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境教学法在《黄山奇石》教学中的应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黄山奇石》教学中的应用

资源简介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黄山奇石》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程 改 革 的 深 入,情 境 教 学 也 逐 渐 被 引 入 到 语 文 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多样化手段来开展情境教学,不仅能够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还可以在情境中唤起学 生的感情,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1.情境教学法的价值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 老 师,兴 趣 能 够 明显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一旦课堂氛围压抑,学 生必然失去 学 习 的 兴 趣,学 习 效 率 也 相 应 必 然 大 打 折 扣。因 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尊重不同学 生的爱好。反观传统灌输式教学,由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之相比,情境教学法具有直观 性、 形象性,在教学中合理恰当的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种方式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使用图片、音乐,有效刺激学生,带 给他们更深刻的体验,帮助学生开阔思路,积极参与课堂。
1.2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最大 的区别,就在于它可以利用各种教具来创设出真实情境,从而 触动学生心灵,帮助学生亲近现实生活,丰富情感体验。情 境 教学法是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情境教 学法强调“美”的 运 用,教 师 通 过 多 种 方 法,创 设 出 美 的 情 境, 引导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进而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从静态 美到动态美,从自然美到社会的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逐步培 养学生形成正确审美观。
1.3 促进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在语文教 学 过 程 中,情 境 教学法能够把抽 象 的 知 识 具 体 化,让 学 生 对 抽 象 的 东 西 更 易 理解,更易接受。教学情境能够有助于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 考,零距离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可以说,只有当学生 在 情境中产生情感体验,才能同文本的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学 生才可以深入的理解作者的心境,这样的理解和感悟,远比教 师语言描述带来的体验要深刻。在情境中,学生摆脱了对文本 的片面理解,深刻接触到文字的内涵,设身处地理解作者情感,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自然会提高。设计教学情境,要注 意整体性,环节要衔接紧密,层次分明,围绕课堂教学目的。并 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独立思考问题,从 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1.4 提高课程参与度。随着新课改的逐 步 实 施,学 生 也 慢慢由原来的课堂的观众和听众逐渐成为课堂的主角。为了 更好的活跃课堂 气 氛,老 师 应 该 更 多 地 对 情 境 教 学 法 进 行 合 理的应用,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 整个过程中 去。在 教 学 时,教 师 从 多 角 度 入 手 来 创 设 多 种 情 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活跃地进行语文学习,确保学生在精彩 的语文课堂中,收获快乐与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出符合小 学生学习特点的游戏、音乐情境,能够提升他们学习的自觉性。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结合所学的内容来展开情境,能够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学习,积极 参与师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深入掌握知识。
2.《黄山奇石》情境教学反思
为了深入了解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笔者深入班级进行听课观察,并将听课记录整理为课堂案例。从 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案例,对其进行具体的剖析。
2.1 创设情境,想象激发兴趣。
(1)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 行观察:我们看这三幅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呀?选择其中的一 块石头想 一 想、说 一 说。(学 生 自 由 发 表 自 己 的 想 法。)巧 设 情;(2)同学们 想 得 好,说 得 好,老 师 真 为 你 们 骄 傲。刚 才,小 朋友们看到的和 描 述 的 是 安 徽 省 黄 山 的 石 头,它 以 奇 特 闻 名 世界。今天我们 就 来 学 习 《黄 山 奇 石》,齐 读 课 题。教 师 充 分 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学生富有想象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 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敢想敢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使学生进人情境,有了学习的热情,很自然地进入。
在教学前,精心准备《黄山奇石》课件,根据课文内容对录 像片进行剪辑筛选,并调用文件中合适的背景音乐,制作成一 个优美的课件。在 讲 到 那 些 怪 石 中 的 “金 鸡 叫 天 都”时,让 学 生通过看课件,体会“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 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中的“金鸡”形象,很容易就会 知道“金鸡叫天都”名字的由来了。最后一位学生配乐读全文 时,其他同学观看大屏幕,学生如入其境,产生愉悦的美感。这 样不仅极大地激 发 了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而 且 调 动 了 学 生 的 情 感,使他们在这一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得到发展。
2.2 初读感知,调动情感参与。
(1)教师配乐边出示相关内容的课件,边声情并茂地范读 课文。
(2)学 生 听 后 谈 感 受:听 老 师 读 完 课 文,你 有 什 么 话 要 说吗?
(3)同学们现在就自己读课文吧,亲自感受一下黄山石的 奇特。注意要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地方反复读几遍。教师范读 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初步感受到黄山石的奇特。让学生说出 此时想说的话,谈出自己感受,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发挥了学 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也确实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
2.3 案例反思。导入环节,教师首先展示 了 文 章 内 容 相 关的图片,创设出黄山奇石的情境,用语言描述引入课文,随后 抛出一个问题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在学生心中 埋下了疑问。随后教师对问题进行梳理,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 意。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将 同学们带回到美丽的课文情境当中。但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我 们应该充分意识 到 情 境 是 情 感 和 环 境 交 织 的 一 种 氛 围,它 是 立体的,不是平面的。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老师需要花费 大 量的心思,通过多种策略的巧妙构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通过利用情境教学法,进一步拓宽儿童的思维空间,让 他 们主动向知识的海洋遨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