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观题突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探索出积累了总结获得了发现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突破了技术推动),推动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为人类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推动了认识的发展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证明了证实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于开发利用有助于)(2022·浙江·三门县尚义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使我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实践证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将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发挥更大效益。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重要经验。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我国探月工程的各项举措是科学的。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载人航天工程的各项成果将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2022·山东·德州市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进步,国家法律法规也应与时俱进。材料一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与国内各方面矛盾和挑战叠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形势、法治建设进程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适应解决我国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与新时代中国法治实际相结合,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科学系统的法治思想体系。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我国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完善。(1)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法治实践基础。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 ②习近平法治思想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沃土,在总结法治建设经验、研究破解法治建设实践难题中形成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证实了这一思想的真理性和实践价值。(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人类第一次获得了对月球背面的认识。以前有人猜测在月球的背面存在大片海域,这次通过嫦娥四号探测器登上月球背面传回的月背影像图,证明月球的背面没有海,而是一块块高地。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率先掌握了地月中继通信技术,探月背 面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球背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嫦娥四号通过对着陆区地形地貌、矿物组份等进行科学探测与研究,将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说明人类获得了对月球背面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嫦娥四号探测器登月成功推动人们对月球的背面的认识,探月背面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人们对月球背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嫦娥四号探测器登月成功证明以前人们对月球背面的猜测的错误,也标志着我国率先掌握地月中继通信技术。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登月成功、科学探测与研究取得的成果,将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2022·新疆·柯坪湖州国庆中学高二期末)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几十年里,从发射人造卫星,到航天员顺利上天,再到“嫦娥探月”,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材料二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使我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实践证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2)结合材料二,我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哪些道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2022·湖南·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新阶段,立法新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于2002年,并在2009年和2014年进行过两次修改,对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开始进入一个瓶颈期、平台期,稍有不慎,重特大事故还会出现反弹;同时,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又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进行第三次修改。这次修改主要涉及贯彻新思想新理念、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新问题新风险的防范应对、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等几个方面。2021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正式实行。(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再次修改安全生产法。【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再次修改安全生产法是更好地适应新发展阶段的需要,有利于我国安全生产法与时俱进,能为安全生产提供法治保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22·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37年,意大利科学家马约拉纳提出,世界上可能会存在一类没有反粒子的粒子,或者说它们自身就是自己的反粒子。为求证这一猜测,许多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研究。进入21世纪,世界自然科学突飞猛进,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科研设备不断进步、研究水平迅速提升。来自UCLA和UCIrvine的两个实验团队与张首晟教授领导的理论团队合作开展大量实验,最终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他们将这一粒子命名为“天使粒子”。这一发现有助于拓扑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但是,微观世界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远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结合材料,说明科研人员发现“天使粒子”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研人员通过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发现了“天使粒子”体现了这一点;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研人员的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验证了马约拉纳提出的猜测的正确性体现了这一点;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天使粒子”的发现有助于人们研制拓扑量子计算机,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2022·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4月,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工作迎来了“高光时刻”,三星堆陆续出土的精美文物再一次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三星堆青铜器填补了商周时期中原青铜文明中缺少人物形象的空白,孕育了自己奇特新颖的艺术风格,有助于人们了解古蜀人的宗教、祭祀礼仪制度等。考古学家通过考古工作正在一步步复原、唤醒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文明传奇。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在黄河流域。三星堆的发现,对中国历史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并非局限于黄河流域。昭昭实物为证,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关知识,分析三星堆考古对探究中华文明起源地的影响。【答案】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有助于人们了解古蜀人的宗教、祭祀礼仪制度等;随着三星堆考古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起源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三星堆考古实践,以出土文物为证,我们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并非局限于黄河流域。(2022·江西·新余市第六中学高二期中)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三座城市有着不同故事和发展境界,同样有着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如何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发展,三座城市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珠三角整体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难题。在这个背景下,需要港珠澳大桥来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也有台风、航运、海事安全、环保、景观、航运管制等诸多难题,而且关键技术和施工方法在世界上没有经验可循。一系列技术难题倒逼建设者不断创新,形成了400多项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创造了7项世界纪录,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经验。港珠澳大桥是科技工程,也是人心工程,大桥每一个节点的进展、每一次攻关、每一次创新,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2)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在大桥建设中积累了经验,获得了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大桥建设中面临着航运管制等问题及诸多技术难题,又无经验可循,推动建设者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新的认识。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推动了认识的发展。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大桥通过运行检测正式通车证明了我国桥建设技术的正确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国在大桥建设实中获得的认识为世界海底道工程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2021·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八中学高二期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1年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儿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我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八二年把它写入宪法,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党的18大以来,根据人口发展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先后作出了单独两孩儿、全面两孩儿的重大部署,取得积极成效。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资本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实施生育三个子女政策。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的能动作用。(1)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除了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外,还有哪三点表现?【答案】(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地。(2022·云南昆明·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学的兴起新时代如火如荼的生态文明建设,给生态文学提供了壮实其根、活跃其脉的广阔天地。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作品,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涌现的生动实践和感人故事,为生态文学创作增添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态环境保护一线,推出了一系列生态主题优秀文艺作品。张炜《寻找鱼王》、张国龙《瓦屋山桑》为代表的一批少年成长题材新作里,让读者认识到来自自然的无声教育,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1)新时代生态文学的兴起,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请对此加以说明。【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涌现的生动实践和感人故事,为生态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作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推动着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思考,使创作者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新时代生态文学的兴起,使人们在生态文学的启迪中,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2022·河南洛阳·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目前,我国的防疫形势依然严峻,一些不断经历“隔离和核酸检测”循环的民众开始感叹“什么时候是个头”。研究表明,我们对病毒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奥密克戎对特定人群有严重威胁。从中国国情看,一旦完全“躺平”,必将带来难以承受的灾难。现阶段的“动态清零”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情和疫情形势变化,权衡利弊做出的最佳选择,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抗疫牺牲了部分人短期的生活使利,换来的是全体人民的健康和长期的正常生活。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从快从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仗。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现阶段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动态清零”政策的出台,就是在抗疫斗争的实践中,国家根据国情和疫情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抗疫政策的成果。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施“动态清零”政策,保证了我国全体人民的健康和长期的正常生活,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最佳选择,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相当有限,病毒变异及疫情发展方向尚不明确,这就决定了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为最终战胜病毒赢得时间。(2022·云南·昭通市昭阳区第二中学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近年来,滥用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在世界各地发生。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恐慌情绪正在全球蔓延,而作为防止食品腐败的必需品--防腐剂,更是被摆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风口浪尖。为解决防腐剂的毒副作用问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实验室通过技术攻关,成功地从人类内脏中提取出了一种无害菌,制作成了一种新型防腐剂,这种新型防腐剂不仅绿色安全,而且防腐时间可以长达几年。它的问世与应用,意味着“防腐剂有毒”的说法,即将成为一种历史。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答案】①滥用添加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实验室技术攻关,成功制作新型的防腐剂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为解决防腐剂的毒副作用问题,而研制出新型的防腐剂,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通过实验证明新型防腐剂不仅绿色安全,而且防腐时间长,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为解决食品添加剂的毒副作用问题而研制新型的防腐剂,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022·河北邯郸·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随之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中国的发展之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谋求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丰富发展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使我国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近年来,国家加强生态环境法律宣传教育,在社会大众中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基本形成政府加强引导、企业积极行动、公众广泛参与的行动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1)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够开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的发展之痛,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并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指导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增进人民福祉迈向新高度,也使我国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2022·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文艺创作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者和评判者,文艺工作者随着时代生活的创新,进行艺术创新。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分析文艺工作者应如何进行文艺创作。【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文艺创作要从人民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文艺工作者要随着时代生活的创新,进行艺术创新。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的实践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和评判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艺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2022·河南·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认为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实是密不可分的。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能够精通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而不是为着好看,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秘。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也明确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说明知行合一对青年学生的启示。【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青年学生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求得真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要坚持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实践。(2022·广西·钦州一中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成功返回。近五年来,“长征”“神舟”“嫦娥”“天宫”等字眼频频出现于公众视野,见证了中国航天一次次的跨越,也不断标注着中国太空探索的新高度,中国航天工程在飞向太空的一次次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工程管理模式和方法;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这些丰硕成果又为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事业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飞向太空的一次次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工程管理模式和方法。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中国航天工程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航天工程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这些丰硕成果为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022·山东临沂·高二期末)调查研究是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优势,也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材料一 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习近平的从政路上,一直高度重视调查研究。2002年,他履新浙江;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带着如何实现浙江更好发展的问题,深入浙江多个市县,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2003年7月正式提出“八八战略”;2012年底,习近平顶风踏雪,前往太行山深处的阜平县调研,了解贫困地区的真实情况,经过近一年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几年间,习近平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国内的考察调研将近100次,遍及大江南北的社区、乡村、企业、学校、军队、科研机构,涵盖了脱贫攻坚、创新发展科教文卫、生态保护、历史传承等领城。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遇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严峻复杂,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唯有利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利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才能把握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沿着时代进步的逻辑前行。(1)请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说明新时代重视调查研究的必要性。【答案】(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产生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要求我们不断进行调查研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并接受实践检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2021·广东·潮州市湘桥区南春中学高二期中)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小岗村的18户村民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状,率先实行农业生产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最终18户农民的想法转变成整个国家的希望,进而确认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进入新时代,农村改革又面临着如何适应较高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等问题。于是,40年后的小岗村又在进行着一场新的土地经营变革,农民以多种形式(转包、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村60%的土地实现了向粮食、葡萄、蘑菇、花卉等种植大户流转、集中,非农收入已成为小岗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农村改革的想法乃至上升为国家的方针政策都源于农民的生产实践。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新时代,农村改革又面临着如何适应较高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等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推进新的改革措施的实施。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农业生产大包干”的成功证明了农民想法的正确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8户农民率先实行农业生产大包干,将实践中的想法转变成整个国家的希望,进而确认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