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学序曲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中学序曲 教案

资源简介

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题与课时】
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中学序曲》
课时:1课时
设计说明:写清本节课学习的课题名称和课时数。
【课标要求】
“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自尊自强”。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设计说明:课标要求是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主要依据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等,从中选取相应的要求。课标内容的学习提示准确到位。路径一般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
【学习目标】
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知道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既是新的机会可能,也是新的目标和挑战。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达成的学习结果,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和资源等,要全面、适当、清晰,分条阐述,三维目标整合叙写,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学习目标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学习的路径、掌握的知识、习得的方法、收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续写方式如:通过……(路径),了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设计说明:评价任务是为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而设计的检测项目。评价任务应满足三条标准:与目标匹配、看得明白、实施可行。它包括情境、知识点、任务,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表现性评价(任务),如课堂中真实情境中的师生问答、学生的参与、展示、表演、复杂的纸笔任务等;二是传统的纸笔试题,如选择题、非选择题等。评价手段有课堂提问、行为观察、练习检测等。
【学习过程】
设计说明: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锻炼能力,转变和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学习过程一般包括自主感悟、合作探究、走进生活、学后反思等四个环节。
环节一 自主感悟
欣赏歌曲《中学时代》。
想到了什么?你们是如何成为中学生的?
设计说明:该环节的功能是导课。可以通过游戏、视频、歌曲、漫画、图片、文字等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感悟思考,从而导入本课时的学习。
环节二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新的起点(指向学习目标1)
探究1:创设情景(展示课件,课本P4)
1.师引导设问:
(1)你在校园里还有哪些发现?
(2)结合材料谈谈,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新在哪里?
2.学生讨论,归纳答案。
3.师小结: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探究2:阅读和讨论
师:请大家阅读钱学森的故事,并讨论下列问题:
(1)你怎么理解钱学森对中学生活的感情?
(2)中学时代对我们的一生有何重要意义?
2.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3.师小结: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学时代师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学习任务二:成长的礼物(指向学习目标2)
探究3:我的选择
1.师:请大家阅读课本P5-6,思考:
(1)你最想挑选哪类礼物?你希望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礼物?
(2)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2.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3.师小结: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探究4:我要践行
1.师:小学生活有快乐,也有遗憾。进入中学,你打算如何弥补这些遗憾?(课本P6)
2.学生先认真填写,然后小组合作共享,最后全班展示,老师及时引导和启发。
3.师小结: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越来越上进,敢于表达,超越自我。
探究5:拓展空间
1.师:明确当下的任务,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有些事情在小学时做太早,有些事情错过了中学去做就太晚了。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下初中阶段自己想要完成的几件事。
2.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及时引导和启发。
3.师小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要体现“教—学—评一致性”,有明显的学习进阶,有与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进程,镶嵌过程性评价,体现基于学习情境的知识联系与建构。每个学习任务的达成可以设计1个或多个学习活动,设计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活动形式应体现多元化,可以为:探究1、探究2……;或活动1、活动2……;或故事1、故事2……;或体验1、体验2……。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设计友情提示或知识卡片,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环节三 走进生活
开学以来,我和同学参观了校史馆;语文老师给我们开列了一长串课外阅读书目;地理课上我第一次尝试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空。我在学校里经历了的新鲜事有
: 。
回忆起中学时代感慨颇多,都是因为记忆大太深,在脑海中择之不去。那段岁月对于我今天的成长而言,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这是因为 : 。
设计说明:该环节的功能是对学生学习达成情况的检测。根据本课时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取或设计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或两难选择的问题,把学生带到问题冲突或道德冲突的情境中,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拓展升华。
环节四 学后反思
1.在交友方面,我做的好的地方有哪些?还存在哪些问题?
2.对面存在的问题,我打算这样改进:
设计说明:该环节的功能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记录学习成长过程。学后反思要为学生提供反思路径。一是要引导学生梳理已学知识、学习策略,管理与分享自己的知识,以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二是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还存在的不足和困惑,诊断自身问题,报告求助信息,便于获得帮助与解决。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尝试绘制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的思维导图、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感悟、困惑等方式完成学后反思。
【当堂达标】
1.开学以来,我和同学参观了校史馆;语文老师给我们开列了一长串课外阅读书目;地理课上我第一次尝试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空。我在学校里经历了的新鲜事有 ( )
①富有挑战的课程②新奇的实验器材③丰富多彩的社团④新校园、新老师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回忆起中学时代感慨颇多,都是因为记忆大太深,在脑海中择之不去。那段岁月对于我今天的成长而言,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这是因为 ( )
A.只有中学时代才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B.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最高阶段
C.中学时代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D.中学时代决定着我人生的前途与命运
3.当我步入中学时,惶恐便随之而来,第一次住进公共宿舍,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去商店购买日用品……面对无数的第一次,想起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从不带一丝感恩之情,内心深处非常自责。这表明 ( )
A.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
B.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地认识自己
C.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
D.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
4.开学一周了,面对新的学校、新的集体、新的老师、同学等新环境,小明总是觉得处处不适应:不习惯参加课堂讨论和交流,遇到难题就想放弃。你认为小明应该这样做 ( )
①选择坚强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②要学会合作,学会坚持
③集体生活,能涵养我们的品格 ④要有主见,要学会包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对我们来说,七年级的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在这种全新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不解决,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质量。下面是小龙和小丽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请你一起帮助解决。
情景一:进入初中以后,小龙就收到好多建议:语文老师发了一份课外阅读建议书;班主任建议大家住进学校宿舍,不要自己租房子;班长动员大家积极报名参加学校社团活动。
(1)小龙采纳这些建议,这对他健康成长有何帮助
情景二:小丽同学刚进入中学,遇到了一些困惑。她说:“到了初中,尽管我一直很努力,花了很多时间,但成绩还是没有以前好,越学越枯燥无味;在小学时,我一直是文艺委员,班级上组织文艺活动,设计黑板报。老师总是与我商量,现在我被新老师冷落了,心里很苦闷。现在我每天都在混日子过。”
(2)进入中学阶段,小丽怎样才能迎接新挑战
设计说明:当堂达标是对学生是否“学会”的终结性评价,解决学生“学会了吗”的问题。这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达标检测题目要与学习目标想匹配,自接指向检测的目标。达标题型可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题目设计要符合学科特点,要多元、灵活、开放;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既要保证完成检测任务,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实践作业 】
给你最好的朋友制作一张友谊卡,写上你最想说的话。
设计说明:这与教材中的“拓展空间”相吻合。实践作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切实可行,可操作,可评价,能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