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上社会第三单元 第二课 与山为邻(课时1 垂直的生计 导学案)主备:曹曦 审核:朱建国授课时间 课 时班级 姓名一、【学习目标】1.根据资料、地图和图片,获取有用信息,描述安第斯山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描述安第斯山区的生产生活特色,学会通过探究合作获取信息。3.说明安第斯山区的生产生活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二、【重点难点】重点:介绍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秘鲁安第斯山区人民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在山区发展高寒种植业和畜牧业难点:懂得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理解因地制宜的意义。三、【课前预习导学】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绘的是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2.与美国中部大平原比较,山区人们生存的自然条件有什么差异?(山地与平原相比,有什么特点?)3.阅读课本P65的“阅读卡”部分,完成下列填空。人是南美洲的开拓者,他们利用安第斯山区条件,创建了历史悠久的 文明时代。其中的部族 ,建立了以秘鲁南部库斯科为中心的 。当时的农业的概况,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发展 业,开辟 ,种植 、 、 和 等农作物;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寒冷有霜冻,人们发展 业,以放牧驯养 和 为生,为人们提供奶肉、皮革、毛等衣食来源。四、【课堂导学】 第一节 垂直的生计(一)探究“垂直”的变化1.读图3-16,并结合《世界地形图》,描述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安第斯山脉位于 半球的 洲,山脉 是 走向,素有 之称,是世界最长山脉。2.观察图3-17,描述安第斯山脉的自然景观变化。总结:安第斯山脉的景观呈 变化。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计算:假设海拔0米的温度是25度,那么,1500米处,3000米,4500米处分别是多少度?总结:海拔与气温的关系是:(二)了解印第安人的“生计”安第斯山区地势崎岖,海拔越高,气候越寒冷,空气越稀薄,对人类活动造成了许多限制。那世代生活在此的印第安人又是怎样适应这里的环境呢?1.阅读书本P65-66,结合书本的图片,完成下表项目 印第安人生活概况 自然环境因素衣食住 ――――――――――――――― ―――――――――――――――行2.探寻秘鲁:观察图3-23,秘鲁的国徽左上角是什么动物?它的形象出现在国徽上说明了什么?3.感受印第安文明五、【课堂总结】印第安人民正是凭借着 ,与自然 ,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六、【当堂测试】1.纵贯南美洲,被称为“南美洲脊梁”的山脉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落基山脉2.下列关于安第斯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山下主要发展种植业,如玉米、马铃薯、小麦、大麦等B.山上发展畜牧业,如细毛羊、羔皮羊等C.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减D.安第斯山区主要的国家有秘鲁、智利等3.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经纬度 B.地势 C.洋流 D.气候4.安第斯山中段地带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古代印第安人在这里创造了 ( )A.玛雅文明 B.两河文明 C.印度河文明 D.印加文明七、【课后反思】(共15张PPT)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说,山区在自然条件上主要存在着哪些特点?1.看图,说一说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地形)2.观察图3-17,描述安第斯山脉的自然景观变化(气候)自然景观垂直变化25℃16℃7℃-2℃海拔与气温的关系:3.安第斯山区的地势与气候读《阅读卡》,回答课前预习题3面对这样的自然条件,秘鲁印第安人又是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呢 山上山下不同的景观(生产的不同特点)山上山下不同的景观低海拔的山谷和山坡:稻、玉米、马铃薯、麦种植业(农业)高海拔地区:山上山下不同的景观食:羊马奶、肉 穿:羊驼毛、皮革畜牧业羊驼骆马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这说明了什么?羊驼;是国家的象征,说明了羊驼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安第斯山区山上山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印第安人掌握了安第斯山脉的自然规律,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把生产与山区地势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上一张4500米3000米iwi1500米a0米放牧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大麦等的田地村落线二、5(72s了的”一:气…,的昵图网 wuu.nipic. com BY: xiaozhuan333昵图网 nipIC. com/ak4列32a昵图网 nipIc. com/ la lu∈世界地形图。西经0东经50东经180西经150的均是地群000000000002000千米一东酒利亚海交北同拉山塔斯马尼亚岛极心西约0东经12050东经180西经150完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001.土豆网-牛男山地车大片 迷失在秘鲁.flv 3.2.1 垂直的生计 导学稿.doc 垂直的生计.ppt