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答案)

资源简介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学习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读《资本论》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通过辨析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辨析“原始社会是不是人类理想的社会?”、“奴隶社会是不是人类历史的倒退? ”、“封建社会是不是人类最黑暗的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不是无剥削的社会?”,让学生把握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本质与规律。
3.公共参与:通过分小组讲述四种社会形态下不同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讨论,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
教学难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学法提示】
1、自主预习:阅读课本1--11页内容,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并在课本相应位置标注。(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本节课的内容)
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
【学习材料】
必备知识(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阶段
【典例1】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
这是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形象描述。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并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新的梦想出发。
分析材料一中新中国与前面两种社会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有何不同,并说明三者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练一练1】
1.下列对原始人咕噜一家所生活的社会发展时期的社会管理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等级制度已经出现
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体成年男子氏族成员共同讨论决定
③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大家共同劳动
④氏族长依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问题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诗经《伐檀》中写道:“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貊兮?”此诗充满了奴隶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只能留下一小部分劳动成果归自己支配
③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④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某一历史时期,豪强势力膨胀,建立起有权势的坞堡庄园。劳动者不像奴隶那样,可以有自己的财产且不可以被买卖,但被迫依附在庄园中,“父子低首,奴事富人”。从这段文字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段历史时期( )
①存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 ②榨取剩余价值是其生产的主要目的
③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④存在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主要矛盾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下面表述错误的是( )
①科学技术发展在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只起微小作用
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③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开始为所有大众服务
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必备知识(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____________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进步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有什么样的__________,就要求有什么样的______________与之相适应;___________发展了,__________要相应的发生变化。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_____________。建立在___________之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
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4.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进步还是倒退,主要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各个地区、各民族发展的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来的。
【复习目标2】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典例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结合材料,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知识,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进程。
【复习目标3】列举实例证实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标准。
【典例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最早的奴隶主是原始社会内部分化出来的氏族贵族,最早的奴隶是氏族部落战争中俘虏的外族人。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氏族部落内部贫富分化不断加剧,富裕的氏族贵族对贫困的氏族成员的奴役也日益加深,其主要形式是债务奴役,无力还债的贫困氏族成员往往被债主卖到其他氏族部落充当奴隶。此外,惩罚罪犯、海盗掠夺、拐卖人口、奴隶买卖、家生奴隶等也是奴隶的重要来源。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国家的典型。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的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
有人认为:“奴隶社会的产生伴随着残酷的剥削,所以奴隶社会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
【练一练2】
1.无论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终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 )
A. 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
B. 阶级的产生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C. 每次社会更替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D.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2.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①科学技术发展在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只起微小作用
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③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开始为所有大众服务
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3. 让国宝活起来!阔别两年,《国家宝藏》第三季如约而至。在节目中,我们邂逅到下图中的两件国宝,它们存在于______社会。人类进入这个社会,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实现了历史的进步,根本原因是________。( )
司母戊鼎
金面铜人头像
奴隶广泛使用了金属工具 B. 封建生产力决定于生产关系
C. 奴隶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 D. 封建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某班同学以“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为议题,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 同学们了解到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过程,讨论了“为什么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请你筛选以下观点来说明此观点的合理性( )
①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②生产资料公有到私有的变化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的剥削关系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5. 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世界各地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欧洲进入封建社会,要比中国晚得多,方式也不一-样;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很大差异;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对四川彝族地区的奴隶制度和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封建农奴制度进行民主改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但又有多样性
②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因素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发展道路
③不同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超越某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更高级的社会形态
④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是一模一样的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