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国庆作业检查反馈(初二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共 24 题,每题 1 分,共 2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认识正确的一项是A . 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 .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 为后来的祸根。”与材料所述“五口通商”相关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3.如图是 2018 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以纪念近代民族英雄关天培。关天培抗 击的侵略者是A . 英军B . 英法联军C . 日军D . 八国联军4.1843 年,中国茶叶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 48%,南京棉布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 75%;英国棉花、 白洋布的进口关税则降低了约 77%。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 五口通商 B . 闭关锁国 C . 协定关税 D . 战后赔款5.1856 年 10 月,英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下面关于这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A . 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B . 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C . 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D . 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A . 德国 B . 意大利 C . 奥匈帝国 D . 沙俄7.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A . 八国联军侵华 B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C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8.“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北上,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大防因之完 全崩溃。”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9.马克思在论及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说道“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在此,马克思旨在强调A . 两次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B . 英国侵略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唯一因素C . 英国领先于世界的军事是矛盾的根源 D . 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最主要指向英国10.“这一选择的结果……牵制了太平天国的兵锋,迫使它敛收金田起义以来的席卷之势。于是,奔 腾湍急的农民战争巨流一下子汇成一片以南京为中心的浅滩。”“这一选择”指的是A . 金田起义 B . 定都天京 C . 挥师北伐 D . 举兵西征11.1853 年,太平天国为了巩固政权,建立一个理想的地上“天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 重要的是颁布A .《天朝田亩制度》B .《资政新篇》C .《北京市民宣言》D .《变法通议》12.1856 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 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 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 . 杨秀清的过错 C .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 .“扶清灭洋’1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为此,他们掀起了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义和团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14.图为洋务派开办的部分企业。据此可知洋务派1862 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个洋炮局,另命属下向英国军官学习操用火炮。1865 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局。1866 年,左宗棠在福州城外开设福州船政局,机器从法国购得。1877 年,丁宝桢在四川开设一个机器制造局。1878 年,左宗棠在甘肃创办一个织呢局。A . 获得了中央的大力支持 B . 前期主要发展民用工业C . 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 . 创办的企业都在沿海地区15.洋务运动期间的某些企业,在运行中一般都计算成本,吸纳民间资本,其产品主要销售于国内 市场,追逐利润。下列属于这类企业的是A . 安庆内军械所 B . 福州船政局 C . 江南制造总局 D . 湖北织布局16.洋务运动 30 年间,由洋务派创建的较大规模企业有 10 个。海军方面,北洋舰队购置西方先进 战舰 14 艘。国人自办约 20 余种近代报刊。由此可见,洋务运动A .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B . 重视海防建设 C .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 . 使国家走向富强1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如果说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 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文中的“西化”A . 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B . 引发了清政府的体制变革C . 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D . 有利于抵制列强经济侵略18.下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三个新式学校的课程内容,与这三个学堂的设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应是学堂 开设课程一 《圣谕广训》、《孝经》、船舶驾驶、射击、指挥二 经学(儒家经典)、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三 学员需通儒家经典、微积分、重学、汽学A . 鸦片战争 B . 洋务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19.右表所示内容表明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意图侧重于学校类别 数量(所)武备类 18语言文字学堂 8专业技术学校 11A . 军事强国 B . 经济富国 C . 科技兴国 D . 实业救国20.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写道:洋务派从 70 年代开始,便陆续创办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 部分官员、地主、商人投资开办资本主义近代企业,……1872 年到 1894 年,开办的企业单位 共有 100 多家,投资总额五六百万元,雇工近三万人。这说明洋务运动A .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C . 对封建制度进行变革开启近代化进程D .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1.“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据此对话推断,中外这两 位外交官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A .《虎门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22.“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材料表 明A . 清政府统治全面走向瓦解 B . 中国封建社会完全崩溃C .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降低 D . 中国被迫开始了近代化23.对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准确的是A . 有识之士开始受到刺痛 B . 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C . 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 D . 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24.一场战争便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三十余年来中国人民对 民族复兴的追求。这场战争使中国A .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 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D .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填空题:共 3 题,每题 2 分,每空 1 分,共 6 分。25.1858 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 通商口岸。1859 年,为重振太平天国, 制定《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26.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 为代表。1862 年,洋务派创立了中国第一所近代新式学 校 。27.1884 年,为加强西北塞防,清政府建立 行省。1885 年,为统一指挥南洋、北洋、福建 三支海军,清政府成立 。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共 3 题,其中第 28 题 6 分,第 29 题 7 分,第 30 题 7 分,共 20 分。28.(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主要内容有:(一)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三)中 国赔偿英国的款项总数为 2100 万元……(四)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 则例”。——《中国近代史(1840—1919)》材料二不管外国侵略者如何欺凌与侮辱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封建统治者始终没有把外国 侵略者当成真正的敌人,因为他们心目中的真正的敌人不是别的,而只是革命的人民……甲午战争 后,中国沿海重要港湾……都树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旗帜……铁路干线的修筑权为它们所攫夺……。——《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 材料一中,“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该条约的历史地位?(2 分)(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政府“没有把外国侵略者当成真正的敌人”的原因。据材料概 括甲午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2 分)(3)综上所述,归纳这一时期中国遭受沉重苦难的原因。(2 分)29.(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形势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1)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指出两次鸦片战争侵略军入侵路线的特点,及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位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 争的关系。(3 分)材料二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 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求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拼命抵抗”的一则史实。并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分 析“失败的理由”。(2 分)材料三下面是初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3)材料一中的“因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而创立的哪一组织开始发展反清力量?“农 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 分)30.(7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学者翁飞指出:关于李鸿章的评价,古今中外有很大不同。赞之者,如梁启超认为:“鸿章必为 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贬之者, 则多以“卖国贼”三字以蔽之。材料二凤凰网专栏作者王龙说:李鸿章的脚跨进了新时代,而脑袋却还留在旧时代。材料三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一书中写道:在欧美列强的眼里,李鸿章失效的大手笔非但没 有伤及他的仕途,反而展示了他个人的才能和魅力。西洋人认定李鸿章是近代清国代表文明智慧的 伟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评述李鸿章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 述成文,不少于 150 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