大声聊天或接听电话;随处张贴、涂鸦等。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两位同学讨论解决方案,请你参与其中。我的方案是:
可以采用媒体曝光的方式;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关部门可以发出倡议,开展文明系列主题活动,提高公民文明意识;
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材料:一次,周恩来总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方法技能: 劝导的技巧
1、有“礼”。
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有“理”。
2、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有“节”。
3、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以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映情况。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要机智地向他人求助,或拔打110报警电话寻求支援。
探究与分享: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儿童的平均身高也在增长。根据这种情况,2010年,全国铁路儿童票的身高限制从原来的1.1米--1.4米调整为1.2米--1.5米,即随同成年人旅行的身高1.2米~1.5米的儿童,享受半价客票优惠。
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改进规则的原因:规则不是一尘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对待规则的三方面内容:了解了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要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社会规则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知道了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明白了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幸福安定生活的保障,我们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并要维护好社会规则。同时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与完善,使其更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课堂练习:
1、“不以规矩、难成方圆”,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下列关于维护社会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①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②别人是否遵守规则与自己无关
③积极为规则的改进与完善建言献策 ④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②③ B.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2、“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说明( B )
①我们要积极参与改进规则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④任何人违反社会规则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遵守社会规则,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下列言语或事例属于他律的是( B )
①溺爱之子不成材,小树不修不成苗 ②春节期间很少有交警查酒驾,但司机小李仍然坚持酒后不驾车 ③孙武练兵,纪律严明 ④小明经常反省自己、自觉纠正错误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有些人在自己熟悉的团体内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环境就不再遵守规则。如在众人面前讲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有警察时遵守交通规则,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这些现象告诉我们( D )
①要学会“慎独” ②只能通过他律来约束不良行为
③在小事上不必自律 ④要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自律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遵守规则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二、自觉遵守规则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把规则作为行动的准绳
三、维护与改进规则
1、 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