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9)必修1 2.3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科版(2019)必修1 2.3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 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鲁科版(2019)必修1《2.3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2022年同步练习卷(1)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72分)
1.(6分)关于测量误差、有效数字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仔细地多测量几次,就能避免误差
B.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值比真实值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
C. 、、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D. 要减小系统误差就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6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仔细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 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C. 采用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 实验中产生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设法尽量减小误差
3.(6分)加工某工件时,要求准确到,根据这个要求,应该选用的工具是( )
A. 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
B. 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
C. 准确度可以达到的游标卡尺
D. 准确度可以达到的螺旋测微器
4.(6分)以下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不仔细产生的
B. 测量误差都是由于测量工具不精密产生的
C. 误差都是由于估读产生的
D. 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
5.(6分)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下列各项中哪项决定( )
A. 仪器的最小分度 B. 实验原理和方法
C. 测量要求达到的准确程度 D. 实验者的实验技能
6.(6分)实验中的误差是( )
A. 某次测量与多次测量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B. 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C.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D. 实验中的错误
7.(6分)实验中的绝对误差是( )
A. 某次测量与多次测量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B. 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C.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D. 实验中的错误
8.(6分)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运转半径的,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天,则此卫星的运转周期大约是( )
A. 天 B. 天 C. 天 D. 天
9.(6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乙中表示弹簧的形变量 B. 不挂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
C.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约为 D. 图线不过原点是由于弹簧自重影响
10.(6分)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出一个物体长为,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厘米
B. 与含义是一样的
C. 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
D. 有三位有效数字
11.(6分)在测量长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测量结果为,请问该同学用的测量工具可能是( )
A. 毫米刻度尺 B. 精度为的测量工具
C. 精度为的测量工具 D. 精度为的测量工具
12.(6分)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下述记录四次结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B. 物体的真实值是
C. 测量结果为的绝对误差是
D. 本次测量的相对误差为
二 、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3.(6分)关于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长度要有估计数字,估计数字的位数越多,误差就越小
B.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值,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
C. 记录测量的结果,所用单位不同时,不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D. 为了减少误差,进行任何一个测量,都要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14.(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来源上看,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B. 系统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概率相同
C. 测量结果和是相同的
D. 测量结果中,小数点后面的都是有效数字
15.(6分)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以下数据,记录结果是四位有效数字的是( )
A. B.
C. D.
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9分)
16.(5分)指出下列各数的有效数字的位数:
16-1.
16-2.
16-3.
16-4.
16-5.
17.(6分)某人用最小分度为分米的皮尺测量两个线杆间的距离,测量的结果为。若以千米为单位,应如何记录?
18.(6分)某物体的长度在和之间,若用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应用几位数字?若用最小分度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应用几位有效数字?
19.(6分)某同学测量两个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分别为和,两测量值的误差都为,问哪次测量可靠性更大?
20.(6分)如果数字和是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记录的数据,其含义有什么不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故错误;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值比真实值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故正确;
、、的有效数字位数是三位,而的有效数字位数是两位.故错误;
、要减小偶然误差就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故错误.
故选:
2.【答案】D;
【解析】解:、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故错误;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故错误;
、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实验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错误;
、实验中产生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实验方法来设法尽量减小误差,故正确;
故选.
3.【答案】D;
【解析】测量结果要求准确到=;
、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结果准确到,不能准确到,故错误;
、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结果准确到,不能准确到,故错误;
、准确度可以达到的游标卡尺测量结果准确到,不能准确到,故错误;
、准确度可以达到的螺旋测微器测量结果可以准确到,故正确。
4.【答案】D;
【解析】解:、在认真的测量下,由于估读等原因也有误差,故不符合题意;
、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测量误差不是由于测量工具不精密产生的所以错误;
、估读可以减小误差,不估读误差更大,所以误差不是由于估读产生的,错误;
、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正确.
故选.
5.【答案】A;
【解析】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由测量工具的最小分度决定;与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要求以及实验者的实验技能无关,故正确,错误。
6.【答案】C;
【解析】误差指的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是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而其中,真实值通常用多次测量得到的平均值来代替,故正确,错误。
7.【答案】A;
【解析】实验中的绝对误差是某次测量与多次测量平均值之间的差值,不是实验中的错误;同时也不能简单理解为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故正确,错误。
8.【答案】C;
【解析】根据得,。
因为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运转半径的,
则周期为月球绕地球转动周期的,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天,则卫星的运转周期大约是天。故正确,、、错误。
9.【答案】C;
【解析】解:、由图可知,图象不过原点,则说明图象中的表示弹簧的总长度,故错误;
、弹簧处于原长时,弹力为零,由图乙可知,弹簧的原长为,故错误;
、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则有:,故正确;
、图象不过原点是因为图中横坐标表示弹簧的长度,而不是弹簧的形变量,故错误。
故选:。
明确图象的性质,知道弹簧处于原长时,弹力为零;根据胡克定律求解劲度系数。
本题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然后根据胡克定律并结合图象列式求解,注意区分弹簧的长度和弹簧的形变量。
10.【答案】A;
【解析】解:.一个物体长为 ,最后的一位:是估读的,所以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厘米,故正确;
.是两位有效数字,而是三位有效数字,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故错误;
.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减小偶然误差,不能减小系统误差,故错误;
.有效数字是从第一个不为的数字开始的,是两位有效数字,故错误.
故选:.
11.【答案】B;
【解析】测量结果为,最后的一位:是估读的,所以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故正确,错误。
12.【答案】D;
【解析】、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毫米,再估读一位数字,所以记录数据应到毫米的十分位上,故正确;
、物体的真实值是上述四次的测量值的平均值,即,故正确;
、测量结果为的绝对误差为===,故正确;
、由公式相对误差,则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
13.【答案】BCD;
【解析】解:、并不是所有的测量工具都需要估读,游标卡尺就不需要估读,并且估读的时候,也并不是估计数字的位数越多,误差就越小,只能估读到精确度的下一位,所以错误;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值,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不同的单位,单表的含义不同,所以正确;
、记录测量的结果,所用单位不同时,数字的大小不同,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所以正确;
、为了减少误差,进行任何一个测量,都要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所以正确.
故选:
14.【答案】AC;
【解析】解:、从来源上看,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故正确;
、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概率相同,故错误;
、测量结果准确到,准确到,故是相同的,故正确;
、测量结果中,小数点后面的不全是有效数字,到的数字后面的是有效数字,故错误;
故选.
15.【答案】ACD;
【解析】有效数字是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故均为四位有效数字,而为五位有效数字,故正确,错误。
16.【答案】位;;位;;位;;位;;位。;
【解析】的有效数字是位;
的有效数字是位;
的有效数字是位;
的有效数字是位;
的有效数字是位;
17.【答案】以千米为单位,记录结果为或。;
【解析】两个线杆间的距离=
或=;
18.【答案】若用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应用位数字;
若用最小分度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应用位有效数字。;
【解析】某物体的长度在和之间,
若用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应准确到,还应再估读一位,则记录数据应有位数字;
若用最小分度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应准确到,还应再估读一位,则记录数据应有位有效数字;
19.【答案】后者比前者可靠性更大。;
【解析】两次结果的绝对误差都为 ,但前者误差是测量值的,后者误差是测量值的 .所以后者比前者可靠性更大。
20.【答案】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同,表明测量的准确程度不同。;
【解析】有两位有效数字,说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是厘米,其中是准确的,是估读的、不可靠的;
有三位有效数字,说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是毫米,其中是准确的,末位的“”是估读的,是不可靠数字;
故两数字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同,表明测量的准确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