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有哪几种状态?2、一切物体都是由( )组成。组成物体的分子中( )分子运动最慢,( )分子运动最快3、什么是物态变化?举两个物态变化的例子。4、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分子气体固体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如霜的出现,窗户出的“汗”一估、二看、三要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一估,二看)使用时(三要)一估: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二看: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一要:温度计的感温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 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二要:温度计的感温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三要:读数时温度计的感温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4、下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量程是(),示数是()。甲乙甲:分度值( ),量程是( ),示数是 ( )。乙:分度值( ),量程是( ),示数是( )。1℃-25℃—50℃6℃2℃-30℃—120℃26℃1201101009080706050403020100-10-20-30°C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有规则的结构,它们都属于晶体思考: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没有规则的结构,它们都属于非晶体思考:固体分类固体晶 体:非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萘、明矾、各种金属松香、玻璃、蜂蜡、沥青、橡胶有规则结构的固体没有规则结构的固体蜡 由 固 态 变 为 液 态铁、钢由固态变为液态: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例如: 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例如:蜡烛熔化为烛滴、钢铁熔化、冰熔化为水等。例子: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1、冰棒化成水:熔化2、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固3、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先熔化再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特点?不同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是否相同呢?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可能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加热。制定计划:实验目的:探究熔化过程需要的条件。实验器材:幻灯片 20实验步骤:①组装实验装置。(见课本第十页图1-15)②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 的变化情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视频③待被测物体的温度升至40℃时,每隔1min记录温度于表格中。④根据 和 的熔化实验数据,在教材的表格中绘出它们熔化的图像。幻灯片 22蜂蜡海波和蜂蜡海波⑤分析作出的图象,得出结论。海波的熔化图象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试管加热的固体有:海波(硫代硫酸钠)或蜂蜡t/mint/℃0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1532345678910111213141516................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实验现象及描绘出的图像容易看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 ),当温度达到( ),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 ),直到( )后,温度才继续上升。上升48℃不变完全熔化海波熔化时的特点:海波熔化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固态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固液共存态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液态t/mint/℃0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1532345678910111213141516.........蜂蜡的熔化图像随着不断加热,蜂蜡的温度( ),在此过程中,蜂蜡( ),最后熔化为液体。升高变软、变稀海波的熔化图象t/℃t/min048ABCD固态固液共存液态海波的熔化条件:吸热,达到熔点0t/℃t/min蜂蜡熔化的条件:吸热蜂蜡的熔化图象熔点: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温度冰和石蜡熔化时的异同点海波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石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上升时间 温度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冰 石蜡熔化前 温度变化 吸/放热 熔化时 温度变化 吸/放热 熔化后 温度变化 吸/放热 上升吸热不变上升吸热上升吸热吸热上升上升吸热吸热晶体(海波)的凝固图像t/mint/℃t/mint/℃00EFGH48固液共存液态固态凝固点:固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温度海波的凝固条件:放热,达到凝固点蜂蜡凝固的条件:放热非晶体(蜂蜡)的熔化图象对于同一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 体固 体的分类非晶体晶体熔化的条件:吸热,达到熔点常见的晶体:海波、冰、食盐、奈、石英、各种 金属等非晶体熔化的条件:吸热常见的非晶体:蜂蜡、松香、沥青、玻璃、橡胶等有固定熔点的固体。没有固定熔点的固体。固 体晶 体非晶体相同点不同点熔化条件凝固条件熔化过程都是由固态变为液态,都要吸热;凝固过程都是由液态变为固态都要放热。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凝固)过程吸(放)热,温度不变。没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凝固)过程吸(放)热,温度不段升高(降低)。吸热,达到熔点放热,达到凝固点吸热放热在1.01×105Pa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凝固点)钨 3410钢 1515铜 1083金 1064银 962铝 660铅 328锡 232奈 80海波 48冰 0固态水银 -38.3固态酒精 -117固态氮 -210固态氧 -218固态氢 -259讨论: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铜或锡?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吗?(南极最低气温-94.3℃)本课小结固体一般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结构规则,分子间距离都一样。非晶体结构不规则,分子间距离不一样。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晶体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液体凝固成晶体时会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凝固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也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液体凝固成非晶体时会不断放热,但温度一直降低。·教育科学版2.固体熔化和凝固的四个图像(如图7-1所示)图像·教育科学版例4 [2011·河南] 小聪在“探究晶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7-5所示。下表为他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图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ABCD25700100t/℃t/minEF(1)选择的冰要大一点还是小一点——,理由:—————————————————。(2)加热冰时直接用火烧试管好还是本装置好——,理由——————————小一点受热更均匀本装置受热更均匀·教育科学版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 -5 -2 0 0 0 0 1 2(3)实验时,将装有晶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此物是——(5)小聪从数据中还发现:该物质在开始2 min比最后2 min升温快,这是由于它在固态时的吸热能力比液态时的吸热能力________(选填“强”或“弱”)造成的。(6)开始加热时温度为什么先升得快后升得慢————。 (7)AB时物体是——态,BC时是——态,CD是——态。0℃时该物处于——态。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 气态(8)此物熔化要——分钟。此物熔化时——(吸、放)热,温度—(9)实验结论:————————————————试管不接触烧杯底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完全 浸没在水中0弱冰开始时的温差大加热后的温差小3ABCABC吸不变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不变1、某同学用一种物质做熔化实验,当物质的温度达到75 时,每隔1min纪录一次温度,得到下列数据75℃、77℃、79℃、80.5℃、80.5 ℃、80.5℃ 、80.5 ℃、 82℃、84℃ ,据此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4、如图所示是海波的( )图象,AB段表示海波是( )态,需要( )。BC段处于( )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海波( )热量,温度( ),CD段海波处于( )态。在48℃时海波的状态是( )。t/℃t/min0A 4 9B CD482、下列自然现象中,通过熔化形成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雪化成了水 B.夏天清晨,花叶上的露水C.秋天,笼罩大地的雾 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3、给冰水混合物缓慢加热,当冰未熔化之前,水的温度( )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晶体A等于熔化固吸热熔化吸收48℃液可能是固态、固液并存、液态1、纯铁的熔点是1535℃,液态纯铁的凝固点(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过程要( )。2、如图某晶体溶液的凝固图象,AB段表示物质处于( )态,在此过程中物质( )热,温度;BC段物质处于( )态,温度( );物质的状态由( )态变为( )态,这时的温度叫该物质的( )。ABCD(第2题)t/mint/℃1535℃吸热液放不变固液共存液固凝固点01、固体可分为( )和( )两类,晶体有固定( ),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 )。2、下面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各种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收热量 C.只有晶体熔化,凝固温度保持不变 D.各种液体凝固时都要放出热量3、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夜,这是因为这种液体具有( )A.较高的沸点 B.较低的凝固点C.吸热性好 D.燃烧性好晶体非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熔点和凝固点BB想一想1.某同学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只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读取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 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2.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是( )t/℃ t/℃ t/ ℃ t/℃0 t/min 0 t/min 0 t/min 0 t/minA B C DB、D、A、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